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型电视综艺节目的集大成之作,春节联欢晚会无疑是最能集中体现文艺节目特色,且能满足社会大众主流观赏需求的代表。而随着电视节目的数量激增、获取难度的迅速降低,一些具有固定兴趣偏好、特定认知取向的小众化消费理念也开始成为时下的流行趋势,这对于春节联欢晚会乃至文艺类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从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就可以窥见:为了兼顾大众主流与特殊小众化的观赏需求,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文艺类电视节目都在保持原有的节目体系整体不变的基础之上,针对小众化消费的实际需求,灵活增添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节目类型,以期实现大众主流需求与小众特殊需求之间的和谐兼容。
在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之中,电视节目大众化与小众化如何兼顾的问题也得到了显现。众所周知,单一追求大众化、迎合主流消费趣味,会导致片面追求“短平快”的消费思维。在央视2016年的春晚之中,各种由近期热门影星、选秀歌星组成的歌舞类节目基本上占据了主体地位,而一贯被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被压缩到10个以下。另外,在今年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之中,网络流行语的密集出现,虽然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观赏喜好,却也使得节目容易被成年受众冠以“堆砌、生硬、浮躁”之名。鉴于此,就需要确立多元化的节目立意,提升节目内容的实用性、别致性,完善主流观赏喜好、小众特殊需求的捕捉机制,着力破解春节联欢晚会乃至电视文艺节目对于大众化与小众化关系的处理难题。
一、电视文艺节目普遍面临处理大众化、小众化关系的难题
1.为扩大收视率而追求大众化,容易忽视其他观众的喜好
在文艺类电视节目发展之初,由于电视文化比较单薄、受众需求相对单一、竞争压力尚未显现,所以,其对于节目立意的定位与把握,在整体上保持了朴实、通俗的设计风格。而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电视行业竞争加剧,文艺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逐步凸显,春节联欢晚会的优势不再明显。而从2016年央视春晚的定位来看,其除了保持了一贯相对严谨而又喜庆、热烈、昂扬的基调外,同时也考虑到受众观赏需求的苛刻性,努力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性。
2.为满足特殊观众人群的喜好,容易导致其他观众的流失
随着电视节目的数量激增与内容丰富,受众对于文艺类综艺的要求也日渐多样、甚至挑剔,除了要求其形式新颖外,还要求节目要起到类似“心灵鸡汤”的精神熏养作用。尤其是近年以来,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兴消费群体开始崛起,其对于以春晚为代表的文艺类电视节目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追求偶像流行文化、娱乐趣味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化。这就是我们在2016年央视春晚之中看到,由一些“90后”、“00后”演艺明星参与的歌舞类节目比重较大的原因。可见,为了吸引一些新生代消费群体,在春节联欢晚会之中出现了不少迎合以上新兴消费群体的泛娱乐化元素。这虽然满足了特殊、特定的观众群的喜好,却也因为过于突出、标榜某种文化元素,容易引发其他观众的反感,自然也会导致观众的流失、收视率的降低。
3.观众观赏喜好具备动态变化性,电视台难以及时跟踪
当今时代,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情趣时尚瞬息万变,加之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娱乐化浪潮持续荡涤的背景之下,受众对于电视文艺类节目的观赏诉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感官体验,而是更容易受到主观因素之外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文化的大行其道,使得受众的消费要求更为复杂、多变,这对于春晚等文艺类电视节目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带有驱动性的压力。当下,国内受众往往希求文艺节目在娱乐性、教育性之间达到相对平衡,2016年的央视春晚做了很大努力,效果较好,但其在立意表达、形式编排以及内容呈现上的定位与设计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电视文艺节目对大众化与小众化把控的欠妥之处
1.某些节目过于迎合大众需求而缺少引导
在文艺类电视节目市场化运作的初期,对接大众主流诉求的、内容积极昂扬的各类综艺节目,曾经一度成为其表现主体。而随着外国文艺类电视节目的迅速涌入、受众群体消费需求的改变,国产的文艺节目似乎减少了对正面题材的挖掘与再现,转而追求猎奇、冒险以及搞笑等。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作为调剂心绪、缓解精神压力的娱乐性元素自然是必要的,然而一味进行娱乐元素的堆砌,试图以此来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保证市场占比,则很容易引发受众的集体反感。
2.某些节目过于看重特定人群的观赏需求,偏离大众主流
在电视行业竞争白热化、效益逐步降低的不利背景之下,寻找潜在的市场增长点,挖掘更具发展前景的潜力受众,无疑成为行业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对于文艺类电视节目而言,由于受众年龄分布跨度大、市场饱和度偏高,所以精准定位某一特定年龄,把握其主要偏好需求,集中进行节目布局,则可以有效吸引这一群体,确保收视率、市场口碑等基本指标。而某些节目过于看重特定人群的观赏需求,迫切试图通过吸引特定的受众群体来提升效益,盲目移植、堆砌流行元素,以致于节目内容严重偏离大众主流需求,最终也并未有效吸引预期的特定受众。
三、电视文艺节目妥善处理大众化与小众化关系的技巧
1.确立多元化的节目立意,均衡大众通俗性与小众人文性的交融体现
一方面,要将文艺类电视节目的开放性、多样化作为基本立足点,全面兼顾不同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喜好。在节目内涵上,要注重雅俗共赏,以积极的价值理念的社会化传播为宗旨,确保对于大众消费、小众需求的良性引导;另一方面,文艺类电视节目应当把握社会主流文化诉求,不应当过于看重短期消费趋势,避免跟风,减少同质化现象的发生,并将泛娱乐化进行合理改良,突出节目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引导,从而均衡大众通俗性与小众人文性的交融。
2.提升节目内容的实用性、别致性,兼顾大众主流与小众需求的同步
文艺类电视节目应当注重比照实用性、人文趣味性的交互,加强节目主旨的现实反思性、引导性,凸显积极、务实的氛围熏染力。譬如可以通过歇后语、地方俗语等在普通社会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言词汇的加工与融合,来降低一些偏重文艺性的电视节目的理解难度,促使其趋向大众通俗化。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妙趣横生的流行文化元素,灵活融入到电视节目的编排之中,使得其既能够保持“阳春白雪”的艺术感,又能达到“下里巴人”的易懂性,从而得以兼顾大众主流与小众需求。
3.完善主流观赏喜好、小众特殊需求的捕捉,对应更新节目演绎形式
首先,需要及时获取当下社会群体对于文艺类电视节目的需求,并留意潜在的市场小众诉求,同步进行电视节目创意设计的更新;其次,应当采取不同年龄段受众划分的运营策略,根据时下老年人、中年人以及青少年等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风格不同的节目;再次,也应与国内国际同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电视行业的最新动态,总结具有独特性、实用性的创新亮点,适时添加到节目之中。
(作者单位: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责编: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