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老套的段子,大家估计都听过:有人问放羊的孩子,放羊干什么?答曰卖钱。问卖钱干什么?答曰攒钱娶媳妇。问娶媳妇干什么?答曰生孩子。问这孩子干什么?答曰放羊……
第一次听到这个段子时,相信很多人都忍俊不禁。段子里放羊娃的人生理想有些可笑,放羊式的循环,生活又有什么意义?不过,在现实中,我们是不是犯过类似错误呢?邻家小弟大学毕业,支招让他考公务员,或者找关系去银行上班;表叔家堂弟考大学,我们帮他填当下最热门的计算机、金融或者师范类专业……你考虑过当事人的兴趣吗?如果他们忽视自己的兴趣与意愿,只是为了找工作而工作,又与“放羊赚钱,结婚生孩子放羊”的循环有多大区别?岂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吗?
国人好为人师,喜欢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强加给别人。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对总结者本人来说非常宝贵,可是对刚出校园的90后一定适用吗?我看未必。
60后和70后都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以填饱肚子为目标,找工作也是以工资高低论“好坏”,很少有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找工作。但是90后不同了,他们生下来就衣食无忧,以后也不需要承担多少养家糊口的责任,他们找工作的追求能与60后70后一样吗?兴趣,慢慢地成为了第一位。但是,帮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有多少人考虑他们的兴趣了?
美国人的创业热情据说是全球最高的,这与他们追求个人兴趣有关。一个朋友去美国考察后深有感触,说两个美国青年一起成立一家小公司,目标可能是改变人类文明,多大的理想与野心?你家大学刚毕业的亲戚要成立公司“改变人类文明”,你会怎么评价?即便不是冷嘲热讽,恐怕也不会是热情鼓励。
尊重年轻人的理想,鼓励他们趁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很重要。19岁成立公司Oculus VR,21岁再把公司以20亿美元的天价卖给Facebook,美国人Palmer Luckey(注意,没有中文译名)的故事,被中国投资圈的人津津乐道。Luckey根据自己喜欢打游戏的兴趣,制造了一个创富奇迹。7年前,也就是Luckey 16岁时,由于对电子游戏、科幻电影着迷,他认为虚拟现实体验绝对是游戏体验的最高境界。为了这个目标,他开始收集并尝试自己制作VR头盔,并且不断改进。2013年9月,Oculus Rift游戏头盔终于在美国E3大展上获得了“年度最佳游戏硬件”的提名。
很多人都在反思,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Luckey这样的人。因为中国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模式平稳地生活,而不希望他们出格,更不用说“冒险”了。太多的中国孩子因为打游戏挨骂,更不用说让他“不务正业”去发明一个打游戏用的小设备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年轻时,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来。那么年轻的时候,何不为了理想或者喜欢的工作而任性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