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来伊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对这家公司,投资者除品牌和产品外,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头牛。
上市当天,一头真牛头戴红花,背驮满满两筐核桃,出现在上交所门前。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创意?来伊份选择了投资者最为乐见的“牛”为自己站台。不仅引爆话题无数,也让更多投资者记住了它已是沪市主板的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牛”营销
谈起上市的“牛”营销,来伊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郁瑞芬至今仍兴奋不已。她告诉记者,虽然那头牛只亮相了一会儿,但背后却运作了许久。牛是经过细致筛选的,不仅要求漂亮,更要“牛气”,还要兼顾运输和安全等因素,这与来伊份产品的挑选过程较为一致。而牛背上的那两筐核桃,则正是给自己最畅销的产品来伊份小核桃仁做了广告。
不过四年多前,来伊份由于食品安全传闻,而在首次申请上市时折戟。对此,郁瑞芬现在也不回避。她用“海啸般的洗礼”概括了这一事件对来伊份上市之路的影响,坦言虽然最后检查下来产品没有问题,但极大地影响了公司当年业绩,拖累了上市。而让郁瑞芬颇有些自豪的是,该事件发生后,来伊份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恢复到危机发生前水平,并随即启动二次上市,这次将上市地选定沪市主板。
来伊份董秘张潘宏解释说,公司发源于上海,在上交所上市自然更为契合,但此前上交所有发行规模的限制。后来,发行规模限制放开,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上市地,那些成长性好、业绩稳定、盈利能力较强、行业地位较高的领军企业,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都可以来上交所上市,才最终促成了这段“姻缘”。
“吃货”信息化
来伊份证券代码尾号“777”,谐音“吃吃吃”,十分讨喜。不过记者走访发现,这并不是一家传统经营“吃货”的公司,信息化在其整个运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上交所也没有完全将来伊份归类于传统行业,认为它是一家传统行业和现代经营模式相结合的代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吃货们”的大数据。
在来伊份公司信息中心的一个房间中,陈列着一代代更换的电子秤,这是它信息化发展最直接的见证。郁瑞芬也介绍说,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把年销售额的3%作为IT投入。
截至目前,来伊份销售门店1700多家,员工约7000人,注册会员1300多万,累计服务5亿人次,这些庞大数字的背后,都是信息化的穿针引线。公司所有销售平台是联网的,因此,新开了多少家店,新增了多少位会员,哪个门店什么时候需要补什么样的货,哪个地区什么货品卖得最好都是实时数据,一目了然。门店营业员一旦发出卖货指令,后台物流部、财务部、营运部的电脑系统就会马上收到信息并形成记录;新货到达门店,营业员也只需在电子秤上输入信息,数据便发送到了后台。
产品线上也依托信息化管理。来伊份以自有品牌开展连锁经营,全部产品都来自各地不同供应商。据最新统计,其现有供应商170多家,产品有炒货、果脯、糕点等九大类,共900多个品种。来伊份公司总部的二楼,就是专门用来一站式筛选、服务供应商,后者可以通过来伊份的信息化系统看到自己产品的销售状态,及时了解到消费者最喜欢的口味。而随处可见的一个个电子显示屏,则能从中观察到包括供应商生产包装、公司自己质检和仓库物流的监控情况。
逆势扩张门店
来伊份成功上市,也意味着这家公司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郁瑞芬告诉记者,上市后,来伊份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在开拓市场方面加大力度,强化信息管理,打造“门店+B2C电商+移动APP”的全渠道版图。她说,全渠道就是为实体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来伊份如能将线上线下门店与1300万会员密切连接,就能产生一个可以期待的业绩增长点。
面对轰轰烈烈的电商大潮,来伊份仍会将门店扩张作为重中之重。“门店销售是来伊份的优势,尤其第八代门店推出后,单店产值平均增长了20%以上。线上销售虽然看似热闹,但对休闲食品行业来说优势并不明显,品牌投入,加上包装和物流费用,成本甚至不比线下低。”郁瑞芬说。
根据来伊份的IPO募投计划,其将投入3.27亿元资金用于营销终端建设项目和生产,在两年内,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北京共1158家现有门店进行升级,同时在上述地区寻找最佳地理位置新建275家连锁终端门店。
而线上渠道的扩张主要有两块:一块是电商,强化与电商中心平台的合作与互动;另一块是移动APP,2017年将加大投入。来伊份的目标很清晰,正如郁瑞芬所说:“从创立至今,公司线下销售规模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但线上还不是第一,公司上市后,因为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使得原来一些既定发展战略可以实施。”
1300万
全渠道就是为实体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来伊份如能将线上线下门店与1300万会员密切连接,就能产生一个可以期待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