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普及以来,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遭到动摇,但真人秀节目却一枝独秀,几乎成为挽救收视率的灵丹妙药。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到如今的《了不起的挑战》,真人秀节目“霸屏”日久且声势日隆。据相关统计,我国已播出及正在播出的真人秀节目有近百种之多,不但创造了收视神话,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就在主创方赚得盆满钵盈的同时,来自各方的非议也从未间断。2015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对于这一通知该如何读解,真人秀节目是更进一步还是盛极而衰?其实,真人秀节目的“盛”与“衰”一直如影随形,一档十分劲爆的节目可能在一夜之间声息皆无,速朽令人咋舌。那么,何种原因促成了真人秀节目的霸屏与非议?在新旧媒体交替竞合的大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霸屏与非议又反映出大众何种文化需求?本文拟通过梳理电视真人秀节目十余年来的发展嬗变历程,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并以此为据,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概述
现代研究者一般将1999年开播的《老大哥》(荷兰)视为第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2000年由广东电视台推出的《生存大挑战》标志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诞生。但是,与国外情形略有不同的是,《老大哥》、《生存者》(美国)等从开播伊始便十分火爆,而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萌芽时期则相对沉寂。
经历了初期的摸索之后,2005年,随着《超级女声》的播出,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迎来高潮期。盖棺而论,不管“超女”在播出时受到多少质疑都必须承认:它是我国电视真人秀发展历程中具有标示意义的节目。同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虽然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皆较《超级女声》为胜,但效应及影响却远不如“超女”了。就节目本身而言,萌芽期的真人秀节目如《生存大挑战》还没有完全摆脱纪录片的影子,而“超女”则可以说是真人秀节目完全独立化的标志。此外,超女的低门槛和互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而这也正是真人秀节目得以霸屏的根本原因。
“超女”之后,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大量增加,分类进一步细化,除娱乐真人秀外,又产生了生活服务真人秀、情感婚恋真人秀、公益真人秀等。值得注意的是,细化分类后的真人秀节目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由大众参与发展为大众和明星共同参与或明星以“大众”的身份进行参与;二是情感元素在节目中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和凸显。先说其一,对比《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节目,《中国好声音》的选手虽然都是“新人”,但其专业素养明显提高,且节目将导师与队员间的交流作为重点表现的内容;而在《我是歌手》中,参赛者都是已经成名的歌手;另一类节目如《星跳水立方》,有研究者认为其参与者虽是明星但在跳水方面并无专长,因而他们是以“大众”的身份进行参与,其实不然,缺少了“明星脸”,该节目几乎毫无看点,这就足矣说明明星参与节目的增加是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再言其二,情感元素的增加也是真人秀节目一大发展趋向。婚恋类节目男女嘉宾的情感经历本就是最吸引眼球的噱头;而其他类型的真人秀节目也大量融入了情感元素与人文关怀作为节目看点。比如《梦想改造家》是一档室内装修设计的真人秀节目,但其所展现的重点并不是设计师的巧思,而是与住房难题相关的家庭故事和人物命运。再比如《爸爸去哪儿》、《带着爸妈去旅行》等节目重点在于展现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由此足见情感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凸显。
二、真人秀节目霸屏及非议的原因
电视,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媒体,节目类型的兴衰总是受限于媒体生态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大众文化的需求走向,真人秀节目也不例外,其霸屏与非议以及发展嬗变的趋向正是电视媒体生态与大众文化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
1.真人秀节目霸屏的原因
第一,从受众心理来讲,参与要求是真人秀节目得以霸屏的根本原因。真人秀节目降低门槛,观众互动等机制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电视的参与要求,从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认可,并得以霸屏。
第二,“共同参与”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真人秀节目由早期的大众参与逐渐变化为大众与明星共同参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明星与大众的距离感,更符合与作为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大众艺术”并不是要颠覆“精英艺术”,而是要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或者抹平两者间的界限。当然,也不能否认,有部分“普通人”想通过媒体平台成为明星,而事实的结果也的确如此,比如李宇春在参加超女之前只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而节目之后便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歌星。
第三,媒体功能定位的变化是真人秀节目霸屏的背景原因。所谓媒体功能定位是指媒体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我国的电视事业至上世纪最后10年,受大众观念的改变、频道竞争的加剧等因素影响,电视媒体的功能定位开始从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导转变为以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自1996年,收视率开始进入电视栏目的考察视野,为迎合市场需求,各电视台开始以收视率为导向重新定位。在国外节目的启发下,电视制作人敏锐地发现真人秀是能够带来巨大商机和经济效益的节目形式,于是纷纷效法,使真人秀节目从一块“炉砖”迅速演变为“八百里火焰山”。
第四,新旧媒体间的“竞合”,推动了真人秀节目的霸屏。互联网普及以来,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不断下降,电视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竞争的同时,又积极地与其携手合作,业界将此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称为“竞合”。这一媒体生态的改变无疑对真人秀节目的产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还是提出意见或表达感受,观众对节目的参与往往是通过网络媒体实现的;而电视台也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观众传递节目信息、招募选手、开展话题讨论与观众调查。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大众对媒体的参与要求是孕育真人秀节目的母体,而技术的进步、媒体生态的改变又催化了这一节目形式的诞生,真人秀是社会文化发展与媒体发展相互结合又相互作用的产物,其霸屏几乎是一种必然。
2.真人秀节目遭非议的原因
电视真人秀是大众文化孕育出的节目类型,大众文化一定是多元的,所谓众口难调,因而有人对节目或节目中的某些元素不能认同,提出质疑就在所难免。然而,如此之多的非议与诟病也的确说明了节目本身存在着问题。
第一,搏眼球和窥私欲引发的恶俗炒作。真人秀节目源自西方,其根本特征在于满足人们的“窥私欲”,在引入我国后,虽然都经过了“本土化”改造,但从根本上讲并未脱胎换骨,某些节目甚至为了提高收视率搏眼球而对参与者的过激言行或“私密经历”进行无底线炒作;也不乏节目参与者为了出名而故意“露私”,而这违背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大多数人的基本价值理念,从而受到非议。
第二,同质化严重引发的审美疲劳。创造力的匮乏和同质化的严重使真人秀节目饱受非议,也是部分节目迅速消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减肥”,除一些已经完结的节目如《超级女声》外,大部分真人秀节目皆采取“季播”的形式,也就是说,“一季”播完下一季是否播出、何时播出均不确定,而同时播出的真人秀节目数量有限,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主创者“见好就收”、“蓄势待发”的一种手段,但对于真人秀节目的长期发展却是十分必要的。
三、真人秀节目前景展望
笔者认为,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今后将呈现以下三点变化。
第一,“社会正能量”在节目中将逐渐凸显。前文已述,在真人秀节目10余年的发展中,情感元素与人文关怀在节目中从无到有、不断增加,而今后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坚决抵制此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在《通知》的作用下,真人秀节目势必强化对社会正能量的凸显,比如当下寂寂无闻的公益真人秀在今后可能取得较大发展。
第二,本土化的加强。我国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大都源自国外,多有“水土不服”之处。所以,无论是从响应《通知》要求的角度还是从节目自身发展的角度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本土化元素或本土化创意将在真人秀节目中崭露头角,如《中国成语大会》之类的节目会更多地出现。
第三,可能出现针对专门群体的真人秀节目。截至目前,真人秀节目均是面向大众的,部分节目虽然其参与者是特定人群,如《非诚勿扰》的参与者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梦想改造家》的参与者是住房有困难的家庭,但节目定位的观众并不限于参与阶层本身。不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化、专业化正在不断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可能由都市白领为主扩大到社会的不同群体,同时也可能出现针对社会特定阶层、特定群体的节目。
总之,把握住正能量、本土化、专业化,就有望使电视真人秀节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责编: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