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品牌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建设质量强国——学习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

作者:国务院参事 葛志荣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施好品牌发展战略,建设质量强国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战略性举措。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品牌是质量的载体。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均GDP近8000美元,消费正从数量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考量,也成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当务之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设质量强国,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更好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实现更加和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有一重要现象,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强势崛起。德国政府实施一揽子质量品牌促进政策,当前推行工业4.0国家战略,打造制造业新品牌。韩国大力推行自主品牌培育,激励国民优先使用自主品牌,现代、三星等一批优势品牌支撑了韩国经济的成功转型。美国通过国会立法、总统颁奖来推动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提升,90%的出口额来自品牌的贡献。品牌建设越来越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特别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后,我国的品牌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品牌工作连续三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去年1月5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政协双周座谈会,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文),为我国品牌建设提供重要指导,激发了企业界培育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各省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提高品牌建设水平;中宣部印发了《加强中国品牌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方案》,要求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为中国品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工信部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纲领,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培育100家品牌示范企业;国家质检总局开展培育知名品牌和品牌示范区建设,发布了《质量品牌“十三五”发展规划》,每年组织评选“中国质量奖”;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也都在开展“农业品牌化建设”、“保护中华老字号”等活动;绝大多数省市区制定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出现了一批获得省长、市长、区主席质量奖的品牌。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品牌建设,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发挥了合力。有关社会组织在品牌建设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在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 289)工作、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联合央视等单位权威发布品牌价值评价结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三个转变”指引下,三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从83.34提升到84;中国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从29个增加到36个。可以说,我国品牌建设已开始步入较好的发展时期,中国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同时,我们也深为忧虑,目前国内市场大量充斥的知名品牌还是国外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偏少,大部分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核心技术。根据全球最大品牌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公布的2016年全球企业具有价值100个品牌中,美国占一半,我国仅有华为和联想两家企业入围,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品牌建设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与大国经济地位和要求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品牌建设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品牌保护仍显薄弱,企业主体、市场决定、政府推动、行业引导、中介服务等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许多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培育水平还不高,品牌建设人才缺乏,全社会未形成完全的合力和氛围,还存在一些不规范评比的乱象。因此,我国“十三五”期间亟需提高以技术、质量、服务为要素的品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调结构、稳增长,提高整体经济质量效益。

今年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应把推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端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现“中国品牌”发展的跨越。

一是加强品牌培育,为企业创品牌提供全方位支持。品牌重在培育,品牌建设的主体是企业。首先国家应大力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品牌,按领域分行业制定品牌建设专项规划,对企业创品牌在融资、土地、税收、科技、人才、宣传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政策。其次要对全国大中小微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品牌建设培训,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推广国际先进标准,掌握品牌有效培育方法,增强企业质量、创新、服务能力,开展品牌建设示范区试点,筑牢我国品牌战略实施的根基。此外要加强品牌理论研究和品牌建设人才培养,通过国家开发性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和社会捐助等形式,设立品牌发展基金,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发挥正能量作用,保证品牌培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完善我国品牌建设法规体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借鉴美德日韩等品牌强国的作法,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国家战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在品牌建设中的定位,充分发挥好市场在品牌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社会组织的促进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要重点加强品牌法制建设,依法实施品牌战略。国家应把品牌培育、管理、保护作为重点内容,从生产环节、市场行为、交易规则、产品溯源及消费者保护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法规规章,推动知名品牌科学产生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品牌评价秩序,创建品牌发展良好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品牌建设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和开展国际合作。各级政府要对品牌战略实施统一领导,统筹负责品牌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与综合协调,全面推进我国品牌战略实施进入世界前列。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品牌最终要经消费者认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共识,关注自主品牌成长,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在全社会开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提高对自主品牌的认知认可度,扩大自主品牌消费,形成全社会重视和爱护自主品牌的良好风尚。要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并加强能力建设,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有效服务。

要加强我国品牌建设国际合作,支持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工作,抓住我国担任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 TC 289)秘书国以及主席顾问组主席的有利时期,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有关活动,不断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抓紧、抓好品牌建设这一力促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品牌战略,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中国品牌强国和质量强国梦。

 

提高供给质量 严格安全监管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建设质量强国——学习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

民法总则: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接力推进《质量促进法》立法

“老字号 新动能”——中华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共享汽车的阵痛和契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