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中国制造”抱团出海

作者: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一带一路”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经贸方略,惠及全球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占世界的63%,经济总量20万亿。共商、共建、共享,便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毫无疑问地全力准备迎接这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机会的到来

“中国制造” 如今,Made in China已经走出国门,走向全球。这是中国企业的机遇,同时也是国际合作的契机。摄影/刘建华“一带一路”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经贸方略,惠及全球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占世界的63%,经济总量20万亿。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

共商、共建、共享,便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一边是众多中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携手抱团出海,另一边是沿线国家对倡议表示肯定与支持。

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毫无疑问地全力准备迎接这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机会的到来。

世界,正在转变为中国制造的工厂,“Made in China”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制造”是如何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关系与国家统一研究室主任、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是国家战略,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世界的“中国造”

4月10日凌晨北京时间4点56分03秒,全球速卖通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一亿。全球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在10日的“新丝绸之路——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透露,过去12个月,速卖通活跃买家数超过6000万。最近一周,每天新增买家用户14.4万,速卖通平台的商品目前已覆盖全球逾220个国家,每日平均有超过2000万访客从速卖通选购中国商品。

作为一个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出口B2C新外贸零售平台,全球速卖通还作了关于“‘一带一路’上的电商经济”的大数据解读。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国家中25到34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通过新零售平台“剁手”的主力军。在数以亿计的海量中国品牌商品中,美妆、家具、黑科技分别成为了不同国家的“心头好”。

沈涤凡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爱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的是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白俄罗斯、以色列。一直以来,传统的一般贸易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让越来越多从事OEM、ODM的外贸企业感受到了寒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涤凡表示,将借海外买家突破1亿的契机,通过“千级品牌计划”为中国制造找出路,希望在完成平台商家企业化和商标化之后,帮助它们面向海外消费者转型升级,并培养出1000个月交易额超过50万美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品牌。

“走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南亚的印度、南欧的土耳其等国家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见到当地居民穿着来自中国的运动鞋、用着来自中国的手机,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赵磊是“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因为工作关系,长期穿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向《小康》记者表示,中国制造已完全融入世界,中国产品需要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产品。

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核心商区的华为保加利亚公司高级客户经理奥雷里奥·加里奇亚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前保加利亚没人知道华为,如今它已经家喻户晓,不仅因为华为手机流行,更因为华为带来的网络设备和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总经理李镜介绍说,华为正在和保加利亚政府商谈合作项目,包括安装测速摄像头,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和平安城市等合作。看来,公路上随意超车即将成为历史,华为还协助保加利亚政府普及宽带,提供3G和4G手机上网设备,为这个东欧国家700万人口的生活提供更便捷的通讯服务。

有不少像华为这样出色的中资企业,凭借过硬产品和技术,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不仅赢得所在国家雇员、客户和消费者的尊重,还潜移默化地提升着“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的形象。

“全球速卖通就是要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推向全世界!”沈涤凡说。

央企的世界战略

国家发改委4月5日公布的消息称,4月4日,中国高铁走出去首单项目——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简称“雅万高铁”)工程总承包(EPC)合同在雅加达签署,预计三年建成通车。

众所周知,日本经营新干线多年,技术成熟,给人传统印象是比较安全。但中国高铁后来居上,建设速度快、涵盖面广、造价相对便宜,短短10年间,从引进技术到领先全球,高铁不仅获得了国人点赞,也赢得了世界目光。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介绍,雅万高铁位于爪哇岛西部,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西爪哇省省会万隆,线路一期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三年建成通车。

中国高铁输出,姑且不论是否有盈利,因为其战略意义将远远大于经济利益,高铁出海将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助于推动中资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落实“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说胡鞍钢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将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程承包输出国之一。中国铁建、国家电网、中国中铁等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展现了“中国承包”、“中国工程”、“中国制造”、“中国品牌”。

随着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迅速强大,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兵团”(100家),总体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兵团”(57家)。据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尤其是在推动电力、轨道交通、建材等领域装备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程承包输出国之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从2010年的134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918亿美元,增长了42.7%。对外工程承包带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一家进入前十名,五家进入前三十名。中国铁建公司,2014年国际工程营业收入达到了34.86亿美元,在世界排位第39位。最近,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签订沿海铁路项目总金额就达到119.7亿美元,不仅刷新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纪录,而且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国家电网早在2014年11月就成立了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项目合作与洽谈,扩大产品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约1.12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为29%。面对这个工程机械的“春天”,三一集团守正出奇,已基本完成了“一带一路”上的产业布局,无论“西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抑或南下——海上丝绸之路,三一锐意进取,步步为“赢”,三一工程机械产品的身影穿梭各个基建工程,“一带一路”,曾经运送着轻如丝绸的中国手工艺品,如今,也承载着国之重器向世界各国展示着中国制造之美。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三一也加快了它国际化的脚步。三一希望借助“丝绸之路”借船出海,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制造之美,也让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上创造更多的建筑之美。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能源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交通运输方面,欧洲占比最大,其次是西亚,房地产方面,主要集中在东亚、阿拉伯中东和北非。

中国造要“走上去”

“非洲国家对中国的产品要求是物美价廉,我们的产品有这样一个特点,价廉就难以保证物美。”赵磊说,他在非洲某国考察时,遇到一个当地居民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把拉链拉坏了,就说中国的产品质量不行。赵磊的同行人员向他解释说,中国产品要保证质量得是品牌,品牌产品才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尽管物美和价廉难以两全,但在赵磊看来,既然是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产品,就应该在质量方面有所保证,我们中国的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打造中国制造的世界影响力,中国制造不仅仅是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赵磊说,“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全线核心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欧盟国家等,它们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第二,区域内核心国家,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南亚的印度,南欧的土耳其,东北亚的日韩,中东的沙特、伊朗、以色列等,它们的态度往往对区域内国家有深刻的影响力。第三,沿线的其他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上述国家对“一带一路”多持支持态度,它们非常看重中国的投资能力和消费市场。在沿线其他国家,它们需要的更多是“物质”,只要价格低,是产品他们都能接受。区域内核心国家,它们要求是的物美价廉。而在全线核心国家,它们要求更多的技术含金量高的产品。因此,对于不同的区域国家,它们对“中国制造”有不同的要求。

“仅仅是让中国产品‘走出去’,企业只想着卖产品,这是不够的,没有达到‘走上去’的高度。”赵磊认为,不是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能代表中国,都能代表“一带一路”项目的。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一带一路”要增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走出去”不是目的,这个很容易,“走上去”才是目的,即要赢得尊重、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走上去”,即追寻消费者的长期认同与忠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得不做。 “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卖产品、争夺市场,更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等(这些都是途径),而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带一路”一定要培养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所以要弱化出去,因为弱化出去就会少想着回来,充分的本地化,调动全球资源。所以走出去的第二个阶段是国际化。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使用消费习惯、颜色的倾向性或者是产品的倾向性。赵磊说,“通容易,但是融就是难。通就很容易,融就是充分的本地化,了解他的文化,包括消费习惯、对未来产品的使用需求,这些都很难。但是超越国际化,国际化还是第二个阶段,国际化是调试,要充分地调试,所以‘一带一路’提出叫一国一策。”

目前,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多,但突破性创新少;中国企业还处在模仿世界一流企业的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投资并购方面,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甚至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中国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企业不仅要有产品、有技术,更要有品牌、有品牌价值。”赵磊说。

 

监管格局重置的厚街试验

“一带一路”大布局

“一带一路”的城市行动

如何布局“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抱团出海

“一带一路”上的跨贸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