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构建意义 构建内容 实施问题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对社会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的评价标准。这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明确要求。实际上,社会效益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出版单位的基本考核内容,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也先后制定了《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来促进、保障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然而,在出版经营实践中,大多数出版单位经营管理考核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其社会效益考核则相对薄弱。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版行业一直以来缺乏统一性的可量化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考核和评价难以在具体操作层面落实。因此,为了有效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和有关法规要求,全面促进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构建和完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对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和评价问题的实地调研和人员访谈,在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效益指标具有定量性特点,考核体系相对成熟且易实施,对此出版单位比较重视;相对而言,社会效益则具有较多定性指标,指标值难以直接衡量。因此,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考核和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而构建和实施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改变上述现状的必然要求。
1. 有利于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提供科学方法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体现了出版服务于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综合能力,其出版物内容、品种、数量、结构等构成社会效益内容要素。长期以来,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主要是以重点出版物、获奖图书和出版基金项目等作为标准进行评价,这无疑使得其社会效益评价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不能科学、准确地衡量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实现水平。实际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大部分要素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对于部分不易量化的要素,也可运用一定数学方法转化为量化指标,从而实施定量化评价。因此,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将改变以往粗放、模糊的评价模式,从而为社会效益评价提供新的科学方法。
2. 有利于促进出版单位更加重视社会效益考核
一直以来,我国出版单位都认识到社会效益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效益更多从定性角度去评判,因此,出版单位在实际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考核,从而导致出版单位为了追求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不断扩大图书品种数量,依靠品种增长带动规模增长。甚至只要经济效益能够提高,社会效益下降也在所不惜。而通过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的实施,其社会效益实现情况将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排名,社会效益实现较好的出版单位在国家基金、出版资源和社会信誉方面有一定优势,社会效益实现较差的出版单位则会受到相应的惩处。因此,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将促使出版单位更加重视社会效益考核,并不断强化把实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经营理念。
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我国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于2004年较早地进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估体系”的应用和实施;浙江省由其省委宣传部及省财政厅对其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等文化企业实施社会效益考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则由出版集团对其所属企业进行社会效益评估和考核。然而,上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估和考核也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如评估和考核指标比较单一,指标可量化、可核查性不够,指标体系设计和组成结构不够科学等。因此,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构建。
1. 构建原则
科学导向。通过开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考核和评价,提高出版单位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调动出版单位提高社会效益的积极性,对社会效益优秀的出版单位进行支持和鼓励,促进出版单位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目标。
标准客观。按照评估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测评为主,结合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实际情况,尽可能使评估标准趋于定量化、科学化,客观反映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真实状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操作易行。有效减少出版单位事务性工作,简化评价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采集、汇总、分析相关状态数据,实施阳光评估,面向社会以简明易懂的评估结果公布于众。
2. 构建过程
依据科学评价方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可以细分为评价指标筛选和确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法选择、数据采集、开展评价并获得评价结果等步骤,每个步骤都会影响社会效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首先,依据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特点选择相关指标,建立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同时,充分考虑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动态性等因素,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最合适的指标筛选出来。其次,针对确定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多级评价标准,用于对拟评价的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在评价具体指标时,根据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问题,即指标权重进行重点考虑。对于定性的指标,采用一定方法使之定量化。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指标权重,最后利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开展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3.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结合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特性,依据可量化、可核查原则,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选取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25个,初步构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一级指标。其中,引导力指标是指出版物在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主题出版、重点出版和队伍建设三个二级指标。传播力指标反映出版物在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进行创新传播的能力,主要包括市场反馈、阅读推广、对外传播和创新发展四个二级指标。影响力指标体现出版物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反响,出版单位的公益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出版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包括出版品牌、社会反响和社会公益三个二级指标。公信力指标是指出版单位以优质内容和印装质量服务读者,以及守法经营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出版管理一个二级指标。三、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将改变以往侧重从定性角度对社会效益进行考核的问题,促进出版单位从量化角度准确评估自身社会效益实现情况,也有利于出版管理部门用统一标准和科学方法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 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
作为具有文化属性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是出版单位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而社会效益内容指标的构成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为了科学合理评价社会效益实现水平,对出版单位的评价需要采用部分定性指标。在特定情况下,有的定性指标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思想政治导向指标,不论其他指标值多么高,只要出现思想政治导向方面的问题,该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结果都是不合格的,这体现了定性指标在社会效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即使是进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还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定性指标,从而将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更加全面科学。
2. 积极推广应用专家评价法和同行评价法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引入专家评价法和推行同行评价法,将有效保障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和权重选择的准确性,同时促使出版单位不断强化精细管理的经营理念,加快实现向现代文化企业的转型发展。
例如,上海出版单位有效应用专家评价法和同行评价法开展社会效益评价。上海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专门组建近20人的专家审读队伍,每人负责2~3家出版社并进行长期跟踪;同时,该局特别委托上海市编辑学会和上海市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对出版社的编校质量进行抽样检查。上海出版单位通过应用专家评价法和同行评价法积累了丰富的评价管理经验,也为其他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3. 推进不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实施分类评价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要依据不同出版单位性质进行分类评估。由于各出版单位的专业、特色各不相同,比如,大众出版、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等不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又如,综合性出版社、文化古籍类出版社等在重点图书和国家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从而相应地带来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中的相对优势。针对不同情况,需要在设计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时全面考虑不同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指标类型、权重赋值和评估标准等角度予以分类实施,从而使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如在安徽省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中,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属出版社与新媒体企业的评价指标分别设置,在新媒体企业评价中新设“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指标,并从新媒体企业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国家和产业标准制定以及申报国家或省级课题等方面进行细化分解,这实际上与新媒体企业发展属性十分吻合,体现了新媒体企业社会效益的全新内涵,从而为我国其他出版集团所属的新媒体企业社会效益评价管理提供了参考。因此,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实施分类评价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4. 有效协调不同管理机构对社会效益评价的不同标准
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机构中,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地方省市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宣传部门和人社厅等机构对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各有不同要求,并制定了不同标准。地方省市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宣传部门等侧重于要求出版单位在思想文化方面发挥导向作用,人社厅则通过经济效益考核来测算和确定出版单位的工资和奖金。因此,不同管理机构的规章和标准导致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不同考核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有效协调,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大力推广,从而最终获得出版行业的广泛认同,并成为统一而又有分类的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这将有利于实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和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许乃青. 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的构想与实践. 中国出版,2005(10).
[2] 张小新,沈东山. 改制后母体大学对所属出版社的绩效考评问题探讨. 出版发行研究,2014(1).
[3] 魏玉山. 关于开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估的思考. 现代出版,2015(3).
[4] 王莳骏. 出版社社会效益评估体系探析——以上海市为例. 出版发行研究,2015(11).
[5] 王广照. 出版社社会效益考核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出版发行研究,2015(11).
[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重点课题“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编号2016-4-1)的阶段性成果。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