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与争议的中成药改名,又有了新变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就规范中成药药品名称问题表示,下一步,对于已上市的中成药中根据有关规定确需修改名称的产品,食药监总局将给予其一定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采取加括号的方式允许老名称使用,让患者和医生逐步适应。
2017年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中成药命名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避免使用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以及“宝”“灵”“精”“强力”“速效”“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和包括地理属性等词语,此外,中成药一般不应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等等。
《指导原则》发布了“科学简明,避免重名”、“必要、合理”、“避免暗示、夸大疗效”、“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四条命名基本原则。
由于包括“云南白药”等道地药材和“风油精”、“速效救心丸”等历史沿用多年且在民间耳熟能详的药物均属于此次改名之列,一时引发行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全国共计5326个中成药或将面临被强制改名,由此带来的包装、市场重新定位营销和患者教育等成本支出将不是一笔小数字。
由于受到直接影响,该政策一出,中药界反应强烈。
据媒体公开报道,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如果命名不能用地名,云南白药系列的7个剂型、7个产品都将受到影响。许多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将受到较大影响。“假如云南白药需要改名,那么云南白药115年树立起来的品牌、声誉、公众认知或将坍塌,预估损失将超过100亿元”。
而3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在谈到中成药改名的话题时,表示“建议今后新上市的产品我们应该规范,以前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产品,特别是一些有治疗作用的药品,比如速效救心丹,我们把速效救心丹要改了,我们要进行宣传,要有大量的财力进行宣传。制药企业要付出巨大的财力进行宣传,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一定要慎之又慎。”
而另一方面,事实上民间和业界的声音也一直在以不同形式向监管部门传递。
2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公开表示,2014年食药总局成立科技组,专门研究中药古代方剂命名的特点和规律,起草了中成药命名的技术指导原则,前几个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在征求意见已经结束。
毕井泉表示,因为是公开表达的,他们听到了有些不同的意见,有些意见也是有道理的,他承诺,将会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命名不规范的情形,将结合标准提高再注册等工作逐步规范,对确需修改的名称,也会给予一定的期限来逐步过渡。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负责人直言,夸大式命名是中成药行业乱象,新规出台有助清理各种明示暗示疗效,甚至鼓吹迷信的命名。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举例称,比如有一个药名叫“消癌平”,该药消的是什么癌?如果吃了这个药都能够把肿瘤消掉了,那外科医生也不用做手术了,科学家也不用研究抗癌的药物了,但实际上吃消癌平能治得了癌症吗?其表示,食药监总局将认真研究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好规范中成药命名的工作。
或考虑到一些老字号的担忧,意见稿也特地表明:“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过渡时间应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过渡期难以完成知名产品更名所需要的市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