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产生了现实社会中种种真实却具有荒诞感的事物。”在我国,这种冲突曾经产生于诸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思想的激烈碰撞”①。而今天,我们面临的全新碰撞则相较以往更加复杂难解。自然科学,带领人类看到更高远神秘的世界,其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使之已不止是工具、方法等应用层面的存在,更是能够以人工智能的面貌独立于人、超越于人,甚至反作用于人。尤其是当科技与文化在当下必须直面的市场价值体系上遇合后所迸溅出的种种新价值取向,往往令既有的准绳和普世的观念难以考量或规约。既有的伦理道德、认知规则被新技术的可能性所放大拉扯到了无数个极端,自我、他者、世界,有关哲学、伦理上的认识都在不断地被检视、被质询、被重塑。作为尤其适合多样化展现社会现象的电视剧创作,更应该“使‘荒诞’成为审美对象,在影视作品中使用‘冷嘲’、‘夸张’、‘反讽’、‘戏拟’的手法,使其形象化和审美化”②。有着我国首部科幻电视连续剧之谓的《我是机器人》便是基于此,通过展现社会、人、科技之间的种种关系,以貌似荒诞的戏剧性叙事,亦幻亦真地反映科学、文化、市场交叉点上的现实截面和人生图景,心裁别出、体裁另具。
一、亦幻亦真构筑叙事谋篇
软科幻题材电视剧《我是机器人》撷取现实生活中尤其能够让欲望疯长的点创建了一个扁平化的世界:多金的村庄、疯狂的媒体、神秘的科研机构,在价值与欲望相交织的界面上演绎出荒诞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在这颇具隐喻色彩的扁平的社会界面上,角色的工作和生活相对封闭,没有日常羁绊,现实生存所需的客观条件几乎全被屏蔽,角色在不计生活条件、也极少被客观环境约束的语境下,专注于把握自己(人)的欲望:爱欲、利欲、权欲、名欲。于是,追逐欲望便成了全片的叙事动力与戏剧性所在。但是,“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个人的力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③因此,看似讲述几个特殊角色的故事实则辐射至其所在的“大世界”:几个角色具体细微的个人情感抑或不可遏制的欲望由此在现实的土壤里扎下了根系,为观众牵扯出多元化的社会,使观众看到一个人与环境共存的生态,并透视与思考两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剧中的大旺村,是一个富裕的新型农村,但全村人依旧维持着无理的迷信,把偶然发生的不幸归咎于男主角元宝,使之变成村民避之唯恐不及的灾星。剧中的城市,被抽取为最能够代表社会时尚前沿的媒体和体现人类科学思维的实验室等几个小环境,使之成为释放人性欲望的温床,而其间由欲望激发的景象则因赤裸而惊心,又因荒谬而深刻。不顾一切只为了提高点击量的《天下之大》制作组、为了提高公司资产价值而不择手段的玩物志公司、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攫取世界控制权的科学实验室⋯⋯当这些代表不同领域的典型化环境拼接在一起时,一个个角色便成为包含着社会复杂现象的矛盾体:村长作为全村重要的决策者,竟然在面临事关本村重大问题的抉择时,依然固执地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原本纯真质朴的元宝,当尝过了名利的滋味时,也会留恋众星捧月的感觉,从排斥选秀到无法遏制地希望自己成为赢家;《天下之大》栏目的制作人黄金湖为了节目可以更加吸引眼球,不惜扭曲事实,用劲爆的谎言进行恶意炒作;而玩物志公司的总裁黄金海更是唯金钱利益是从,从始至终都在扮演着看似运筹帷幄,实则玩弄阴谋的角色;科学家郑正在最初为了一己任性的私利,专门做和傅负教授课题相反的研究,而她的学生皇甫不惑在自以为辛苦付出得不到回报时,甚至为了获得短暂的利益和满足不惜放弃科学道义而与金钱勾结;连路边的乞丐也要用欺骗获取同情。在剧情发展中,角色们越来越频繁地大声质问“你还想不想一飞冲天了?”这样的一句台词,恰恰喊出了《我是机器人》对名利至上、权欲任性的拷问与鞭挞。但毕竟,客观现实必然在昏暗中包孕着亮、在荒诞中包孕着真、在欲望中包孕着良善。剧中《天下之大》栏目组的小妮似乎就是全剧大面积价值挣扎中的一线天,那似乎源自天然的纯善与勇气,让集合了多重欲望的特殊环境终有善恶之分、清浊之辨。
由爱而善、由善而真,但当环境恶化到极点时,人们的幡然醒悟亦只能徒留追悔的眼泪。只有付出更大的代价乃至牺牲,才能让被破坏的世界复归原初的正道。这样由貌似荒诞的角色、故事所呈现的貌似荒诞的世界,既非疯狂荒谬到每一个细节都凭空杜撰、规定出新的世界观,亦非客观地完全还原现实,完全采纳既有的世界观。该剧正是介于两者之间,创造出了一面貌似荒诞的现实“哈哈镜”。透过这面“哈哈镜”中的景象,让观者情不自禁地感觉现实中正直风气的弥足珍贵、社会道德更应维护、人生理想绝非自我欲望的沉溺。以此,娱乐逗笑的剧情表演和抽空的情境化叙事,更引领观者摈弃媚俗矫情,放眼时代、辨清价值取向。
二、亦幻亦真设置角色人格
与诸多电视剧中非黑即白的人物性格相比,《我是机器人》中的角色摆脱了正面一味纯良、反面一味邪恶的扁平路线,性格塑造即便是在荒诞的环境下受到影响并被推向极端亦不失饱满立体。亦即,以行为的极端乃至荒谬来剥现人性潜在的复杂多元,从而在貌似轻松的戏谑调笑中逐层照见个人欲望对社会的侵害。
剧中根性淳朴率真的元宝可以因为享受歌迷的簇拥注目而迷失于世俗的名利场,虽然其行动的出发点依然是不愿让歌迷伤心,然而其中掺杂的名欲虚荣也不能无视;而看似自私自利的傅负教授,在他冰冷有害的外表下却保存着扶正济世的理性,隐忍八方抨击、暗度科学理想;而外表强势的郑正教授拥有一颗慈母之心,但母爱的泛滥难免无视原则,最终因为无视科学伦理的底线,让自己也让世界陷入了危机;还有,在金钱和真理中摇摆不定的皇甫不惑、一味软弱至屈辱的龙女、在善良和迷茫中徘徊的小妮⋯⋯比起全知全能的、完美高大如神一样的形象,观众所期待的正是这样丰富的、复杂的,甚至有些迷乱的人格。把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剖析开,即是对被欲望所异化的“人”的反思与批判:为了获得财富或虚名抑或掌控权力而焦灼、追逐、扭曲,进而将自我欲望加以道德上的美化,获得通向回报和成功的通行证。如此周而复始、推波助澜,乃至于角色自信所做的一切无可厚非、合情合法,直至其所欲所求带来了群体终极生存危机时才发现已回头无路。而这正让观者在人物跌宕的命运中看出了每个人都必须清扫的灵魂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一方面将人的复杂人格虚拟为机器人,一方面以突破机器人研发的伦理底线为剧情设置线索,塑造机器人类的复杂性,通过人工智能的利害,思考科技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利与危机。没有人格、没有感情的高仿真机器人龙女和饼托,虽然只能按照代码指令行动,但形象诠释了坚守本性、抱元守一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无情”的机器本性,让观者对比出人性的实质。这与2014年公映的动画影片《超能陆战队》中机器人“大白”为了完成主人小宏交付的使命,在故事结尾选择了自我牺牲的设置异曲同工。人性的光辉本不在于欲望而在于爱与付出。《我是机器人》中最具创意设计的部分,莫过于主人公元宝的三个造型,即作为人类的元宝、作为智能型机器人的元宝、作为心智并行型机器人的元宝。三个元宝的特点,形象地刻画出个体具有多重人格的现实状态。人类元宝不太聪明,但有着宝贵的人性,善良而真诚,因而即便面对多种诱惑,依然能够在最终做出正确的抉择;智能型机器人元宝在智力上大大弥补了人类元宝的欠缺,能量巨大,但又冷漠到凡事置身事外,他那毫无热情的态度,隐喻出无责任感的看客对社会的无益,并划出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界限;心智并行型机器人元宝,兼具高超的智力和强大的意志,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完备、自动升级换代,即能够脱离人类而独立存在。当元宝以超人的能力横扫一切,向人类发起终极挑战意欲掌控世界时,本剧值得所有人思考的终极问题才被和盘托出:人真正的优势和力量究竟是什么?如果说意志和伦理底线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界限,那么人的优势和力量则在于能够将人类与环境、个体与群体、爱与未来融为一体的“生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社会的进步应该体现为被异化的人趋向“完整的人”,而这又何尝不是判断人的优势与力量的标准呢?伴随着剧中主要角色的人格分化、沉淀、净化过程,观者的思维与情感也渐渐走向对是非的辨析。
三、亦幻亦真试水别裁
有首部国产软科幻电视连续剧之谓的《我是机器人》推开了科幻类型电视剧的创新之门。作为影视创作中的重要类型,“科幻片是以已经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为基本依据,通过艺术家的神奇想象,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展现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④。它通过对大量复杂而逻辑性极强的科学理论的形象展现,以及对于严谨而智慧的科学工作者的表现,让观众感受神圣的科学之光。依托自然科学和数字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优秀的科幻现实主义电视剧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尤以凸显超强制作优势、营建恢弘场面的美式科幻片和以描写温情细腻之感见长的日式科幻片为主,构成了当下科幻电视剧创作的前阵。而韩国科幻剧、中国台湾科幻剧也正不甘其后、快速赶上。但总览我国科幻剧创作,“1958年出现了具有月球旅行等科幻场景的影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国产‘科幻片’的创作、生产曾经一度变得频繁起来⋯⋯但显然‘科幻片’在中国始终没有真正兴盛起来,更从来没有达到‘全盛’。”⑤在我国,科幻文艺作品相对薄弱,甚至有方家试图从国人的思维特点上找出原因。数字化制作技术,让电视剧创作在表现抽象内容上有了更多自由,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电视从业人员还是主要将之应用于仙侠、奇幻、武侠类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中,如《画皮》、《天龙八部》、《花千骨》等,电脑特效表现元气、内力、意念、幻影等造型符号比比皆是,而科幻题材作品依旧稀缺。也正因此,《我是机器人》作为国产电视剧中的科幻先锋,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更应令人珍视。尽管该剧在技术方面远不能体现当下国内数字特效的制作水准,在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发挥科幻元素在剧中特有的严谨、深邃、智慧的魅力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数字制作技术表现科学思维、科幻元素和科幻内容的初衷,让该剧不乏新意,给予了观者一定的审美惊喜。
科幻剧既是电视艺术审美的重要形态,也是普及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思维的潜在方式。《我是机器人》不仅将科幻与当下的热议话题如营销炒作、网络选秀等现实问题以及电视艺术应当放飞的想象、夸张杂糅把握,让科幻的形式成为我们反思现实、反思自我的新题材,而且更点燃了我们对于科幻影视的热情和期待,催促我们加强科幻类型片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2016年被称作“中国科幻片元年”,诸多科幻电影纷纷开机甚至已排出公映档期,也许《我是机器人》将启动的正是我国科幻电视剧未来的无穷希望。
注释:
①王璐、杨璐: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当代电影》,2011年第9期,第150页。
②曾耀农:论中国当代影视中的荒诞意识,《当代电视》,2002年第4期,第4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页。
④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⑤盘剑:国产科幻片阙如与中国电影发展之“坎”,《电影新作》,2013年第6期,第35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责编: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