饴糖是一种很重要的食品。特别是在春季,吃饴糖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饴糖是什么
饴糖,又称饧、胶饴,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在市场上,高粱饴、山楂饴等口味的饴糖特别受消费者欢迎,这些产品主要含麦芽糖、维生素B和铁元素等。
饴糖的生产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如山东的高粱饴,是中国的传统软糖,选用优质白砂糖、淀粉、麦芽糖浆、水、高粱粉等为主料,采用传统工艺熬制而成,具有弹、韧、柔兼备的特征。近几年,又创制了许多新的花色品种,如具有玫瑰味的玫瑰饴、具有清凉解渴生津特点的薄荷饴、止咳贝羚饴则对预防咳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北京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介绍,春季人体协调配合平衡点相对较高,这个高的平衡点就是中医所称的“生发”。如果“生发”过度,身体就会出问题,很多人有明显的“春困”,而且脾虚越严重的,春困现象越明显。而黄芪、大枣、山药、南瓜,食物中的五谷杂粮以及用五谷杂粮酿造的饴糖,都可以很好地补脾消困。也就是说,春季里最适合吃饴糖。
虽然都是糖,但白糖、红糖、冰糖是甘蔗或者甜菜制成的,本身没有健脾的作用,性味上也比饴糖要凉,对春天这个脾虚高发的季节,远不如饴糖适用。
成分天然更健康
蜂蜜、蔗糖和饴糖是我国古代三大主要甜味原料。其中,饴糖的生产及食用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臧权宜介绍,饴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中,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从营养角度来说属于糖类中的双糖,在体内被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不但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还能为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发挥不同的作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饴糖,吃起来脆甜香酥,风味独特,相比市场上销售的糖果,其原料更加天然,不含食品添加剂,甜度也并不高。相比其他糖果来说,更为营养健康。
其实,饴糖除了能在市场上购买外,还能自己动手DIY制作——
选料: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玉米(或糯米)以及无霉烂变质的红薯作原料。小麦与其他原料的配比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红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红薯需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
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蒸煮: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压榨: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可。
食用方法多样
臧权宜表示,饴糖是一种非常好的糖,它不是单纯的甜,而是甜中带着一丝微苦。甜味能健脾,微苦则能健胃,脾虚、胃不好的人尤其适合吃饴糖。饴糖是麦芽和粮食一起发酵做成的,而麦芽本身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主要作用是消食。用麦芽发酵做成饴糖,对脾胃特别有益,还能缓解胃溃疡的疼痛。
据介绍,中药里用蜂蜜、饴糖的时候较多,饴糖与蜂蜜都能补脾胃、润肺,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它们的区别是:蜂蜜偏凉性,而饴糖是温性的。饴糖有类似甘草和大枣的作用,既能补脾胃,又调和药性,一些中药方里往往用它作药引。
除了直接食用以外,饴糖还有多种食用方法——
饴糖煮红枣:将饴糖和红枣一同放入砂锅里,加适量清水,煎煮至熟即可。
南瓜姜汁饴糖饮:将南瓜洗净切碎,上锅加适量清水煮至熟烂,去渣留汁;将生姜洗净切碎,用榨汁机取汁100克;把姜汁、饴糖加入南瓜汁中,煎至浓稠即可。
麻心元宵:将面粉摊放在垫有笼布的蒸笼内,用旺火蒸约7分钟,蒸熟取出放凉,搓松,加入芝麻酱、糖、饴糖,搅匀搓透,放入木制方框内压实。将麻心放入竹匾,淋少许水在麻心上。
麦芽糖萝卜汁:白萝卜洗净后削去外皮刨丝,与盐、麦芽糖一起拌均匀后,放入碗中腌约30分钟后,将白萝卜丝挤汁即可。
部分人群有禁忌
臧权宜认为,在糖类中饴糖是最适合儿童吃的糖,因为儿童易挑食,且容易脾虚,而饴糖恰恰具有补脾的效果。但是,饴糖升血糖速度快,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人们摄入的糖比平时高,如果食用过多饴糖,对血糖的控制非常不利。
血糖忽高忽低对人是有不利影响的,它对糖尿病的形成有推进作用;影响脑细胞的活跃性,不利于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易让人情绪波动较大,如时而情绪低落,时而暴躁。
臧权宜建议,对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来说,要注意少吃糖。另外,孕妇也要少吃糖,糖分摄入过多会加快胎儿晶体发育,导致晶体发育环境异常,容易造成近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