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上路三分险”,其实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摩旅的路上,复杂多变的路况中藏着太多“猝不及防”,谁都不敢保证能一路平安。每次摩旅,我在出发前都要先做坏的打算,在旅途中再往好的方向努力。尽管如此,在近20年的正式摩旅(不算早期的周边转悠)中,仍是一次骨折、许多次摔车轻伤,还有许多回侥幸逃离险境。
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很多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什么“一慢二看三通过”啦、“预见性”啦,相信已经有很多摩旅的车友从中受益。本期专题,咱不讲“主动”安全,讲一讲“被动”安全—— 面临险境的处置方法和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措施,用本人在摩旅途中的各种摔和各种伤来为车友们做一回“反面教员”。如果我摔出来的这点经验能为你的旅途增加一些“平坦”,我会非常高兴……
不同的路况、不同的行驶状态,甚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驾驶习惯,都能导致各种各样的风险。譬如盘山公路,最容易在视线差的弯道中出事,往往是迎面相撞这种伤害严重的大车祸;平原地带的大路上,事故多发生在村头巷尾或较隐蔽的路口上,多为车与车或车与人(动物)之间的冲撞;城区街道上更是稍有不慎就要刮擦(出租车、电动车等),但闹市区速度很难快起来,不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事故,不过,摩旅中路过的城镇路况复杂又不熟悉,如果不能保持谨慎且控制车速,出事故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我曾在盘山公路上出过事。2008年秋天,去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里溜达,在穿过三门峡南部的甘山景区去卢氏县的弯道上,被一辆占道对向行驶的旅游私家车挤到了路边的排水沟里。当时,幸亏反应快些,在进沟的一刹那把双腿抬了起来,才没被那狭窄的水泥深沟挤伤;更幸运的是幸亏有这道深沟,否则就连人带车冲进十几米深的山崖了……其实我是故意进沟的,如果没有这道沟,我可能会被这辆车撞下山崖,但如果没有这道沟,我仍会冒着被撞下去的风险,在紧急制动中与这辆低矮的老款奥拓小车相撞并尝试人车分离后滚过车身。狭窄的山间急弯上,车速都不会快(想快也快不了),在躲无可躲、没有退路的前提下,那就别躲,宁愿硬着头皮撞上去也别往悬崖边闪,你闪下去没了命,违章的车跑了;在车速都不快的前提下(相撞前双方肯定还要下意识地采取制动)撞上去,活下去的希望会更大些,事后处理事故也不能便宜违章的一方。
这次事故,我只是擦伤,并无大碍,而摩托车也只是大灯碎了、减震稍弯。如果我当时往对面车道上躲避,现在可能就不能在这里打字了。那个违章调头的司机,车被我撞烂了,还要赔偿我的损失。
当然,撞与不撞也要看情况,许多时候,宁愿躲避受伤也不能撞上去。2006年夏天,摩旅途中路过湖北郧西县河夹镇。那天下大雨,路上人很少,车速不慢(60km/h左右)。出镇区不远就是山路,刚进入一个急弯,迎面逆向走来一个打着雨伞的女人,迎着雨低着头,没看见我。此时的车正处于倾斜状态,除了紧急制动别无他法,但制动必摔车,不制动必撞人。只能一把刹死,人和车同时倒地,侧滑着躲开了这个逆行的女人。
这一摔,车把歪了,雨衣搓烂的同时手臂磨得血淋淋,那女人只是回头看了看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这次摔车非常窝囊,但不摔不行—撞到人后还是要摔车,撞上人的后果会更严重。反正都是摔,那就摔个最省心的吧。
还有一些摔车,快到让你无法选择怎么摔,在倒地的瞬间都没明白为什么会摔车。那是上世纪1996年的秋天,骑着我的本田H100S去连云港玩。返程,顺310国道赶到山东郯城花园乡境内时都下半夜了,正骑得好好的,突然车身一抖,然后是一阵翻滚……
这一跤摔得半天没爬起来,趴在地上边疼边纳闷:好好的路,怎么就摔了呢?一瘸一拐来到摔倒的地方,发现路边摊着薄薄一层褪去了果实的玉米棒子,当然是当地农民的“杰作”了,但也怪不得他们,主要责任在我好好的路中间不走,非要靠边,大灯的亮度不够还非要骑那么快。从那以后,夏收和秋收季节出行,在乡村路段的夜路上总是特别小心,生怕再被路上坚硬溜滑的谷物滑倒。
躲无可躲之后,就是必须摔和不能不撞。摔和撞的过程,一定要尽力保持主动,千万不要在冲撞中任由惯性左右。这个阶段左右着伤势的轻重甚至生死,我们要抓住这最后一个机会,尽量努力,将伤害降至最低。
先说撞车。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速度相差不多的前提下,在撞车中伤害最重的不是正面相撞而是侧面撞击,不论是你撞别人(车)还是别人(车)撞你。这里的“侧面”有两个意思,一是被别的车从侧面撞击,一是用侧面撞击别的车。正面相撞,你有前轮和车头部位进行缓冲,若是侧撞,则是直接用身体去做撞击点,若是速度快,非死即伤。一般情况下,导致摩托车与其他车辆侧面接触的原因有两点——并行时有一车突然变道;摩托车在正面撞击的刹那间,车手下意识地打转向、踩制动,改变了行驶轨迹。我所在小区里的一个熟人(非车友),2015年五一期间去单位加班的路上,岔路上突然钻出一辆拉蔬菜的三轮摩托车,躲无可躲的前提下一边紧急制动一边拐了一下车把,原本直行的摩托车横过来“搓”在三轮摩托车的车厢上,右腿严重受伤……事后,这个熟人后悔不该拐那一下子,若是直行状态配合紧急制动,他可能会毫发无损。
再来说说摔。在你感觉已经无法控制车子即将摔倒之际,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紧握车把或夹紧车座,而是用尽一切方法进行人车分离。这一点非常重要,你能做到,就能避免在倒地时被车砸伤、扎伤。我倒过许多回车,最后总结的人车分离经验是:尽量不要在倒地时让身体与车体倾斜的角度一致,而是与车体的倾斜角度保持相反的方向。这样做,在车子倒地时人还是直立的,会在惯性的作用下摔向车的侧前方。在水位较深的过水路段摔车,人车分离尤其重要——万一被车子压倒在水里且周边无人,只能死路一条了。
摔车带来的伤害基本都发生于倒地后与地面的摩擦,避免摩擦或降低摩擦的办法只有一个—— 翻滚吧,兄弟。是的,翻滚,不是趴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往前硬“搓”。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超速行驶并护具齐全,摔倒后经过翻滚卸去惯性之后,基本能够毫发无损。这一点,本人实在是深有体会,长途中的两次骨折都是在摔倒后“搓”出来的—— 右手压在身下往前滑行,硬生生“别”断了拇指;倒地时肩膀直接着地,顶断了锁骨。所以,在你倒地之后,有一线希望都不要与地面硬抗,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身体滚动起来。在滚动时,最能降低损伤的方式是蜷曲身体的侧滚,尽量让身体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大一些,避免头部、膝部、肩部等关键部位与地面直接正面接触。另外,如果口袋里装有硬物,在翻滚中也容易硌伤身体,切记!
在停止滑行和翻滚后,不要急着爬起来,而是保持停止时的姿势,先是由浅入深地呼吸,同时全身放松,感觉身体各处是否有异样(疼痛或麻木),发现不对,立刻用所能采取的方式求救。在视线差的深山弯道中摔车后,应在不影响伤势的前提下尽快移动到路边,避免来车时造成二次伤害。
说了这么多,都是“万一”之后的无奈之举,希望在路上的车友们都用不到以上所说的各种“经验”,都能平平安安地在摩旅的路上越走越远。其实,想做到行车平安也不是难事—只要保证车况好、心态好、不超速、不违章,在驾驶中时刻保持警惕,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