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侨时代

生活,空间?

1989年,26岁的女画家肖鲁在当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展示了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它由两个电话亭和中间的一个红色电话组成;一对学生打扮的男女青年正在不同的电话亭打电话。电话亭立在铺满地面的水泥方砖上;在两个电话亭中间看到了一部放在台子上的红色电话,但是电话话筒并没有放在电话上,而是搭拉在那里;在电话亭子上,张贴着一张寻人启事。

开幕后两个小时,肖鲁向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开了两枪。她的两声枪响立刻震惊了中国美术馆和美术界,同时也震惊了全世界。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和共同社都立刻报道了该消息。

国内的所有报纸和媒体也都追踪报道了这个消息,并且把《对话》和打枪行为描述为"中国现代艺术展"的头条新闻。在新闻传播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象肖鲁的这件作品那样产生强烈的新闻冲击。

新闻评论,“这件作品可以称之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装置与行为相结合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也是在那一年,装置艺术伴随着这两声枪声,开始走进大部分国人的视野。

究竟什么是装置艺术?

有人说她是雕塑,但超越了雕塑。

有人说她是各种生产资料的再组合的一种演示。

更有人,说她是对传统博物馆展览的一种反叛……

“在我看来,装置艺术是空间的艺术,在一个相对的空间里,展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苏丽思说。

也是因为“装置艺术更有内涵”,苏丽思对装置着迷。

与肖鲁用枪声震惊世界的截然不同,苏丽思更偏向于无声的力量。同样是为广州大剧院六周年设计的装置作品:用大量的新鲜红木,绕成一个外表看起来气势如虹的作品。

作品的名字是《龙来了》。

红木绕成龙,已是难事;要绕出“龙来了”的状态,有矫健飞天之姿,确实让人惊叹似是大自然之大智慧、大手笔。这龙,全身只是红木,无爪无鳞,这似乎已是苏丽思的个人风格:静中取动,小格局,大境界。

“装置艺术最大的魅力,是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来,给予心灵上的洗涤或吸收。生活,离不开空间。”苏丽思说。

在生活与空间之间,我们一直在笼中,这是个要破茧的命题。作为当今著名的花艺设计师,苏丽思在广州的花艺店仅有三两家。旁人或可解读为这是要将品牌做精、做高端,但是,细思想来,这何尝不是空间的艺术?

做人需要懂得空间,做事也需要懂得空间。

 

生活,空间?

花为媒?

艺术有多重要?

往事不如烟:一个记者的湄公河行动

海归,你后悔回国吗?

美国华人卡车司机的艰辛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