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扶贫帮困、组织各种活动引导社会风气、提高群众增收能力,在转变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强化基层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基层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这是自治区开展轰轰烈烈的“访惠聚”活动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今年为工作组住村的最后一年,这一任务完成得如何?工作组住村这两年多,南疆乡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阿木特勒克村采访时关注的重点。
村民请皮山县民委干部吃酸奶工作组的宣讲 :过现代文明生活,保护妇女权益
4月22日,住阿木特勒克村工作组组长、自治区民委宗教一处处长阿不来提·艾山和几位工作组成员在村委会迎接我们。阿不来提是维吾尔族,身材高大魁梧,汉语说得很好。这天正好是星期五,村民们下午一点钟要去主麻清真寺礼拜。作为自治区民委工作组“去极端化”宣讲小组组长,每到这一天,阿不来提都要提前给村里的教职人员作宣讲。此时,村委会活动室已经坐满前来听讲的村民以及教职人员,一些妇女和老人还带着小孩子。
听讲时村民很专注,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阿不来提长期在自治区民族宗教部门工作,见识广博,去过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多个穆斯林国家。他以丰富的宗教知识,结合南疆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地批驳极端宗教思想的错误,引导教职人员和村民走现代文明之路。
阿不来提告诉村民,自己去过很多穆斯林国家,去年还在沙特呆了3个多月。在国外,他曾接触到的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朋友都表示:中国对广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得非常好。受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叙利亚的穆斯林现在想安心做礼拜都不容易。还是中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得好!
据阿不来提介绍,由于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蛊惑,科克铁热克乡曾有极个别村民卖掉房子,抛家舍业,进行所谓的迁徙。其实,迁徙只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某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并不适合当今的现实社会。此外,受陈旧落后观念的影响,当地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不高,更由于离婚成本极低,导致当地的离婚率比较高。一些妇女离婚后不得不独自养育孩子,甚至得不到前夫的抚养费。让她们上法院提出诉讼,有些离异妇女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还有的则说:我要那样做,孩子连父亲也没有了!
近几年,自治区在“去极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宣传正信正教。工作组也对去极端化工作做了全面、周密的部署,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了大量宣讲和培训。今年3月至4月,工作组针对部分村民思想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先后在各村进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等主题宣讲,引导村民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极端思想的影响、融入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呼吁尊重妇女,并鼓励离婚妇女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月15日至29日,皮山县委统战部邀请工作组为全县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授课。工作组精心准备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土耳其、迪拜看世俗化》《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害人害己》《充分发挥伊斯兰教爱国、和平、团结思想,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 《不能妄断宗教教义与宗教仪轨》等内容的宣讲材料,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月12日,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宣讲团在阿木特勒克邻近的两个村举办宣讲活动,两位大毛拉以《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公民与教民的关系》《穆斯林要争做民族团结模范》为题的宣讲,受到了来自周边4个村的1400多名村民好评。3个多小时的宣讲结束后,很多信教群众涌向前去,向两位大毛拉表达感谢之情。
阿不来提告诉我们,考虑到眼下正值农忙,村民听集体宣讲的时间有限,工作组成员便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见面会、入户走访等机会,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加强“五个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职人员的感悟 : 极端化的教义判断别有用心
在阿木特勒克村,我们见到了两位穆斯林教职人员,一位是五小组清真寺伊玛目麦麦提·艾力,另一位是主麻清真寺的哈提甫麦麦提江·麦合木提。
麦麦提今年39岁,爷爷也曾担任过伊玛目。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向村里的伊玛目学习宗教知识,11年前经村民推荐成为村清真寺的伊玛目。维吾尔族的教职人员基本是义务兼职,国家每月给每人补贴440元钱。麦麦提一边生产劳动养家,一边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天带领教民进行五拜。他对记者说,听了专家们的讲课,自己明白了非常重要的道理:要当好一个教民,首先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他表示,自己会尽最大努力向教民宣讲这些道理。
与麦麦提·艾力同龄的麦麦提江·麦合木提,精力充沛,脸上时时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作为主麻寺的哈提甫,他在解经、讲经的同时,还经常给教民讲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极端化思想的危害。麦麦提江感慨地说,前些年村里有人受极端化思想影响做了违法的事,自己觉得也要承担一些责任:如果能早一点让他们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他们就不会犯错了。
提到前些年受极端思想影响而泛滥成灾的错误教义判断,麦麦提江非常愤慨。本来,宗教经典中认为一些事情不符合教义,称之为“哈拉姆”。但别有用心者却断章取义并扩大化,使很多正常的事都成了“哈拉姆”。比如,把政府帮助盖的抗震安居房说成“哈拉姆”,把政府给的低保、补贴说成“哈拉姆”……去年7月3日皮山县发生地震,村里绝大多数民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政府给每户村民补助28500元建抗震安居房。这本来是政府的善行义举,在极端思想分子嘴里却也成了“哈拉姆”。还有一些歪理邪说,像汉族工厂做的衣服不能穿、政府修的柏油路不能走、政府打井抽出的自来水不能用,甚至雪弗莱车前面的车牌有十字架不能开,等等。这些奇谈怪论,极大地干扰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破坏了民族团结。对此,麦麦提江指出:说这些话的人是企图通过曲解宗教教义,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与麦麦提江交谈时,他的妻子热孜完古丽·吾买尔给我们端上了茶水、烤肉、烤包子和香梨。阿不来提介绍说,麦麦提江支持自己的爱人在村里开了一个服装店。这里的村民较少让妻子出门工作,他带了个好头。
热孜完古丽的服装店不大,面积只有23平方米,但生意兴隆。每月小店能做300件衣服,纯利有3000多元。节日期间来做衣服的人更多,每月能挣四五千元。热孜完古丽说,自己的手艺是结婚前向邻居的裁缝高手学的。开始自己在家里学着做,慢慢找她做衣服的人多了,两年半前,她在丈夫的支持下开了这个小店。因为维吾尔族妇女身材变化较大,一些买的衣服不太合身,所以来店里做衣服的人很多。热孜完古丽做的衣服样式好,价格便宜。一件艾德莱斯绸的衣服在乌鲁木齐做要500-1000元,她这里只要150-200元。现在,不仅村里的人,连县里都有人来找她做衣服。小店眼下有7个工人,其中4个是学徒。热孜完古丽还想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慢慢把生意做大。
文化对冲 :让生活像麦西莱甫一样美起来
如果说,各种形式的宣讲培训是在思想上树立正信,那么“文化对冲”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滋润人们的心田,唤起对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彻底摆脱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
3月8日,村里举行妇女节庆祝活动,数百名村民踊跃参加。青年们跳起风靡全国的“小苹果”,风趣的小品表演引来阵阵笑声……在自由参与的麦西莱甫中,工作组成员们也加入进来,和村民们一起随着音乐起舞。当天,工作组还和村干部一起为刺绣比赛和“最美母亲”、“最美家庭”、“最美妇女”评选的优胜者们颁发了奖品。
3月22日的诺鲁孜节,是穆斯林群众迎春的传统节日。为此,工作组邀请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到皮山慰问演出。3月20日、22日,艺术家们分别在乡政府以及自治区民委所住的4个村演出,表演了转碟、顶碗、叠罗汉、球技、蹬技、滑稽小品等精彩节目。主持人还在演出间隙,穿插进行了贴近当地风土人情的逸闻趣事以及重视教育、孝敬父母、邻里和睦、民族团结、反对家暴、反对早婚等内容的宣传,并推介了工作组带来的民生项目。
节日期间,住村工作组与数百名村民、学生在村委会大院席地而坐,分享了热气腾腾的诺鲁孜抓饭,共同祈盼新的一年里平安、兴旺。村民们高兴地说,这种场面已经好多年不见了。有的老人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4月5日前后,工作组所在的4个村都举行了“青年与现代文化同行”主题庆祝活动,共有1500多名青年参加。活动号召和鼓励大家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有志青年;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青年;做带头勤劳致富,积极传承现代文化的时尚青年;做勇担家庭、社会责任,模范遵守社会道德的文明青年。当天,举办了拔河、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篮球等比赛,还穿插了唱歌、跳萨玛舞、麦西莱甫等文艺表演活动。
庆祝活动结束后,兴致勃勃的青年们意犹未尽:“下次活动是什么时候?”“我有首歌还没有唱呢!”一位村支书对工作组长说:“我任村支书以来,这样的活动在我们村还是第一次。以往村里青年们很少唱歌跳舞。今天看到他们唱啊跳啊,我非常激动,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住村工作组与村民交流
工作组组长(右)和村支书交谈机井、精品核桃林和全乡最好的幼儿园
本次采访,了解国家民委重点帮扶的项目实施情况是重点之一。阿不来提告诉我,与其他三个村不一样,阿木特勒克村的项目进展有些波折,原因是第二批工作组设想的建立4个合作社的方案发生了改变,调整后重新上报的方案正在等待批复。
按照原来的设想,全村将利用国家民委的200万元资金建立家禽养殖、手工艺、农副产品、畜牧养殖4个合作社,相关手续和前期准备已经完成。其中,家禽养殖合作社于1月26日把统一购买的每户16对种鸽发到参加合作社的111户村民手中,并购买了3万元饲料。手工艺合作社根据村民的特长和需要订购了价值34.7万元的设备,包括电锯、雕刻机、缝纫机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村里近两个月的第三批工作组发现,事情远不像计划那么简单。本来,为了树立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威信,4个合作社的法人分别由村支书、治保主任、会计、妇联主任担任。但作为国家行政系统最基层最微小的细胞,自治区、地区、县、乡层层部署的各项工作最后都要落脚在村里,加之维稳等工作的压力,村干部每天应接不暇,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管合作社的事。此外,对于合作社,村干部也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几个月下来,合作社的事情基本陷入停滞。
3月中旬,皮山县负责协调推进4个村项目的一位领导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建议作些调整。工作组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各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协商,决定取消畜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两个合作社,原家禽养殖合作社改为鸽子养殖项目,整合到县政府推进的庭院建设项目中。手工艺合作社购买的设备已经到货,将继续推进。
庭院建设项目要求所有农户的房子做到人畜分离,以提高生活质量。原来和住房连在一起的牛羊圈、鸡舍、鸽舍要全部拆除。住房旁边要建葡萄架,房后是用于种植瓜果、蔬菜和粮食的田地,再后面将重建84平方米的集羊圈、牛圈、鸽舍一体的棚圈,其中24平方米的费用从国家民委帮扶项目资金中出,每户大约5000元。按150万元计算,可覆盖300户,占全村农户的70%。考虑到去年全村有200多户建了抗震安居房,加上庭院建设的花费,村民手中没有余钱,就将养鸽项目的5000元资金并入其中,以减轻村民的负担。
手工艺合作社已有44人报名,计划在村委会附近盖一栋400平方米的茶房,设6个门面,用于理发、缝纫、卖小百货和办公。
虽然去年开始的国家民委帮扶项目暂时进展不算快,但近3年来国家民委扶持的其他几个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好处,大家还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
2014年,村里用国家民委、财政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打了一口机井。在干旱缺水的当地,有了水就有了绿色和希望。我们看到,机井正通过水泵源源不断地向外出水,并通过防渗渠送向各处,两边高高的杨树拱卫着渠道。
2015年,5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被用于精品核桃园项目建设,完成780亩苗木种植和灌溉。
同年,国家民委联系的澳门某基金会200万元资金,分别用于拉依喀村学校硬件改造和修建新的幼儿园。目前,幼儿园的主体建筑已经盖好,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9月完工。幼儿园建好后,将是全乡最好的幼儿园。哈提甫麦麦提江的妻子热孜完古丽(前左)开起了服装店
连接机井的防渗渠
改造后的庭院村治保主任和村支书的感慨 :3 年跨越了 15 年
今年34岁的治保主任马合木提·麦麦提依明告诉我说:工作组来之前,村委会的院子里杂草丛生,干部和群众都不愿来。现在,村委会有了漂亮的大院和活动中心,大家有事就来这里找工作组和村干部,把村委会当成家一样。这样的变化是以前想不到的。
目前维稳工作是重中之重,治保主任和村警一起负责村里的治安。此外,治保主任也承担一些村里的其他工作。昨天晚上,马合木提就在给农民放水浇灌农田。
工作组成员、自治区民委纪检监察室副调研员杨国华和马合木提结成了对子。结对子是工作组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可以让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互帮互学:工作组成员向村干部学习维吾尔语,村干部向工作组成员学习汉语、工作思路和方法。
为提高村两委的工作能力和威信,工作组本着不包办、不代替的原则,好人让村两委当,好事让村两委做,自己在背后支持、帮助村两委开展工作。比如,入户调查工作,五村工作组没有像别的工作组那样自己亲自入户,而是要求村干部先按小队分成5组,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工作组对选出的10名代表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采录信息的方法。培训之后,这10名代表先分头入户采集数据,工作组则随后跟进检查。以前,有些村干部不注重工作程序,不注意保留文字档案,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一一示范,从细节入手进行引导。
马合木提说工作组待他像亲人一样。工作中有不懂的、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去找工作组。“这三批工作组在工作方法上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依法办事。什么事都要讲法,依法开展工作。”
今年44岁的村支书麦麦提·阿卜都喀德尔在村里威信高,工作能力强,但身体不好。我们到他家采访时,他一直在流鼻血。他当了15年村主任,2014年当上村支书。他感慨地说,以前村委会没人去,现在民生改善了,村委会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工作组来的近3年时间,村里的整体面貌跨越了15年。
阿不来提也说,现在村民把工作组当成了亲人,有什么事都来找工作组。前几天,村里高中毕业的小伙子艾山江·麦麦提想学汉语,来工作组问能不能办一个汉语培训班。他想学好汉语,再出去打工挣钱。
在工作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20岁的艾山江·麦麦提。他去年劳动摔伤腰,治疗时打上了钢板。工作组联系县乡两级财政,帮他解决了5000元医药费。因为父亲病逝,母亲欠了不少债。艾山江想学汉语出门打工挣钱,帮助母亲减轻负担。工作组长答应他:“你如果能找到20个和你一样想学汉语的人,我们就办一个汉语培训班。”
这一次见面,艾山江告诉阿不来提,他已经找了10个想学汉语的,都是和他一样的高中毕业生。工作组计划,利用现有的平台办一个汉语速成班,每天上6小时课,每周上两三天。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在阿木特勒克村的3天采访很快就结束了。与其他几个村相比,这个村几十户连成一片的葡萄架显得格外壮观。工作组长对我说,再过5年,这里会很不一样,尤其是葡萄架上挂满果实的时候。
记者感言·江凌
舍小家为大家,以真心换真情。这是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住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4个村工作组相处十几天,所得到的真实感受。
与工作组在一起吃饭,来自不同民族和不同部门的同志们围坐在一起,有种久违的亲切感。做饭是队员们展示自己才艺,增进了解和友谊的机会。队员们即使在家里很少做饭,此时也会认真准备,细心操作。大家感觉好像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过着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集体生活,像个大家庭一样。
工作组和村民关系的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是大家用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推广养鸽子项目,队员们在驻地自己也建一个鸽舍做实验,取得第一手经验。六村工作组还养了一群小鸡。工作组和村干部经常一起入户调查到深夜。资金调拨手续繁杂,工作组帮助协调简化程序,让资金尽快划拨到位。诺鲁孜节,工作组请来专业团体为村民表演精彩节目。提倡改善卫生条件,工作组在村委会开会之前先把会议室打扫干净,让村干部和村民们体会到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带来的好处。村干部说:我们不仅从工作组学到了工作思路和方法,还学到了他们为百姓服务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库木艾日克村随工作组走访农户时,碰到一位村民问工作组什么时候有人,他想去谈事。工作组副组长艾白都拉说:工作组大门一直敞开着,我们一天24小时都和你们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从那一双双真诚的眼睛和一张张由衷的笑脸上,感受到了南疆乡村维吾尔族同胞的善意和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