杂志汇旅游

水中的北京年轮

作者:文·图 阿犁
对于北京这座古都来说,北京之水就是北京的历史。透过北京之水解读这座城市时会发现,历史并不是“水中月”,它是真实的、可触摸的,北京之水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前生今世。

世界上任何城市,无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还是新兴建的城市,建城的第一需求就是水资源的保证,北京自然也是一座建立在众多水系中的城市。翻开落满岁月尘埃的史书,会发现北京自古就有一派水乡风情,是一座北方水城。无论历史如何演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北京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北京水系。北京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基本按照“水系-园林-皇城-都城”的轨迹运行,“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的民间传说也印证这一轨迹。

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从北方的重要边镇到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自古就是水利建设的重点地区,留下的人工水道数不胜数。北京最早的水利工程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燕国,北京第一次成为王朝的都城,由此开始了北京水系的治理。

三国时期,魏国的守官刘靖于公元250年在梁山(今石景山)附近的永定河上修建戾陵堰,又在这座拦水坝的东部修建了车厢渠,使永定河的水沿八宝山北部东注,于蓟城北导入高梁河。到了辽代,北京被定为“南京”以后,水利工程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对宋战事连连,东北海上运来的粮草经北运河到达通州后,要快速运入南京。于是在萧太后的命令下,人们将通州至旧蓟城的一段旧河道加宽后与城墙壕相连,形成了萧太后运粮河。金定都中都后,漕运仍旧依莲花河水系而建,只是此时萧太后运粮河已日渐枯竭,难以满足中都的物资供给,于是金世宗下令开凿金口河,引永定河水来支持漕运。

到了元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元朝,中国最伟大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为北京水利建设打开了新的篇章,也为这座城市之后的封建帝都史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上升,人口也直线上升,在水资源丰富的北京,自然不会有饮用水的问题。此时北京的水利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和满足城市扩建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特别是1949年以来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次变更,使得北京水系的水文特征、河网密度、水体分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保留到现在的河流仍然有30多条,总长达500多公里。北京还有一些河流因为城市的发展被改为地下河,比如西城区的赵登禹路下面就是一条河。

或许历史并不遥远,它在这座城市身上慢慢逝去,清晰可触。今天,当北京成为一座“世界地标建筑博览会”,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时,北京城依然由几百座桥组成,让人们沉浸在古老的水城之梦中。

1 玉泉山。

2从银锭桥俯瞰什刹海。

 

水中的北京年轮

水塑北京

水中修建的北京城

水中诞生的北京文化

船行北京 慈禧水道

大运河的历史波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