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食品

揭秘造假产业链 还消费者“安全餐桌”

作者:本刊记者 张卫
春节前夕,一则“天津独流镇造假调料销往全国”的报道引起全国轰动,这个被称为“北方调料造假中心”的地方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而且这种造假历史已经长达十多年。在监管日趋严格的今天,居然还存在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着实令消费者大吃一惊,同时也让刚刚好转的食品安全信心降到冰点。

独流镇本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醋乡”,独流老醋是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但由于独流镇的地理位置优越,便慢慢从“假冒名牌老醋聚集地”转变为“假调料造假中心”。

年产值过亿 假冒产品远销十几个省份

据《新京报》报道,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假冒劣质调料,通过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天津市独流镇一间民宅里的造假设备

天津市独流镇一间民宅里的造假设备

“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

1月16日,执法人员在一处生产假冒酱油的窝点查处的涉案物资装满了五辆货车去年11月底,《新京报》记者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进入独流镇,对这个厂家眼中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进行调查,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

工业用盐加色素勾兑出酱油

一间杂乱无章的屋子里,角落里立着一个1米多高的深蓝色塑料桶,里面盛着将近一半的酱色液体,一根木棍插在桶内,上面缠着几根已经变色的橡皮管,一直延伸到桶外。周围的白色墙面已被染黑,地上堆放着各种原料,以及大量空的玻璃瓶和印着“东古”、“李锦记”字样的瓶盖,旁边还有一些已经灌装完毕但未贴标签的玻璃瓶。

另外两间屋子里,地上同样摆满了灌装封盖未贴标签的“东古酱油”,拐角处堆放着二十多箱已经完成装箱的“东古一品鲜酱油”,以及一堆堆码放整齐的东古酱油外包装纸箱和成桶的色素。一批“名牌酱油”,眼看就要出厂。

据当地造假者介绍,以酱油来说,造假的方法非常简单,拿工业用盐、自来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勾兑一下就可以。记者在上述造假现场看到的原料有山梨酸钾添加剂、苯甲酸钠添加剂、三福牌甜蜜素、味精,以及两个半袋的白色袋装长舟牌“高级精制盐”。

记者根据在造假现场查获的长舟牌“高级精制盐”包装袋上的联系方式,电话采访其生产厂家及售卖该款产品的卖家,两方均表示,该盐属于工业用盐,不可食用,不能用于食品生产。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专家刘少伟告诉记者,工业用盐含有大量杂质和很多有害成分,如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还有一些重金属,会伤害肝脏、肾脏。

用过的八角、花椒回收炮制“十三香”

离开上述酱油造假窝点,记者又来到独流镇七堡村一处假冒十三香的生产窝点。刚一走近院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花椒大料气味。院子的左边搭建着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彩钢板房,院内一个蛇皮袋内装着印有“王守义十三香”字样的外包装纸箱。

进入彩钢板房,门前摆放的大木板上堆放着大量已经灌装好的粉末状调料,木板下方堆着一袋袋“十三香”包装盒,房间角落里堆放着三大蛇皮袋已经灌装好的成品。在光线昏暗的倒座房内放有一台灌装机,机器还散发着热量,口内盛有还未灌装完毕的原料,假冒“十三香”的包装袋正在机器上随时等待灌装。在灌装机前方,堆放着20袋左右的原料粉末。

在另一处的案板上放着两台封膜机,地上没有任何标识的白皮纸箱内,装着20多箱已经包装封膜完毕的调料,上面“王守义十三香”的商标、图案一应俱全。

据一名曾给这个窝点送过原料的知情人士介绍,该窝点存在已有两年多,他们使用的原料来自临近的王口镇,该镇存在大量瓜子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加工瓜子要用八角、花椒、小茴香等调料浸泡,用过的这些废料有人专门回收,他们把回收的废料晾干后再粉碎成粉末,而后以每斤两元的价格卖给调料造假者。“每次送来1吨原料,大概可以供它用几天。”这名知情人士介绍。

造假手法隐秘 只做熟人买卖

独流镇里胡同交错,一家一个小院,一间稀疏平常的院子就可能是一处调料造假窝点。当地知情人士介绍,独流当地调料造假人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互通的圈子,一家警觉,其他所有的造假人员都能得到风声。

“外人就算是想要买货,这些造假者也不一定会卖给你。特别是一些做得规模大的,他们已经有自己全国稳定的客户群,陌生人需要熟人之间相互介绍,才会卖货给你。”这名知情人士说。

独流镇的假调料生意在市场上早已名声在外。河北沧州一家调料商介绍,独流镇假货齐全、销量大,可以从当地一个制假经销商这里把所有品牌假调料采购齐全。

做得大的假调料商,在当地也颇有关系,手下几十号人为他们服务,加工、送货、采购,一条产业链分工明细,窝点分散,每天各品牌总和出货量都在几千件,三辆货车为其送货,分散到天津各个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上述知情人士说:“在独流,全国所有的知名调味料都可以做得出来,包括酱油、醋、味精等等。”造假售假人员在卖货到全国各地,与经销商联系时,并不采用真实姓名,有些人可能一直在做生意,但是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姓名。

这些假调料中,其外包装箱、品牌标签,与真品看不出丝毫差别,甚至连二维码都可以扫出。

媒体披露了“天津独流镇造假调料销往全国”一事后,食药监总局立即责成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对违法犯罪线索立案调查,查明制假售假的时间、数量、销售流向,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整治制售假冒伪劣调味品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调查核实情况和查处结果。通过对独流镇28个村街逐户排查,截至1月16日,公安部门已拘留涉案人员7人。

经过调查,“独流镇造假调料”一事的幕后真相也浮出水面。

打假者“养假” 监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2002年开始,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三香)便开始在独流镇进行打假,至今已与造假者缠斗了14年。

十三香打假负责人介绍,2001年前后,他们在东北和甘肃、新疆等地市场发现有零星的假货出现,经过调查跟踪发现,这些假货都是来自天津独流镇,从那时起,十三香就将打假重心放在了独流镇。

“没有哪个地方像独流镇一样,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打不掉的。之前造假规模最大的是广东深圳、东莞一带,我们花了4年时间就打掉了。江苏兴化也是打了4年,现在彻底没有了。而在这个地方,从我们发现他们造假到现在已经14年,一直搞不掉。”上述十三香打假负责人说,他们打假不可谓不费心思,甚至曾经把宣传打假的报纸发到独流镇的各个学校,给学生每人一份,让他们拿回去,但最后也没见到多大效果。

盯上独流镇这个造假窝点的不止十三香一家公司,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打假团队主管诸葛先生亦表示,早在2007年,就有人向公司举报天津静海区独流镇存在造假窝点。十年来,打假团队每年都会到独流镇进行6-10次打假。

“以前造假者都会把假货提前送往物流公司等待发货,我们去物流一查就能查到。但是现在大部分造假者都赶着晚上物流发车时,直接将货送过去装车,这给打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十三香打假负责人说。

而且造假者不再集中在独流镇上,开始向周边村镇转移,加工地点可以随意换。他们的发货时间也不再固定,往往选择执法部门下班之后进行。还有一些之前被打掉的造假者转变身份,不再直接造假,而是改做散装无品牌调料,其他造假者就从他们那里购买原料去贴标。

在独流镇还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些打假人员一边打假,一边“养假”。独流镇多名造假行业内部人士称,有些厂家的打假人员找到造假窝点或者在物流公司查到假货,不会真正动手去查,造假者只要给钱就会平安无事。

去年12月30日,重案组37号探员联系一名造假者买货时,对方告诉重案组37号探员,此前有人自称厂家打假人员,找到窝点后对他们索要钱财,“他进来就说,给2000块钱保你半年没事,然后对现场进行拍照,伪造一个打假现场以完成任务。”

另一名造假者告诉重案组37号探员,这种情况并不鲜见,“遇到了给点钱就行了,我们之前都是塞500-1000元。”

多家知名调料厂家打假部门负责人介绍,有些厂家没有自己的打假人员,而是雇专职打假的公司来负责打击假货,“比如说,它在华北区雇多少人,一个月要完成多少打假案件,都有量化的任务,没有造假者,打假任务完不成,这就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打假与造假共生,逼着打假人员去‘养’假。”

除了打假人员的“养假”怪像,监管部门也绝对脱不了干系。从以往食品领域的制假售假案例来看,这些假调料黑窝点之所以生命力强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执法部门的监管不严、打击不力,甚至与黑窝点“勾肩搭背”,成为其保护伞。可以想见,一个镇上存在四、五十家“造假窝点”,工商、质监、公安等执法部门不可能不知情。前些年的打假行动也足够说明,当地执法机关对此也是有能力治理的。不过,有能力治理是否就代表一定会去治理?其实,“十三香”等正规企业在当地亲自打假自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当地执法机关的打假行动是不力的。对独流镇的调料造假产业,只有形式主义的排查或者所谓的专项行动显然远远不够。现在,独流镇调料造假已经发展成一个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监管部门再继续无视甚至纵容下去,境况只会越来越糟。

“中国味道”不容许毒调料的毒害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中国味道”,然而“中国味道”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最近却让人忧心忡忡。

作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醋乡——天津独流镇,如今却成为“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独流变成了“毒瘤”一样的存在,除了要反思我们对制假售假者的惩罚力度是否太小外,更重要的是要反省为何造假售假会“野火烧不尽”。一个长达十几年的作坊村,在业内圈子人人皆知,为什么公检法公职人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的深究。

杜绝假调料,首先是要加大违法成本。打假几乎是每个国家在发展阶段必经之路。美国用了70年,德国花了30年,而日本只用了15年。参考这些国家的法律就知道打假离不开重典。在美国,第一次发现抄袭造假、售卖假货,罚款200万美金,监禁十年;第二次发现就罚款500万美金,监禁二十年。而日本则更为“冷血”,全社会对假货、残次品零容忍,工厂一旦发现生产假货就意味着倒闭。因此,要让假货无处遁形,必须要使制假售假者难以翻身。

杜绝假调料,监管不能撇清责任。拷问监管,是因为公众依然怀抱希望。对于该事件的处理,天津市委书记表示“不护短”。这种态度值得点赞,后续做法更应观察。该事能否得到妥善处理,需要看当地是否有断腕的决心来经历这个必要的阵痛。不过,比起简单粗暴的剿灭,更困难的是当地的产业向何处发展。这个关乎当地发展的长远问题,也应摆在当地政府的案头。

不要让假调料“污染”了一个曾经的荣耀小镇,更不要让“中国味道”毁在假调料身上。

 

推介巴西优势资源加强中巴贸易合作——本刊记者魏传峰专访巴西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乔西·维森特·雷萨和副总领事费尔南多·耶保隆斯基

补短板、抓薄弱、保安全 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解读《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用最严监管要求 产最高标准产品

揭秘造假产业链 还消费者“安全餐桌”

毛驴产业跨入信息化快车道

海水淡化水属于高品质饮用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