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摄影家

钟文略作品

作者:钟文略
摄影/钟文略 Photos by Chung Man Lurk

钟文略 (1927-):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乡间小学就读至小四年级,因战乱而被迫辍学。1947年钟文略南迁香港,时逢战后重整期,社会民生百废待举,人浮于事。二十出头的钟文略初到异地,实在前路茫茫。

难得上天赐钟一份美术天赋,在机缘之下进入戏院当美工学徒。当年戏院宣传画是一门独特的广告行业,每间戏院都设有绘制宣传画的部门;宣传画为求触目,制作面积甚为庞大,画面尺寸达三公尺高七公尺阔,画师将图样定稿后便打格放样急速完成。

这是钟人生中另一次重要学习期,他在这里寻找到另一片天地,每天除搬抬粗活外,亦需帮忙美工师傅打格线、调颜色及学写美术字。还有一件让他着迷的是影像的情节性,当年的戏院画工在绘制草稿前必须先看电影,以便掌握电影内容的制高点及表达力,这番锻炼造就了钟日后在影像语言方面有不一样的穿透性。

50年代,钟在工余时间,参加工会摄影班学习摄影,在种种熏染下,钟对摄影自有启悟。60年代是钟摄影作品成熟期,他以娴熟的摄影基础拍下处身的环境,闲时便背着相机徘徊于香港的大街小巷,镜头聚焦于这个城市的草根生活,纯朴的影像风格记录着低下阶层的生活点滴。

出版《业余到职业》《战后香港轨迹》《香港不了情》《民生苦乐》《社会轨迹》等摄影画册。2015年是钟文略先生九十寿辰,香港商务印书馆特地为他出版一本《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1950-1970)精装证书纪念版。

《洗熨小童工》是钟文略的经典作品。图片以浅景深拍摄,杂乱的背景没有干扰图片的整体,更衬托出相中主角。拍摄者刻意带动画面倾斜,让对角线轻微拉动,形成图中小女孩身体微向前倾,让静态画面产生动态效果。采光处理上,人物身处背光位置,左边的光线源产生头发上的边光,添加主体的轮廓,也巧,女孩面前有件浅色衣物,折射作侧面漫射性补光。一张充满气氛的图片定立,亦是这个时代的舞台剧照。

战争和平纪念日。钟文略 摄英皇寿辰日,港英政府发动大型庆祝活动。钟文略 摄

香港早年的童工。钟文略 摄

洗熨小童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钟文略 摄

《搜书院》不日上演。《搜书院》是当年深入大众、具有进步意识的电影,故事隐喻卑微者不惧强权,争取自由。由粤剧红伶红线女、马师曾以舞台粤剧搬上银幕。全剧内容是镇台府里婢女翠莲为逃避镇台的迫害, 穿上男装四处躲避,慌乱间跑进琼台书院与书生张逸民相遇,二人经历重重曲折,终摆脱社会枷锁走向自由。钟文略 摄

午饭到,送饭的工人上路也神气。钟文略 摄感谢秦伟先生提供相关作品大图,并撰写邱良、麦烽、刘冠腾、张焯、颜震东、钟文略六位摄影家的简介及图片说明。

 

“乡土中国”摄影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问道崆峒 · 聚焦平凉”摄影系列活动启动

再读王瑶

三清道风

香港 1960 年代写实摄影

香港 60 年代写实风格初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