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国传统民间文艺历史悠久,包含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类。民间文艺的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丰富的元素成为现代诸多艺术形态发展的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借鉴中国画、皮影、剪纸、木偶等本土艺术和形式语言制作成优秀的动画片,获得了国际声誉,这都与中国民间文学和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动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由于缺少创新,未能有突破性的发展,遭遇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冲击而变得相对滞后。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梳理,借鉴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如何重新借助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文艺,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精品,才能使中国动画在当前环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中国民间文艺在中国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文艺是相对官方和文人的文化艺术提出的概念,包含了民间文学中的诗歌、神话、传说、故事、民间长诗等,以及民间艺术中的美术、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民间艺术往往成为民间文学的载体和延伸。民间文艺具有典型的本土民族特征和群众基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民间文艺处于与日常生活完全融合的状况,正是这种生活的文化艺术,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精彩、最形象、最富有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种类。中国民间文学和艺术的种类繁多,各地各具特色,涉及众多领域,在全国影响广泛,资源丰厚。
民间文艺因为其普遍的群众基础和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对当代其它艺术有广泛的影响,对中国动画作品影响尤其明显。纵观我国早期的优秀动画作品,“民族化”风格的作品在国际上频获大奖,得到世界动画界的认可,其多数充分吸纳了传统民间文学和艺术滋养,不断探索创新才取得成功。民间文艺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和体现,主要表现在其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首先,中国民间文学影响中国动画的题材内容和思想表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拥有深厚的积淀,特别是在民间艺术中积累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志怪奇闻、寓言故事,在思想上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机智善良、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精神。比如,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梁祝、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于新疆地区的阿凡提的故事,都是家喻户晓和人们喜闻乐见的。若提到中国动画,人们马上会想到《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优秀作品,这些动画不仅制作技艺精湛,更由于这些具有神奇色彩的神话和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展现了一种敢于抗争、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精神,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从早期的《铁扇公主》、《天书奇谭》、《大闹天宫》等优秀作品,到近年来获得成功的《宝莲灯》、《大圣归来》等,无不是从民间传说和故事中汲取精华并作出艺术创新、真正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作品。
其次,中国民间艺术影响中国动画的语言和表现方式,特别是在美术、戏曲、舞蹈和音乐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壁画、年画、剪纸、刺绣、皮影、画像及雕刻等,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方法、技法、造型、构图、色彩等可借鉴。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杂剧艺术、民间戏曲、木偶戏等艺术形式生机蓬勃,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表现技巧;中国民间歌曲、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洋溢着浓厚的中国民间气息,带给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对这些表现方式、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语言特征的借鉴和吸纳,都有利于中国动画本土风格的形成。动画片《大闹天宫》是迄今为止难以超越的国产动画经典,在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吸纳和应用上尤为突出。其在形象、背景、设色的处理上吸收了古代绘画、民间年画、民间皮影、京剧脸谱和服饰的特色;在表演风格上融入了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大量运用了京剧的动作,强化了夸张性和规律性特征;在音乐上则运用了戏曲里的传统乐器,特别使用了打击乐以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乐调,将中国民间艺术巧妙地融入其中并浑然一体。民间美术的应用在动画造型表现上比较突出,例如《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借鉴了山东年画造型,《九色鹿》的造型则完全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等动画,吸收了民间皮影戏和民间窗花、剪纸的艺术特色,动画形象饱满生动,将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完美地融入其中,塑造了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
二、中国民间文艺对中国动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动画已经有了90年的发展历史,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动画发展和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民间文艺对中国动画的历史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动画片的鼻祖,万氏兄弟提倡以中国的传统故事作为来源、寓教于乐的动画理念。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制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吸纳了中国民间故事和传统美术元素,是一部具有浓厚艺术美感的巨制,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50、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和白银时代,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多数作品或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应用了剪纸、木偶、皮影、年画等独特的民间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木偶片《小小英雄》;获得了国际奖的木偶片《神笔》、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获得国际奖的剪纸动画《人参娃娃》;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奖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哪吒闹海》、《阿凡提》、《三个和尚》、《南郭先生》、《猴子捞月》、《鹬蚌相争》、《崂山道士》、《孔雀的焰火》、《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雪孩子》等。1985年后,中国动画受到日本和欧美动画的冲击,由于其精品意识较弱、又缺乏市场操作,中国国产动画进入低潮期。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与民间文艺结合的优秀作品,比如源于中国民间传说的动画片《宝莲灯》、《葫芦兄弟》、《梁祝》等。
从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作品题材来自民间文学中的民间寓言、传说故事,并与民间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紧密相联,民间艺术的各种元素在动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来源于民间皮影戏、窗花、剪纸艺术的剪纸动画片也占据了动画片数量的重要比例。此外,还有获得世界赞誉的中国“水墨动画”,代表作品有《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其本土性和民族性特征非常明显。
透过梳理中国动画的发展脉络,能够看出中国动画始终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坚持走一条本土民族特色的道路。这条“民族化”的道路依靠的是传统艺术取之不尽的资源,其中民间文艺对动画作品的影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最多、最明显的,对中国动画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具有民间特色的动画片为中国动画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赞誉,树立起了“中国学派”的品牌。
三、中国民间文艺在当前中国动画本土化发展中的意义
中国动画秉承一贯探索和坚持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方向,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动画界针对民间文学、剪纸、年画、木偶、皮影等民间文艺种类进行了研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动画片,但近年来因为远离传统艺术而缺少突破和创新。在当前动画创作领域,普遍存在对中华民族文化重视度不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缺少信心的问题,而国外动画却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动画元素,如《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取得的成功,值得我们反思。因此,国产动画要重新崛起,就必须扎根中国传统艺术,坚持民族化、本土化创作。
怎样实现传统艺术与动画的融合,形成新时期的民族化风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中国民间文艺中有诸多的形式语言、表现方法、造型色彩,形态丰富多样,有利于民族化风格的形成,但是这些中国传统艺术的素材、形式和表现手法不能照搬,应该结合现代动画手法,用现代的言语加以诠释,将传统元素创造成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动画作品。从传统艺术中挖掘的动画元素,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应该符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并需要编剧、导演、动画设计、音乐及后期制作等动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四、结语
通过回顾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使我们对中国动画的创作实力有了足够的信心,借助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在具有典型民族文化审美特征的中国民间文艺当中,去寻找本民族的独特艺术语言,选取内涵丰富、具有民族化特征的题材,创造出新时期的动画形象,传承与创新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就能找到一条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创作道路,使中国动画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责编: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