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业关系着国计民生、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致富。我国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20 0 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11份“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我国拥有世界近1/5的人口,人口中超过一半的人群居住于农村,解决好农业产业的发展问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农业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预计未来10年,我国农业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产业的良好快速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需要解决资金有效利用的问题,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不可能解决上述两大问题,而需要通过模式创新联合公共与私人资源。
一、农业产业的投资特点要求引入公私合作模式
农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体现在它承担了很多非经济职能,例如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质,保证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质等。农产品所具有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要在其供给中承担重要职能,但农民和企业同样也是农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如果仅由政府或是私人投资来提供农产品,都将存在严重的不足或缺陷,因此,农产品的供给及农业产业的发展应通过模式创新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户”的合作效应。
以资金来源区分,对农业产业领域的投资包含政府财政投入、农户(含个人和集体)自有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和其他组织对农业的投入。总体而言,农业产业领域的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农业本身是个大产业,包括土地、种子及畜种、种养殖、加工、销售、流通等诸多环节,还涉及农药、农机等农业服务领域。大产业意味着大投入,2 0 0 3年至2 0 12年,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累计金额已超过6万亿元;另一方面,一些特定的农业细分行业需要的资金投入量也很高,例如牲畜养殖业。
第二,投资周期较长。农作物和畜禽都有不同的生长周期,以肉牛为例,从犊牛到长成出栏至少需要2年时间,这还不包括前期育种和繁育,以及下游加工销售的时间。因此,农业投资资金从投入到起效通常需要较长周期。
第三,投资收益有限,投资风险较高。长期以来,受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策略、农业生产总体水平较低、政府对部分农产品采取价格调控措施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环节的利润水平整体较低,投资收益有限。同时,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常常可能让农民或农业企业陷入“一朝富,一朝穷”的周期性波动当中。
第四,对投资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农业投资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紧密相关,从而要求投资者对农业政策及其走向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同时,农业投资对于专业运营管理的要求也较高。
基于农产品的特有属性及农业领域的投资特点,农业领域仅仅依靠政府、农民、企业任何一方的投入都是不够的,而必须实现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农业投资领域探讨公私合作模式具有尤为现实且重要的意义。
所谓公私合作(P u b l i c P r iv ate Pa r t ners h ip s,缩写为P P P)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的过程中,让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的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盈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农业投资角度出发,公私合作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公”指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私”指投资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公私合作”不仅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还指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有机兼顾。
在公私合作模式下,公共财政要利用模式创新,尝试以“引子”资金、“种子”资金的方式,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以点带面,促进、带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业领域的投入,让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源进入农业领域,实现政策目标。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下文简称为“中农基金”或“基金”)本身即是农业投资领域公私合作的一次全新探索。基金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联合几家国有金融企业发起设立的市场化投资实体,首期注册资本40亿元。中农基金以服务“三农”为前提,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支点,带动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发展,推动一个区域、一个领域农业经济的繁荣,充分发挥基金的辐射效应、引领作用和带动功能,力争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民群众致富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运作实践来看,基金通过投资于不同农业子行业的龙头企业,直接增强了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对相关农业子行业及农业企业的信心,而这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基金背后的财政出资。通过对基金出资,政府将部分公信力赋予了基金,在基金完成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往往可以争取到更大额度的银行授信或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基金的运作有效带动了信贷资金及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
这样的公私合作模式不仅能有效促进农业领域的投资资金进入,更为重要的是,其对于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更多地起到了引导与示范作用。近年来,民间资本对于农业投资的热情追捧有增无减,农业成为V C/P E竞相追逐的时髦领域。如何让数百亿资金有序流向农业产业最需要的环节?如何让这些资金不至于浪费或成为完全的投机性投资?这既需要市场调节手段,也需要政府部门或具有类似职能的其它组织的引导。中农基金作为国家财政直接出资的投资基金,承载着产业引导的职能,其投资资金的流向无疑可成为农业投资领域的风向标。基金投资于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及环节,将带领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从而真正有效促进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
以基金投资的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沁牛业”)为例,科尔沁牛业在行业内率先践行“大种植带动大养殖”模式,探索我国肉牛行业的安全发展之路。公司利用通辽周边内蒙、吉林等粮食主产区的地理优势,通过大面积改造滩涂荒地和流转农用土地,购买国际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种植,降低种植成本,增强产品供给的安全性。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它是畜牧业及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金对科尔沁牛业的投资彰显了对这一发展方向的关注与支持,如果科尔沁牛业能够在这条路上取得进一步成功,那么该模式将从更远更高的层面对中国畜牧业及种植业产生深刻影响,这也是政府或财政拟实现的公共目标。在基金投资之后,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信达租赁等金融机构对公司提供了配套资金支持,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也表示愿意注资科尔沁牛业并帮助公司在“大种植带动大养殖”业务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实践。
三、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业投资资金有效利用机制
传统模式的财政支农投入方式容易产生供给不足和低效率,因此有必要引入私人投资以为补充,并将公共部门的优势和私人部门的长处互补性地结合起来,以提供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农业领域,为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以产业作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结合点,让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均直接作用于产业或产业中的企业。
从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运作实践看,基金通过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投资,直接提升了被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向企业传输了现代管理理念,作为桥梁将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更好地传达给企业,还通过企业股权价值的提升为企业及基金本身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间接支持了企业连接的农户,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并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基金运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以基金所投资的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金塔”)为例,吉林金塔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辣椒行业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公司吸纳长期就业劳动力410人,每年还季节性雇佣农民工1.2万人次以上,长期签约椒农达4.25万户、15万余人,种苗辐射种植面积3 0万亩,涵盖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多省区。此外,公司提供从种育苗到采收全程跟踪服务,保证高产高效,共扶持“三老”辣椒种植户850 0余户,户年均收入超过1万元。仅吉林洮南市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市辣椒种植农户累计增收2.13亿元,人均累计增收1416元。
同时,基于基金的公私合作定位,基金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那些需要资金支持但投资期相对较长,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或处于变革转型阶段的产业,这同样是基金社会效益的体现。例如,基金所投资的苏州摩维天然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摩维”),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花费10年时间和2. 5亿元研发经费潜心研究黄麻纤维的精细化应用,并成功地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工业化生产精细黄麻纤维制品的企业。尽管公司已在技术上攻克了黄麻精细化应用的难题,但公司生产的黄麻床垫产品仍是床垫市场的新生儿,要取得市场销售方面的突破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基金对苏州摩维进行投资,是希望支持我国黄麻产业的升级换代,以苏州摩维作为行业标兵,带动更多的黄麻企业逐渐从麻线、麻纱这一类的低附加值产品中突围出来。
基金投资的辽宁碧水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林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野山参种植企业。野山参的生长周期至少为15年以上,投资回收周期长,但种植野山参完全不施用农药化肥,还原了人参的天然性及最佳药性,这对于近年来受农药污染等问题影响的中药行业而言,具有积极的振兴意义。此外,过去长白山人参基本采用伐林种参的耕作方法,对森林资源破坏较大,目前在农地种参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即使农地种参试验成功,利用大田种植人参亦将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碧水林业利用森林资源种植野山参,不破坏林地,不占用耕地,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提升了林业资源的利用价值。
基金投资的大连东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霖食品”)是一家以大洋鱼类速冻及休闲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业的水产加工企业。我国的水产加工企业以出口外向型为主,行业内企业数量多,同质化竞争严重,且产品多以初级出口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例较低。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及国内人工、原材料成本上涨的背景下,以传统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纷纷面临发展困境。东霖食品率先在行业内走出了一条内销转型的成功道路,公司从早年纯粹出口加工外向型企业成功转型为内外销兼顾的优秀企业。在近年出口外贸萎缩的大环境下,公司的产值和利润连年攀升,成为行业内的黑马。基金通过对该企业的支持,为处在外贸市场缩减和人民币“外贬内升”双重压力下处境艰难的出口外向型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成功范例。
四、以公私合作理念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从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过去一段时期的运营实践来看,在农业投资领域践行公私合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关键因素:一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二是与产业相结合,三是利益共享,这里的利益不限于经济收益,而是包括社会效益在内的各种因素综合的效果,包括因此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产业带动效应。
未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希望在实践公私合作模式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入,并希望借此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土地整治领域为例,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土地整治项目被纳入政府的公共产品投入范围,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社会资本注入较少,这导致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激励不足。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 08]176号)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公司、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土地集约经营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增加有效利用土地的面积,不仅可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还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但是单一目的的土地整治容易导致效率低下,为此,可以将发展农业产业与土地整治相结合。例如,在荒漠地、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的高蛋白饲草,利用规模化种植提高种植效益,降低种植成本;接下来,结合饲草种植和人工草场发展牛羊养殖,并就地发展屠宰加工,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此一来,通过饲草种植及畜牧养殖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土地整治的效果。以苜蓿为例,苜蓿属豆科植物,根系发达,种植苜蓿可有效改良土壤。此外,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等可作为天然有机肥,滋养饲草生长。同时,饲草种植可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料,新增土地可扩大畜牧养殖规模,从而促进畜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以奶业为例,饲草是控制奶源及其质量的源头,好饲草可以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及质量。彻底解决我国奶业安全问题,不仅需要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更需要从源头做起。
上述模式如能实现,既可以完成土地整治,解决荒漠化或盐碱地等土地利用问题,又可以发展地方农业产业,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还可以从源头改善近年来持续困扰我国消费者的奶业安全、牛羊肉稀缺等问题,一举多得。但现阶段这一模式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要实现上述模式,仅仅依靠政府、农民或企业的单一力量无法有效完成,因此有必要引入公私合作的理念。利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这一平台,可以推动整合处于土地整治、饲草种植、畜牧养殖、畜牧加工等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企业,并发动企业联合农户、牧民,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对于整合后的产业,基金先期投放“引子”资金,吸纳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或加入不同的产业环节),从而助推这一模式快速良性发展。基于基金投资项目的示范效应,这一模式还可以在我国不同地区,包括北方及南方,进行因地制宜的复制,相信这一模式的成功将深刻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体系与布局。(作者系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