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则“天津独流镇造假调料销往全国”的报道引起全国轰动,这个被称为“北方调料造假中心”的地方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而且这种造假历史已经长达十多年。新闻曝光后,给热闹的节庆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
虽然新闻曝光后,国家食药监总局以及各地的监管部门开始了清查行动,天津市委书记甚至表示“绝不护短”,但如此大的造假事件能安然存在这么多年,其黑色产业链的形成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造假规模越来越大谁该负责?近年来,单个作坊制作假冒伪劣调味料的事情并不鲜见,但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假冒伪劣调味料生产销售聚集地,却并不多见。从独流镇来看,其假调料生意在市场上早已名声在外。从单个作坊到窝点集聚,再到形成产业链,造假规模的逐步扩大,一定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单个作坊造假,具有偶发性、个案性,不大好查。但黑色产业链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力。那么,究竟是哪个监管环节的缺失,让造假越演越烈?这值得深入追问。
其次,虽然造假人的确可恨,但专门的制假经销商也一样可恨。据河北沧州一家调料商介绍,独流镇假货齐全、销量大,可以从当地一个制假经销商这里把所有品牌假调料采购齐全。因此,在查完那些利欲熏心的制假者之后,我们绝对不能放过那些假货的推手,贩假售假的人同样应该受到惩罚。
2015年10月,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其中一些罚则的设置毫无疑问属于“重典治乱”。我们期待此次独流镇的整治,能让这些重典落到实处。让不法分子真正心生畏惧,才能保障每一位群众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