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为了村庄不再唱那过去的歌谣

作者:文/马桂花 范立家
哈吐气蒙古族乡贫困户拿到了分红款 窦来权/摄“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恐怕这辈子都住不上这么亮堂的砖瓦房,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这是一个村民反复对记者说的话。

高兴,男,54岁,哈吐气蒙古族乡宝山村农民,建档立卡三星贫困户,两口人,三级肢体残疾,无地,土房。家里主要靠低保金和妻子打零工维持生活,人均纯收入1830元——这是哈吐气乡贫困户登记卡上显示的信息。

去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高兴一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加入扶贫畜牧养殖合作社,寄养了18只基础母羊。年底,羊羔分红有6000多元,赶上了全家以前一年半的总收入。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高兴现在是真的“高兴”。

2016年以来,哈吐气蒙古族乡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743万元用于脱贫攻坚,使2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聚焦聚力 突出扶贫产业持续性

精准扶贫一年多来,哈吐气乡党委班子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讨论,明确聚焦精准识别要“真”、精准帮扶要“实”、精准退出要“顺”的三项重点目标任务。

精准识别“真”。严格按照户申请、社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先后6次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集中入户走访、动态摸底调查,准确采集各项指标信息,保证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先后3次对扶贫对象信息数据进行清查、纠错、核准,切实做到贫困人口底数清、贫困程度掌握准、致贫原因情况明,最终建档立卡315户贫困户,778名贫困人口,档案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贫困户进行评星定级。其中,评定一星贫困户(轻度贫困)166户470人,二星贫困户(中度贫困)92户208人,三星贫困户(重度贫困)57户100人。精准识别过程做到“三个相符”,即“一表一册”信息相符、表册信息与贫困事实相符、脱贫措施与贫困户实际能力相符,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工作。

精准帮扶“实”。立足民族乡和贫困户实际,确立以精品畜牧业为主导,集体托管、分类分红为主要原则,合作社+贫困户为主要模式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通过财政专项、本级自筹、部门帮扶等多个渠道整合资金528万元,新建扶贫牧业园区1个,改扩建养殖小区3个,购买扶贫羊1694只、牛200头,使扶贫畜牧养殖初具规模,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既有效克服了扶贫项目“大帮哄”,又将贫困户纳入到扶贫产业链体系之中,从根本上保证了扶贫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性。截至2016年末,实现利润31.4万元,资金收益率达到12.8%,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人均增收403元,户均增收近996元。同时,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积极发挥吉林省信用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族宗教局等帮扶部门作用,争取吉林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因户施策、因需施策,实施盐碱地改良、劳务输出、土地流转、农技培训、助学义诊等扶贫措施,累计为贫困户提供帮扶物资67万元,仅盐碱地改良就达768公顷,实打实地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困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精准退出“顺”。严格履行贫困户申请、民主评议、入户核查、公示公告、乡政府批复备案等程序,全程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确保脱贫流程公开公平公正。组织包保干部带领各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逐户调查,逐项算账,杜绝“数字脱贫”,严防“不想脱贫”,使脱贫群众退得合理、退得服气、退得稳定。2016年已有1个贫困村出列,精准退出210户577人,占全乡贫困人口74%,顺利通过国家和吉林省脱贫攻坚考核评定组和第三方评估组验收。

落实压实 保障扶贫资金安全性

“不能把好经念歪” ──这是全乡干部的共识。

脱贫攻坚以来,各级“精准扶贫大红包”纷纷投向农村、投向基层,如何保证不当“歪嘴和尚”,落实好上级各项扶贫惠民政策,让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年多来,党委班子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干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三会一课”为主要载体,在吃透精准扶贫政策上下功夫,准确掌握政策内容、标准和执行程序;在规范从政行为上立规矩,不松廉政防线、不踩法纪红线、不违道德底线,帮助群众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用好政策,共享政策红利。

保障义务教育工作,从建立信息台账入手,生成全乡贫困家庭、贫困生教育信息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持续加大对学校投入力度和贫困生资助力度;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宣传横幅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教育帮扶政策、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全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人员入学率达到100%。

保障基本医疗工作,在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政策,组织驻村工作队围绕贫困人口就医报销的热点问题,逐村逐户、逐条逐项地宣传解释政策,并为57户91名重度贫困人口办理商业医疗二次保险,发放就医卡,确保政策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突出难题。

保障住房安全工作,采取危房改造工作部署、人员配备双优先,与村级项目建设、干部评先选优双挂钩,工程质量分阶段验收、地毯式督查双落实等有力举措,耐心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坚决查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行为,率先在全县乡镇中完成改造任务,61户贫困群众住进崭新的安全住房。

“谁要是在扶贫工作中乱作为、慢作为,就对谁问责,就让谁下课”──这是乡党委的坚强决心。一方面,把扶贫工作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年度考核评估,全程跟踪帮扶;定期深入各贫困村、户,现场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通报。另一方面,依法依纪纠偏,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凡涉及扶贫的资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凡涉及扶贫的项目必须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贫困户层层签订责任状或托管经营协议,明确扶贫资金最低收益率,明确资金运行督查标准,层层压实扶贫工作责任;建立扶贫项目资金运行月督查和季报告制度,定期清查扶贫账目,极大降低了项目运行风险,促进了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一年多来,累计约谈、通报批评扶贫工作不力的乡、村干部7人次,调整撤换包村干部4名,实现了扶贫考核工作由“表彰先进”向“问责后进”的转变。

摸索探索 突出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性

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命根子”。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乡党委、政府着眼于深化脱贫攻坚内涵,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在降低扶贫成本、防范扶贫风险、整合扶贫资源上做文章,逐步探索出村际协作扶贫新模式。2017年初,各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财政扶贫项目由带户合作社承包经营的诸项事宜,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申请委托协议,再由乡政府牵头与村委会、合作社共同签订承包经营三方协议,各担其责,共同推进。在此基础上,以贫困村张海村和非贫困村呼兰昭村为试点,实行党建融合、资金整合,达到贫困村资金+非贫困村资产=扶贫优势资源的运营目的。目前,已在两个村新社会组织(带户合作社)成立了哈吐气村际协作扶贫联合党支部,整合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带动两个村贫困户108户,新购进扶贫羊1000只,计划年底前出栏4000只,预期资金收益率10%,户均增收460元,同比提高140元。依托镇赉县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吉农牧贷”“扶贫小额贷”等扶贫项目,投入信贷资金1148万元,重点扶持3个带动能力强的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乡跨村带动全部315户贫困户。仅此一项户均可实现分红利1000元,同时实现扶贫产业叠加。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要坚持脱贫攻坚和结构调整两条腿走路,逐步深化村际协作扶贫模式。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原则,以‘三增两稳一减’即增水稻、增花生、增烤烟、稳杂粮杂豆、稳青贮玉米、减玉米,逐步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大力推进订单式庭院经济,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贫新格局。同时,全力推进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年底实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群众增收双翻番,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年轻的乡党委书记胸有成竹地说。

(责编 增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