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蛙鱼实在谈不上什么营养,严格地说,吃蛙鱼只是在吃调料。但没了蛙鱼在其中,那调料能单吃吗?不能。当你举勺,蛙鱼似晶莹鲜活的蝌蚪,欢快地游进你的口中,从口舌到食管顿生一种痒舒舒的快感,那酸甜苦辣咸的味道一直浸润到心底。上至耄耋翁妪,下到黄毛稚儿,皆喜食。世上还有哪种吃食如此怜老惜少,饱含着温馨人情呢?现代食品确有营养,它是氨基酸、微量元素,经科学工艺配制而成,而唯独缺少的就是这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
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蛙鱼的消费群体实在难以定位。夹皮包、拿手机的老板时而光顾小摊,打扮入时的女士,也会小心地撩起衣裙蹲坐在小凳上,跷起兰花指,噙玉含珠,细细啜食,没有丝毫的寒碜。老奶奶与小孙子是常客,尽管孩子口袋里装满了巧力克豆,娃哈哈果奶,还是挡不住蛙鱼的诱惑。有时,妈妈嫌小摊不卫生,自己在家里给孩子做着吃,孩子总生气地嚷:不是那个味,不如街头的好吃!妈妈苦笑着检讨:不就是多放些香油,又添加些海米,再用四川涪陵榨菜代替了徐州的萝卜榨菜吗?怎么反倒不好吃了呢?蛙鱼自有它的奥妙,属性贫寒,难容贵族化包装;五味配比也十分讲究;融入其味的还有街头的清风,摊旁的笑语,综合起来,蛙鱼真正的调味品是民俗。
一次,我陪着一位老年台胞逛街。他见到街头蛙鱼摊,顿时两眼放光,惊喜地扑过。他端起一碗蛙鱼怔怔地打量,然后细细品尝,脸上溢出幸福的笑容,继而神情凄楚,泪眼盈盈……我忙问何故?老人哽咽着说:我想起了俺娘,小时,她老人家常领着我吃蛙鱼……世上还有哪种菜肴能以如此巨大的力量,去开启食客感情的闸门,去牵动游子的童年之梦,思亲之情!
还有一次,我在西关纺织路上,见到一个款爷驾着摩托疯驰,一位纺织女工忙于躲闪,跌落了手中的饭盒,款爷放慢了车速,回头一瞥,似乎受到巨大的震撼——那饭盒中泼洒出的是两只馒头、一片蛙鱼,女工心疼地往饭盒捡拾……款爷脸红了,心愧了……不知蛙鱼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使他自责,使他良心发现……
蛙鱼好吃,做起来十分辛苦。盛夏酷暑,守着炽热的炉火,沸腾的大锅,下入粉面搅啊,搅啊,挥汗如雨,腰酸背疼。这时还企盼天不要下雨,气温再升高些……三小碗蛙鱼,五毛钱,成本中忽略不计的恰恰是难熬的艰辛。在一家证券所里,我见到一位满身油渍,衣衫不整的中年人,喜悦地购买10万元国库券,他情不自禁地对营业员说:“这是我多年卖蛙鱼的积蓄。”我感叹,这积蓄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啊,靠艰辛的劳动而致富,又着实令人敬佩!
赵彭城 徐州市现任烹饪协会会长、原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