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中国民企不玩了,怎么办?

作者:未知
民间投资骤降意味着什么?“供给侧改革”如果没有民营化的支撑,就缺乏实际依托力量,而中国经济的活力势必会一落千丈。

赵晓 经济学家、教授中国经济坏消息不断,最新的坏消息是民间投资的急剧下滑。今年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9%,其中5月份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只有0.98%,接近零增长,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民间投资上演断崖式跳水,震惊了经济界,一季度以来所有回暖的好消息被抵销有余。相信对于市场人士来说,有一种“透心 ”的感觉。

不过,这倒是印证了《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关于一季度所谓的“经济小阳春”绝对是“too naive,too simple”(意为太天真、太简单)的判断。如果你相信的是趋势和逻辑而不是“奇迹”,那么完全可以预料,民间投资还将进一步下滑,负增长指日可待。“权威人士”判断的“L形增长”时间会多长?最新研究表明,或将长达20年。

民间投资为什么骤降?

2005年,中国的民间投资增速超过80%;2012年前,民间投资增速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2012年,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下行拐点,但2015年仍保持10%以上的水平,超过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然而,2016年以来表现出断崖式下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比较认同三个原因:一是人口拐点带来经济转折,进而引发的对民企投资的冲击;二是市场化和民营化逐渐停滞所带来的体制对民企投资升级的冲击;三是2012年以来整体环境和氛围导致的对中国经济未来信心的冲击。

人口问题对经济问题的影响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短期毫无感觉,长期积重难返、苦果难于吞咽。我曾经指出,计生政策长期得不到调整的结果就是:中国提前10-20年进入劳动力高峰,未富先老、未老先衰,相当于在背后捅了中国经济一刀。据周天勇的研究,中国经济8%以上速度高增长的时间,比韩台等国家和地区短了10-15年;而从8%增速跌下来那年,人均GDP则只是韩台从8%增速跌下来时的不到一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果真如此,中国经济就很危险了。

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据2015年7月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统计,2022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与中国人口同等量级的印度,目前刚刚开始享受远比当年的中国更诱人的巨大人口红利。2016年第一季度,相比于中国可能注水的6.7%,印度在几乎没有实施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轻松跑出7.9%的增速,冠绝全球。可以预见,印度经济充满活力,有望在2020年赶超德国,2030年赶超日本。

所以,中国民企突然不玩了,你大可理解为这是长期以来人口结构未得到调整的恶果(并不是正常的人口变化)。你也完全可以理解为这是长期以来政府歧视民企、“国进民退”的必然,同时还是过去几年来整体环境和氛围变化的经济后果。

中国经济该如何力挽狂澜?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力的源泉在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市场化活力的重头在于民营化: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长期高于总体投资增长,民营经济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也因此不断上升。但这个趋势在2012年以来停止了。

当前,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这显然是非常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民营化的支撑,就缺乏实际依托力量,而中国经济的活力势必会一落千丈。

在纷繁复杂、前景暗淡的态势下,中国经济该如何力挽狂澜?兹有四点建议:一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刺激总需求,稳定增长速度,避免中国经济在美元回流周期中倒下,保卫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成果;二是一方面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还必须在政治改革、社会改革以及意识形态上寻求突破,以振奋民心、改变衰疲之气,特别是扭转“官员不作为、商人在外逃、学者不说话、工人在下岗”的现状;三是要为中国民企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升级转型开路,吸引其留在国内,避免过度资金外逃、企业外迁;四是人口政策光放开二胎已经不够,还要进一步转向鼓励生育的政策。

 

从美“矿业破产潮”看新实体经济成长性

万科控制权争夺的“纸牌屋迷局”

中国民企不玩了,怎么办?

欧洲杯营销,海信是赢家吗?

购物节产物:电商比价利器风靡

VR+传统行业,改变了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