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摄影家

“我会始终保持当记者的那份激情”

作者:采访/李德林 摄影/周国强
“I Will Always Keep my Enthusiasm as A Reporter”

——Interview with Zhou Guoqiang

采访/李德林 摄影/周国强

Interview by Li Delin Photos by Zhou Guoqiang

武汉高温江边消暑2005年6月4日,武汉气温高达36.5度。傍晚,8岁的刘沐欣在父亲的带领下,套上带绳的游泳圈,在长江边游泳消暑。 周国强 摄李德林:2015年我们在潜江第一次见面,那时你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可是看你拍起片子来像小伙子一样—饭点不见归,天不亮就起床,一个题材反复拍。由此,我觉得你对摄影是真的热爱。

周国强:是的,你说得很对,在我这3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每当遇到好的摄影题材,我都会尽全力去拍摄。

我原是武汉铁塔厂的一名电焊工,曾当过8年的电焊班班长。因为喜欢摄影,1982年被调到厂党办宣传科。从此走上了摄影之路。

1990年11月,35岁的我调到《武汉晚报》担任摄影记者。作为新闻摄影记者,我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真实、生动、深刻地进行新闻摄影报道,作为纪实摄影家,又力求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敢于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爱憎和时代的使命感及责任心。

近10年来,我始终把镜头对准社会,不但用相机来记录共和国前进发展的步伐,同时还用影像来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和思想的变化。从历史、生活、群众入手,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拍摄不少表现时代真情的作品。

上次在潜江, 我发现距汉宜铁路线约30米,潜江火车站十号湖村旁的一片水田中,袒露着明代的华表(石柱)、翁仲(石人)、石狮、石羊、石马等石雕共10件,依次对称排列在长约30米的地段上。

“十号湖墓”于潜江市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2008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号湖墓”相传为明代欧阳东凤之墓,尚存的这10件石雕排列应是古墓甬道。在过去的年代里,这片古墓之地曾被改造成了稻田。该墓葬处于地势低洼地带,甬道常年积水,石雕被泥沙淤埋,地表长满水草,多次受到盗墓贼的觊觎,不远处的树林里地上出现不少被洛阳铲打过的洞穴。志愿者丁全军居住在“十号湖墓”旁,他家养的狗被人下药毒死的就有七八条。由于这个题材不错,上次拍了一部分,为了呼吁对文物的保护,后来我从武汉再次来到这里拍摄。为了拍好这个题材,我和潜江摄协的李锡军、王禹等人,还夜间来到“十号湖墓”拍摄,因为天热穿着短裤、长筒胶鞋,露出的膝盖前后都被蚊子叮肿了一大片。当看到照片拍得不错,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了! 八旬老人练奇功2006年4月22日,在武汉施洋烈士公园,87岁的肖清连老人表演腰、腿功夫吸引了不少游客。肖清连老人原是湖北省机械化公司的一名干部,离休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到如今87岁还能做出这种高难动作让人称奇。 周国强 摄李德林:近十年你一直在拍新闻吗?你感觉自己的拍摄有什么变化吗?

周国强:是的,近十年我一直在拍新闻照片,感觉自己的拍摄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以前我当摄影记者,在武汉“打街”的社会题材的照片拍得比较多一些,例如《大学生卖报》《童年》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摄影作品,都是在武汉通过“打街”得来的。通过学习,知道一个好的摄影记者,要学会驾驭各种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因此,后来我尝试去拍经济、科技、环保等多种题材的照片,并获得成功。作为一个资深的摄影记者,我曾多年跟随拍摄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其中《救救白鳍豚》和《生死白鳍豚》,曾获1997年与2002年中国新闻奖复评摄影奖银奖。但“淇淇”辞世和长江里再难看到白鳍豚很让人伤感。

《三龄童羊羊水下亲吻大白鲸》是我2007年6月2日在青岛拍摄的。当日,3岁的青岛小男孩羊羊,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与一头大白鲸亲密接触潜水嬉戏,并在水下来了个轻轻的吻。羊羊是一个早产儿,1岁不到便随家人到海中学游泳,如今,他还能像大白鲸那样在水中进行水平和垂直翻滚的高难动作。

照片首发在《武汉晚报》2007年6月3日13版上。后经《中国日报》推荐,被英国路透社向全世界播发,获路透社年度最佳照片之一。武汉天兴洲大桥双主塔封顶 继3号主塔墩封顶1个月后,2007年10月2日,武汉天兴洲长江铁路公路大桥另一座主塔墩成功封顶。从江岸望去,双塔巍巍挺立江心,撑起大桥脊梁。 周国强 摄

农民工孩子免费参观科技展 2007年12月31日,湖北嘉鱼县6岁的杨壮壮等4个农民工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武汉科技馆免费参观现代科技展,孩子们触摸五彩辉光球,里面漂移的电流弧线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周国强 摄 李德林:退休不在岗位上,对你的拍摄有影响吗?不在一线拍摄有失落的感觉吗?

周国强:现在不在岗位上,没有不适应,而是解放了。当年,我们报社的一位老总曾对我说,你现在来报社当了专业摄影记者,用上了专业摄影器材,但是,你还是要保持当年摄影爱好者的那种激情(专业摄影记者思想+专业摄影器材+摄影爱好者的激情)。

以上这个加法,我觉得是我多年来保持摄影激情的基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变化中有取之不竭的拍摄素材和题材,因此,不在岗位上对我的摄影并没有影响,不在一线拍摄并没有失落感。

2014年,年满60岁的贾国荣“梅开二度”,他的作品《杠上争锋》组照获得第57届“荷赛”体育动作类一等奖。所以说,退休和年龄不是摄影的障碍,关键是有一颗热爱摄影的心。

李德林:年龄慢慢大了,记者、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你觉得哪个角色才是真正的你?

周国强:我觉得现在正在向摄影家的角色转变。我从摄影爱好者—记者—摄影家,一路走来,摄影爱好者的激情,摄影记者的敏锐,摄影家对光影构图的把握,这些都是一个好的摄影人必备的条件。

人年龄大了,可能腿脚不再灵活,不在记者的岗位上,可能不再会冲到一线,因此,多拍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多花时间来考虑图片的光影构图,学着去做一个好的摄影家,可能更适合现在退休的我。

2016年5月19日,在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我与李舸、雍和、解海龙、于德水、李洁军、余海波、傅拥军、费茂华、李泛、王争平等中国摄影界名家一起,参加了摄影采风活动。今年,我结合自己的特点,学会了无人机航拍。在“全国摄影名家看莫沟”活动中进行了首飞拍摄。我拍摄的《鸟瞰莫沟》,受到了不少摄影家的好评。这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年过花甲之人,竟能成为一名会拍照片的“飞行员”。

回想去年,我应邀参加了两岸四地摄影家拍摄“美丽江苏”的活动。在江苏宿迁,为了拍到项王故里的夜景,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我两天里两次背着摄影包,徒步爬上28层楼的楼顶,才拍到一幅漂亮的项王故里夜景图。现在有了无人机航拍,就是在没有高楼的地方,也能拍到好的鸟瞰照片。

李德林:作为记者,你的足迹遍及武汉、湖北甚至全国,武汉对你有怎样的意义?当然,我指的是拍照。

周国强:武汉对我有特殊意义,武汉是我摄影的起点,在这里,40年来我不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精彩浪花,同时也看到这个有着1000万人口的城市提出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1987年8月1日,我在武汉街头拍摄了一张名为《大学生卖报》的照片,由于这幅照片反映了当时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她们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和勤工俭学的情景,不仅在《武汉晚报》和《人民日报》头版刊登,1988年还获得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生活摄影奖”、中国摄影家协会“40年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

有人说,一幅好的照片要见物更要见人,不仅要表现人的活动,还要表现人所处的环境、动态和特有的情感;不仅要表现一般的、抽象的人,还要表现特定的、具体的人。这样才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童年》拍摄于1994年2月28日武汉汉阳钟家村的街头。当日,四川万县农村23岁的蒲秀芳,背着自己1岁3个月正熟睡的儿子,在武汉汉阳钟家村街头,给一个城里的小男孩擦鞋。不同的人对这幅作品的思想内涵有不同的看法,同时会对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联想。

近十年来,我有不少作品都是在武汉拍摄的,最有影响的就是你们在这里看到的新闻图片《武广高铁3小时飞广州》,它记录了令中国人骄傲自豪的时刻:2009年 12月26日上午9时,在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武广高铁列车正式首发。我用70-200的长焦,2.8的光圈,1/8000秒的高速,以每秒10张的连拍,抓拍到“和谐号”G1001次列车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以难得一见的“S”形出站后,又犹如一道白色闪电,以350公里时速的夺目气势,向终点站广州飞驰而去。此时“和谐号”在扬起的微尘中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这幅穿越梦幻时空的影像,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的到来。我用长镜头从高处俯瞰,将站台上的人群拍成剪影,平衡和压缩了空间。两盏闪烁的红灯犹如巨龙的双眼,使动感十足的“和谐号”更为生动 突出。(左图)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2014年12月28日上午10时,武汉第8座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正式通车。鹦鹉洲长江大桥全长9.18公里,其中正桥全长3.42公里,桥面宽38米。正桥布置双向8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2公里。 周国强 摄

(右图)武广高铁首列武汉驶出2009年12月26日9时,武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北的G1001次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驶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铁路—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正式开通运营。 周国强 摄

地震灾区伤员来汉治疗2008年5月25日,首批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的265名伤员乘坐“救12”次专列抵达武汉,在武汉救治期间发生的一切医疗费用都将免费。 周国强 摄 李德林:作为记者,请你阐述一下你心目中“大事、小事、突发事”。

周国强:“大事”就是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件的精彩瞬间。国家大事包括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事。

“小事”就是日常生活的温馨画面。日常生活是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衣食住行等。

“突发事”就是突发事件中的感人瞬间和震撼画面。

从我历届在国展中获奖和入选的9幅照片(纪实类)来分析,我所拍的大事照片3幅,突发事1幅,小事5幅,另有1幅为艺术类图片。因此,身边的小事也是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去关注的。

李德林:为报纸拍摄,那就是为东家服务?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能渗透照片中吗?

周国强:为报纸拍摄,那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我认为摄影记者不仅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加强学习,除了读书,摄影记者还要深入生活、贴近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拍好照片。

1998年8月9日,在九江抗洪现场,时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的贺延光,不顾烈日炎炎,弄了一件救生衣穿在身上,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他脸上往下淌。开始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原来贺延光没有现场记者证,这救生衣就是他的“记者证”。在不少没证的摄影记者被“请”出现场时,他成功的拍到了总理在决口处的精彩照片。

后来我问贺延光,为什么总能拍到抗洪救灾的好照片?贺延光说,跟着部队走,因为哪里有险情,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解放军。

劝降2016年7月4日20时许,武汉市第一医院内一名男性医务人员持刀具将一名女医生砍伤致死。逃到11楼值班室的窗台外欲跳楼自杀。警方谈判专家、桥口公安分局副局长高明德,3个半小时将他降服劝回。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六角亭街派出所控制,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周国强 摄 李德林:在拍照中,你是注重信息量还是注重表现手法?你影像中镜头“描写”的成分较少,这样看点会不会少?

周国强:我感觉自己在拍照中,是很注重新闻的信息量的,影像中镜头“描写”的成分较少,这样并不会影响看点。

陈小波曾对贺延光做过这样的评价:“ 20多年来,你(指贺延光)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摄影风格—以尊重事物原貌为原则,纪实的、无技巧的。你一直坚持:在事实面前,记录比技巧重要,影像背后的问题比影像表面的情趣重要,新闻比自己的名字重要。”

当今,在摄影艺术的发展中,人们对于新闻纪实摄影作品的评判,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一种观点要求摄影者在进行新闻纪实摄影时客观记录,摄影者只要把拍摄对象拍下来就行,至于构图、用光、角度等唯美的元素可以放在第二位。

另一种观点要求摄影者在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要巧妙运用构图、用光、角度,让新闻纪实照片中保留“艺术”的元素,看后耐人寻味。

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可能只学新闻摄影而不看纪实摄影作品和艺术摄影作品,而在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时,也有蕴含着纪实和艺术摄影的元素。

近年来,在荷赛和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国涌现出像李楠、王瑶、方谦华、于海波、陈庆港、赵青、李洁军、傅拥军、储永志、陈杰等一大批年轻的摄影记者,他们为了追求新闻摄影作品的感染力,用敏锐的观察、用青春活力和艺术的表现手法,拍出了同以往摄影记者不同的照片,在这些新闻照片里,不仅有纪实的元素,还有大量艺术的元素。

因此,我觉得把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决然分开和相互混淆都是片面的,我们可以说新闻摄影里有纪实、艺术的元素。这种提法,可以比较宽容地去面对各种新闻纪实摄影作品。民生记忆30年2008年12月16日,一位养鸟人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观看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波澜壮阔历史变迁的街头影展。 周国强 摄

铁道部被撤 全民齐当摄影师2013年3月11日,北京,不少人来到即将撤销的铁道部大门前拍照留影。根据2013年3月10日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不再保留铁道部。 周国强 摄 武昌黄花矶旁纳凉亭淹至亭顶受近日连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快速上涨。截止2016年7月7日8时,长江汉口段水位达28.36米,已超过警戒水位,与1998年同期水位相比高出0.24米。武昌黄花矶旁纳凉亭被江水罕见淹至亭顶,引起武汉市民关注。4岁的卷卷和爸爸一起来看被淹的纳凉亭。 周国强 摄 李德林:作为城市晚报的一个摄影记者,有作品不断地获奖,并且在全国产生影响,跟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你有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启示仍在岗位上的年轻人?

周国强:摄影记者要加强学习,除了读书还要向摄影同行学习,加强与摄影通讯员和读者的联系,注重修养和积累,尽可能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千变万化、稍纵即逝的人和事中,满怀热情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我从1993年开始拍摄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和三峡移民,除了拍摄三峡开工、截流等重大历史时刻外,还利用每年春节放假的机会,到宜昌去拍三峡建设者和三峡移民,一直坚持了17年,直到三峡大坝建成。

贺延光在与陈小波的访谈录中说:“新闻是什么?它是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实,它不是记者们设计或者生造出来的故事。而抓拍的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它将事实摆在首位。而摆拍,强调的却是作者的主观意念,是为达到人为的目的去按动快门的。”

对于现在仍在岗位上的年轻摄影记者,我希望大家能用手中的相机,去认真记录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在发生变革的每个精彩瞬间,不要为了稿分和获奖,去拍摄那些并不存在和自己编造的“新闻”。也就是说,我们摄影记者只是记录,不能导演和摆布,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纪实摄影的重要意义!

李德林:你目前在拍什么?你是以怎样的状态在拍摄?

周国强:以前我最开始学摄影,去武汉展览馆看了布勒松的展览,他强调尊重摄影的真实性,毫不含糊地反对摆布,反对事先安排的拍照,“我们应该尊重现实,现实生活往往比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他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在摄影界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外出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别人忘记他的存在,总是像猎人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去猎取“决定性瞬间”,对我影响至深。当记者以后又看了“黑镜头”“红镜头”,包括不少经典的荷赛照片,在组照、专题和单张之间,给我留下特别强烈印象的,往往是那些经典的单张的照片。

我们现在评价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不仅仅看他获了多少奖,而是还要看他有没有留下反映这个时代特点和烙印的好照片!因此,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始终保持当记者的那份激情。

我退休后,摄影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还担任了武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因此,拍摄武汉,宣传武汉,成了己任。另外,还有全国性摄影活动和省市的新闻摄影讲课,让我的退休生活十分充实和快乐。

责任编辑/李德林

国强特别敬业,虽然不年轻了,但任何时间见到他,照相机不离手,只要有入眼的瞬间,他决不放过。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他曾经每年春节都到工地采访,我们在那里相遇时他为我介绍情况,从工程进度到环境特征到工区格局,门儿清。香港回归时我们也曾在那里碰面,大家都极度疲惫,又热又渴,相互的问候简化为眨眨眼睛点点头,可一听说哪可能有庆回归的画面,他立马来了精神,打个招呼拔腿就走。

直到今天,他依然风雨无阻,兢兢业业地拍照片,这样的职业境界你能不敬他!年轻的同行们或许不大愿意为摄影豁出一生,天外有天,另择高枝并无不妥,但当你回望摄影这棵树时,上面的坚守者值得你记忆—周国强定在其中。

——邓维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周国强周国强简介 

周国强,男,湖北沙市人,1955年5月出生,《武汉晚报》原图片总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武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摄影班客座教授。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银奖及《人民摄影报》“金镜头”年度杰出摄影记者,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表彰的“德艺双馨摄影师”等称号。

多幅作品在全国和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代表作有《大学生卖报》《童年》《别了,澳督!》《神六航天英雄凯旋》《三龄童羊羊水下亲吻大白鲸》《武广高铁首列武汉驶出》等。曾参加“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24小时”、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和抗洪、抗震、抗冰救灾等重大新闻事件采访。

 

箭未射出,已在靶上

“不要写我有才能,写我有趣”

骆伯年:三种研究路径

“她”的故事

当服务员遇到美景

呼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