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市场已回归冷静,但它曾经赖以为生的烧钱模式仍在蔓延。继专车之后,共享单车成为了又一个靠烧钱和融资维生的行业,只不过共享单车不需要提供用户补贴,他们所有的钱都投在了“固定资产”上。
毫无疑问,2016 年是中国共享单车的起步之年,投资者的入先后入局,供应链的加入使得这个市场可以养活更多的共享单车平台,生产和投放更多的共享单车。
投资者烧钱的意愿
有人认为,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是盲目的,是看不见未来的,而亲自推动共享单车走遍一线城市的人则相信共享单车不乏持续造血能力,“烧钱”只是创业期添置车辆,进行技术开发形成的“阵痛”。
再粗放的市场也要有赢家,起步最早的 ofo 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组成了共享单车的一线梯队,无论是自行车总量还是覆盖城市,都要远超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二线品牌。
考虑到共享单车的车辆寿命普遍比较长,一线品牌在北上广深的投放量可以满足人口密集区域的需求,形成车辆的稳定流动。而且每一台共享单车都是移动的广告牌,不断地吸引新用户,所以一线品牌现在已经不需要靠密集投放来获取用户。
2017 年,这些品牌很有可能减缓一线城市的新车投放速度,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二三线城市。
出现剧变的除了新车投放速度,还有投资者烧钱的意愿。
根据公开资料,摩拜单车可能已经完成了超过 3 亿美元的融资,ofo 共享单车融资金额也有可能达到 2 亿美元。迅速跟进自行车大战的小鸣单车在 24 天内完成 3 轮融资,除了投资方和金额都没有公开的 B 轮融资外,小鸣单车的公开融资金额不到 2 亿人民币。去年 11 月,野兽骑行融资 1.5 亿人民币孵化小蓝单车,CEO 李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公司要融资 20 亿元打赢这场仗。
此后,2017 年 1 月 1 日,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进入共享单车市场,旗下品牌“小白单车”陆续在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投放首批 10 万辆单车。
在资本有限且优质资本有可能集中于大品牌及一线城市的 2017 年里,二三线城市更有可能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每个小品牌都有自己关注的一片区域,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
除了 app,更多入口可以使用
1 月 9 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摩拜单车成为了首个开通小程序的共享单车品牌,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扫码开锁,充值等账户管理功能仍然需要在 app 上完成。
2016年12月,在宣布与永久牌自行车达成合作之后,优拜单车透露未来还会接入微信服务号、小程序、支付宝生活号,为用户提供多个入口。
在 ofo 共享单车宣布获得滴滴出行投资的同时,不少人也猜测滴滴未来会在 app 里加入 ofo 的接口,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摩拜与优拜单车的选择不普遍,毕竟微信属于腾讯,腾讯是摩拜单车的投资方,但是从长计议,拓宽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入口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首先,共享单车 app 是典型“用完即走”的服务,用户解锁车辆后即可退出 app,因此一个独立共享单车 app 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并不比功能完善的小程序、支付宝第三方服务更强。
其次,下载 app 与注册帐号、缴纳押金需要时间,若借助其他渠道降低用户使用新平台的门槛,共享单车平台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用户。
可惜的是能够形成规模效应的入口是有限的,腾讯投了摩拜单车,滴滴出行投了 ofo,芝麻信用与骑呗单车达成合作,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从这些平台获得最优入口的希望已经不大。
政府引导共享单车规范发展
疯狂的新车投放方便了用户出行,但同时也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混乱。
由于共享单车的主流模式是无桩公共自行车,虽然共享单车 app 提倡让用户停放在“白线区域”内,但缺少强制性约束使得这样的规定完全靠用户素质来遵守。即使所有用户都将车辆停放在规定地点,持续膨胀的共享单车也终有一日会超出这些停车点的承受能力,挤占原本属于行人的通道。
交通安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有自行车道可供安全骑行,我们仍然能看见不少用户在繁忙的机动车道上骑共享单车,随意闯红灯。
针对共享单车的爆发,地方政府部门很有可能会在 2017 年里加大管理力度。不过和专车行业内发生的冲突不同,政府部门在共享单车行业里扮演的更像是疏导、引导的角色。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于 12 月 27 日发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先后与摩拜单车、ofo 共享单车达成战略合作,在地铁站、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规划设置共享单车专用停车点。
未来 1 年里,共享单车疯狂投放的状态可能会被抑制,各品牌需要就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政府展开更多合作。
如果要为共享单车的 2016 年设定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描述是“起步”,在 2017 年,这个主题即将变成“平衡”,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市场空间会趋于平衡,各有各的机遇;用共享单车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的责任也会在共享单车品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平衡,共同维护好共享单车和市民的骑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