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绿色中国

如何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盘“大棋”

作者:文|摄 本刊特派记者 耿国彪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周年,京津冀一体化再次成为两会的重点议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发展的协同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图的指引下,三年以来,京津冀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让三地成为一个经济有机体,三地群众正从这一“超级工程”中不断受益。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京津冀一体化承载着1.3亿人的期望。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中,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积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协同创新促发展

京津冀协调发展实施3年来,三地产业不断重构优化提升,资源重整不断创新,三地群众正从这一“超级工程”中不断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蔡奇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今年,我们集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正在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有望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率先启动搬迁。”蔡奇说。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王东峰说:“天津,第一个就是要承接北京疏解的非首都功能。要向北京靠拢,为京冀服务,就是为北京和河北服务,那么除了在产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等方面承接,包括农业的功能,在承接北京疏解功能的同时,那么要在体制机制、政策、人才、要素和公共服务功能等方面真正一体化发展,实现体制机制的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长张庆伟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 “我们必须要错位发展,过去的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损害很大,就是你搞我也搞,你抢我也抢。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对这个地区带来了无序,而且谁都搞不好。”张庆伟说。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荣建勋说,功能疏解的“减法”,换来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科技创新的“乘法”。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在为此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说,北京市立足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既让三地群众从科技进步中加速增强获得感,更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京津冀力量。

闫傲霜介绍说,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逐步完善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等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功能分工协同、产业与创新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创新载体。如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发展需求,北京与津冀两地推动成立“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京津冀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70余家单位,推动6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在津冀落地,工程投资总额达到6.7亿元;发起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创新基金,首期规模10.5亿元;共建“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推进迁安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转型升级科技示范区建设,推动7项新技术新产品在钢铁企业示范应用。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结合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经验,形成从科研到产业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过去,创新更多的是靠单枪匹马,在技术日新月异、高度融合的今天,这种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把创新资源整合起来、协同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谈到京津冀协同创新时,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信委主任李朝兴认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正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个是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如长征5号大推力火箭、天宫2号、神舟11号等,研发在北京,产业化在天津,在航天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是协同创新一个很好的成功例证。”李朝兴代表说。

第二个是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这类协同创新解决的是产业整体实力提升问题,如高铁、特高压、超算等技术,通过协同创新,把创新链、产业链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李朝兴代表介绍说,目前,正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聚集一批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合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合作平台。天津规划建设了武清、宝坻、北辰、东丽和滨海新区5个协同创新社区,已引进聚集来自北京的科技型企业1000多家。

第三个是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不仅服务京津冀地区,同时辐射全国。“比如中关村,是北京的创新名片,现在,天津有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有中关村创新中心,秦皇岛有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关村已成为京津冀的创新名片。”李朝兴代表说,通过区域协同,可以把创新资源高效配置起来,发挥北京、天津和河北在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各自优势,形成一个创新的有机整体。

“我建议,在北京、天津都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支持河北在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更好地对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廊坊三河汇福粮油集团董事长石克荣的建议,引起一些与会代表的关注。

石克荣代表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河北守着北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各大央企总部、高等院校等优质创新资源,条件优越,因此,建议支持河北在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钱煦工程医学研究院和鲲海研究院为依托,建设协同创新示范 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李士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北京市已经和天津市、河北省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产业对接成果。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已经在天津、河北两地分别设立公司1903家、子公司1426家。除了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外,还有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我们还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破阻碍产业转移的隐形壁垒,比如生物制药的异地监管模式,用北京标准可以异地监管,这个改革带动了53家北京医药企业扎堆落户沧州。”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说:“我们打造汽车产业链,从零部件、汽车制造、物流、二手车到整车拆解等等,包括出口,必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上一个更快、更高的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认为:“如果咱们按照国家大政方针,把京津冀一体化形成一个大的经济中心,一个拉动,比如说北京拉动、带动一片,人流、物流、经济流,都好了。”

全国政协委员王爱俭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还要加速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优化金融产业布局,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 机遇。

记者提问三地生态保护率先突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17年,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对此,代表委员们给与了充分的关注。

去年北京PM2.5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空气质量虽不断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确实还有很大 差距。

蔡奇介绍,北京已经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了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下一步北京将推动实施六环路重型柴油车的限行,严格管控外部过境的高排放柴油车,公交环卫新增重型车安装颗粒捕集器。淘汰老旧机动车30万辆,划定低排放区等。“要根本解决雾霾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和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既不回避问题,也不过度承诺。希望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大气质量就会一天天好起来。”蔡奇说。

老百姓为啥对“治霾成绩单”有疑惑?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表示,从全年看京津冀空气质量正逐渐好转,只是冬季取暖期的雾霾并没有减轻,所以人民群众对治理雾霾的获得感不够强烈。而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改善不大的核心原因在于冬季空气污染总量没有显著减少。

代表委员热议京津冀一体化究其原因,姜耀东认为,工业燃煤小锅炉和居民散烧煤一直是大气治理的难点,京津冀目前散煤利用量大约有4000万吨左右,一吨散煤排放污染物相当于十吨以上电煤的排放,严重影响京津冀空气质量。

永定河、潮白河源于河北、流经北京、从天津入海,贯穿三地。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建议,以“两河”为纽带,以“两河”流域为生态涵养圈,构建“两带一圈”的京津冀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区,促进三地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京津冀三地河流入海口的天津,承接着下游水体易聚集污染的压力。今年全国政协会上,天津委员联名提案,提出在河长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跨界河流省级河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三地涉水问题的统筹协调,推进京津、津冀备忘录和框架协议涉及的水污染治理,探索建立相关共享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首都功能发挥的问题,而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存在较大差距。将北京能转移支撑河北和天津发展的非首都功能转移出去,能为北京生态建设腾出更多空间,同时支援周边省市发展,最终在三地形成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

“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将之进行全局考虑,这是一个新的角度、更大的视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说,发展为了民生,最普惠的发展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面临着雾霾治理、脱贫攻坚等多项艰巨繁重的任务。对于打赢治霾这场硬仗,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要改变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改变运输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变用矿结构,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对露天矿山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治,保留少数之外,原则上都要关闭,全部进行修复绿化;改善用地结构,增加湿地、绿地、湖泊等生态建设用地供应。

今年两会期间,河北代表团提交建议,提出在国家层面加快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有关部委出台相关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同时,推进河北与天津加快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河北与北京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对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补助标准。

“京津冀处在同一个自然区域、同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应该协调联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祁万利说。他同时建议,尽快启动京冀水环境生态补偿,建立潮河、白河流域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近年来,京津冀在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但这些双边的生态补偿措施还不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府参事包景岭建议,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法,在京津冀区域建立系统、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制度,同时确定生态补偿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补偿资金的筹集、使用等相关具体事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士祥建议,财税部门与京津冀三地共同研究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牵头设置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搬迁特别是承接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副部长沈瑾建议,尽快建立京津冀水源涵养协同机制,确定京津冀水源涵养保护区范围及其生态红线区,强化水源涵养的生态保护措施,探索基于流域生态和用水制度的生态补偿机制。

交通一体化正在形成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交通一体化无疑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三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突破不断,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全覆盖交通网络正逐渐形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说,3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2016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达1400余个,引进资金接近4000亿元。他还特别指出,北京冬奥会和北京新机场建设都给河北带来了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说,交通、生态、产业三个“率先突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交通方面,目前京津冀地区初步形成了‘京津保’一小时通勤圈,框架性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赵克志说,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石家庄等城市到天津、北京都可以坐高铁,京张高铁正在加快建设。

“现在非常方便,从石家庄到北京只要一个多小时。到天津也很方便了,过去到天津要到北京转车。”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深有感触地说。

“交通的率先突破,为河北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保障。”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富民看来,“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切合市场需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果,需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

每个星期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往返好几次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状态。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已经实现“2+11”个城市联网,逐步实现“公交卡在手,京津冀任走”。对于京津两地高铁何时能够率先实行月票制,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王东峰表示,相关政策正在研究,争取今年年内出台,“坐的越多,价格越便宜”。

“天津将继续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李鸿忠表示,一是发挥天津港作为我国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海上门户的作用,二是抓住功能建设,与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比如,现在每年约有6000万吨煤炭通过汽车运到天津港装船,沿途增加PM2.5的排放量,现在要改为海铁联运,通过火车运到天津港装船。

“我们同时以天津港为中心,把周边的唐山港、黄骅港等几个港口进行系统化互惠分工、整合,避免同质化竞争。”李鸿忠说,京津冀航空资源也在协调系统化分配,解决“有的机场饱和、撑得过分,有的机场吃不饱、很饥饿”问题。

“在交通一体化层面,大思路很重要。解决修路问题时,要把握交通流等基本规律整体考虑、超前思考。”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振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解决运煤车问题,除了做公路文章,还应考虑大运力问题,国家层面可以考虑将公路运输往铁路运输组织。京津冀三地要形成发展合力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北京新机场的建设,不仅是对于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功能,更重要的它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国家航空枢纽的构成,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为老百姓的出行创造更好的条件。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主要是要构建以北京新老机场为主轴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同时要把京津冀机场群中的天津、河北石家庄机场进行功能优化,就是在机场群中要实行差异化运营。”

北京新机场建设被称为“世纪工程”,而涉及21.6万平方公里土地、惠及1.3亿人口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说是一项“超级工程”。“超级工程”释放出“超级红利”,“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将要打造继长三角之后,中国新的世界级城市群。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说:“我们着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批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码头、航道、机场等建设项目顺利的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之中。区域运输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新开通了一批跨省市的公交线路和客运的公交化改造,推进了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和区域机场空铁、空公联程运输,实现了京津两个直辖市加河北的11个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一卡通’互联互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超级工程”又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只做加减法,而要系统地做好“加减乘除”。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就在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北京要瘦身提质,先要做减法,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通过迁出和产业转移,腾出空间;天津、河北做加法,做好产业承接,调整结构,强身健体。做乘法,则是要在落实“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理念基础上,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除法,则是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落后观念进行大扫除。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不再是割裂开的“你我他”,而是要拧成一股绳。“三人成众”,成为一个经济有机体,才能真正地实现1+1+1大于3。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2017 全国两会采访纪实

打响生态保卫战

如何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盘“大棋”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