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约前340 -前284)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谋略家和外交家。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以抑强秦。然而,因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后人涂改,再加上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依据纵横家后学拟作的长篇游说辞,认为苏秦是与张仪同时合纵连横的敌对人物,致使苏秦的真实事迹和《苏子》的具体内容,都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值得注意的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文物出版社,1976)里,有十六篇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其中十四篇是连司马迁也没有见过的珍贵文献,为我们研究苏秦的真实事迹,提供了可靠的新资料(如右图)。我们以这些文献为标尺,在甄别传世苏秦资料的基础上,将苏秦的真实事迹和《苏子》的基本内容略作考述。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五章至第八章残卷照片一 苏秦的籍贯和事迹
苏秦是战国时期东周雒阳人。《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的话说:“臣,东周之鄙人也。”据《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是“雒阳乘轩里人”。他的故里在今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太平庄村。村南有苏秦墓冢和唐代以来的墓碑,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苏氏是商周时期的著名国族。《左传·成公十一年》载:“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苏忿生为司寇。《潜夫论·志氏姓》说:“周武王时,有苏忿生司寇而封温,其后洛邑有苏秦。”可见苏秦本是周初司寇苏忿生的后裔。
战国之世,诸侯称雄,列国纷争。刘向《战国策书录》说,战国之世“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珍、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我国历史上的纵横家,就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苏秦年轻时曾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扬雄《法言·渊骞》也说:“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隐士,也是中国古代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张仪都是他的学生。
据《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张仪开始游说诸侯时,在楚国曾遭人陷害,被鞭笞“数百”。这时,苏秦已说服赵肃侯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国攻赵败约,便暗中设计使张仪西赴秦国,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张仪为感激苏秦,说:“吾不及苏君明矣!”《论衡·明雩》说:“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这些记载都说,苏秦、张仪是同时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的师兄弟。
然而,据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陈珍章”,公元前312年苏秦到陈畛门下游说时,还是个刚涉世事的年轻人。这时张仪早已名冠诸侯,步入老年。据《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张仪相秦”。秦武王二年(前309),“张仪死于魏”。因此,苏秦的年代大体应比张仪晚一代人。他们并非是同时师从鬼谷子的同学,更不是同时进行合纵连横的对手人物。但不能排除的是,张仪可能是鬼谷子早年的学生,苏秦则是鬼谷子晚年的学生。
苏秦师从鬼谷数年下山,满怀热情地投入“游士”生涯。他出游数年,先后求说周赧王、楚怀王和秦惠文王,均未成功。这时,苏秦“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只得返回家乡。当他神情憔悴,面容黄黑,回到家里时,受到父母妻嫂的冷遇。他只得找出太公《阴符》等书,发愤苦读,揣摩列国时事。每当读书困乏欲睡时,他就“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继续苦读。一年多后,他完成对诸侯各国形势的揣摩和分析,认为“我现在就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正在这时,苏秦听到燕昭王广求贤才的大好消息,决心北上燕国,去施展自已的才华。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派兵攻占燕国,“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哙也被齐军杀死。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派兵护送燕公子职回国即位,是为燕昭王(前311-前279年在位)。燕昭王即位后,把齐国“破燕”看作奇耻大辱,立志报仇雪恨。他筑起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四方贤士。《说苑·君道》载:“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这里的“苏子”就是苏秦。燕昭王对苏秦的到来非常重视,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并设盛宴款待。其时当在公元前308年。
苏秦一生的主要事迹是作为燕昭王的亲信出使齐国,执行“以弱燕并强齐”的特殊使命。他先是合纵齐、赵、韩、魏、燕五国攻秦,以便实现振兴燕国的“大事”;后又“恶齐、赵之交”,策划由乐毅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讨伐齐国。公元前284年初,五国联军迅速攻破齐国的济西防线,直逼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西)。这时,齐闵王方如梦初醒,恼怒万分,便以“阴与燕谋齐”的罪名,将苏秦车裂处死。那年,他约五十六岁。乐毅率军攻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齐闵王逃出临淄后,被楚军杀死。苏秦合纵五国伐齐,使齐国从此走向衰落,客观上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战国策·秦策一》说苏秦“约纵散横,以抑强秦”。“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这里,苏秦被誉为“天下服”的贤人。《说苑·善说》载:“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盐铁论·褒贤》则说:“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礼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论衡·答佞篇》也说:“太史公叙言众贤,仪、秦有篇,无嫉恶之文,功钧名敌,不异于贤。……仪、秦,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当此之时,稷、契不能与之争计,禹、皋陶不能与之比效。”《史记·邹阳列传》说:“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之尾生。”苏秦对诸侯各国虽没有讲真话,但他却成为燕国最守信用的“尾生”。苏秦的合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诸侯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减轻了百姓的苦难。为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为“谋圣”。因此,苏秦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受人景仰(参蔡运章《苏秦事迹考辨》,《鬼谷子文化研究文集》,陕西旅游岀版社,2004;蔡运章《苏秦事迹考略》,新加坡《苏氏公会庆祝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2009)。
二 《苏子》的内容和编撰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班固自注:“名秦,有列传。”这里所说的“列传”,就是《史记·苏秦列传》。可见“《苏子》三十一篇”,应是战国纵横家苏秦的著作。但是,这部古书早已亡佚,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至今未知。
唐儒司马贞《史记索隐》说:“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将所载的“《鬼谷子》二卷”,都直书为“苏秦撰”。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也说:“乐壹有苏秦假名鬼谷之语,而《鬼谷子》有《阴符七术》及《揣》《摩》二篇,合之《秦策》所记,则《鬼谷子》乃《苏秦书》明矣。”这说明自唐代以来,学者常把《苏子》与《鬼谷子》混为一谈。因《鬼谷子》是“苏秦纂述师说之书”,也是纵横家的理论经典。《苏子》则是苏秦及其学派书信和游说辞的总集。在《鬼谷子》里,没有一篇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而《战国策》和《史记》里保存着大量苏秦的游说资料,却未见收录《鬼谷子》的篇章。因此,《鬼谷子》与《苏子》的内容明显有别,不应混淆。特别是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鉴别苏秦资料真伪的标准尺度,使我们能够去伪存真,从而看清苏秦及其著作的真实面目。唐兰先生说:帛书中“关于苏秦的书信和谈话”,应是“真正的《苏秦书》”;还说:“刘向编的《战国策》里所保存的,有一些也应是《苏秦书》的残篇。”(《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战国纵横家书》附录,文物出版社,1976)杨宽先生也认为,这些“原始的苏秦资料,可能出于一部原始的《苏子》”(《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史料价值》,《战国纵横家书》附录,文物出版社,1976)。我们以这些真实史料为标尺,将散存在战国秦汉文献里苏秦及其学派的书信和游说辞辑录起来,大体上可以恢复《苏子》一书的基本内容。
必须指出的是,先秦诸子大多都是同一学派的集体著作。如《管子》《墨子》《庄子》《商君书》诸书,就是管仲、墨翟、庄周和商鞅及其学派的集体作品。清儒沈钦韩说:“今见于《史记》《国策》,灼然为苏秦者八篇,其短章不与。秦死后,苏代、苏厉等并有论说,《国策》通谓之苏子,又误为苏秦。此三十一篇,容有代、厉并入。”钱穆也说:“余疑《汉志·苏子》三十一篇,当如沈氏所说,即今传《史记》《国策》所载苏氏兄弟之辞。”可见《苏子》一书的内容,应包括苏秦、苏代、苏厉及其门人、弟子和后学的著作。也就是说,《苏子》是苏秦及其学派集体著作的总集。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有十七章原始的苏秦资料,内在联系极为密切。这些苏秦原始资料的发现,使我们能够相互参照,考订出各篇的作者和年代。特别是能够考订出哪些是苏秦的,哪些是苏代、苏厉的,哪些是苏氏后学的作品,从而使那些散见在各书里真实而零星的史料,都可以串联起来。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澄清苏秦的真实面目,而且还可以把《苏子》的佚篇汇辑起来。
三 《苏子》篇章的类别
苏氏兄弟及其学派的书信和游说辞,大都保存在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和《史记》里。这些资料的内容,有的比较原始,有的经后人加工整理,有的则是苏秦后学以苏秦名义拟作的。我们共辑得《苏子》佚文七十馀篇,依其内容的真实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苏氏兄弟的原始资料
“苏氏兄弟”是指苏秦、苏代和苏厉兄弟三人,当以苏秦为代表。他们都是“名显诸侯”的纵横家,活动年代也大体相同。所谓“原始资料”,就是未经后人加工整理的苏氏兄弟的书信和游说辞。例如: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一)“自赵献书燕王”章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使韩山献书燕王”章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三)“使盛庆献书燕王”章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四)“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五)“谓燕王”章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六)“自梁献书于燕王(一)”章
《东周策》“谓薛公”章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收录的苏秦资料都比较原始”,而前十四章中属于苏秦的十三章,都没有游说者的署名,可能就是辑于原始《苏子》的缘故。这些篇章的共同特征,就是章首均直书“谓某某曰”,没有记载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游说者的名字。若再仔细阅读全文,就会有质朴、简练、委宛而有条理的感觉。可见这类苏氏兄弟的作品,从行文款式到文章内容,都保持了作品的原始面貌。
第二类:经后人加工整理的苏氏资料
这是指在传抄或编集成册时,经过后人加工整理和修饰的苏氏兄弟的书信和游说辞。例如: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二)“谓陈珍”章
《东周策》“昭献在阳翟”章
《西周策》“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章
《燕策三》“孟尝君将入秦”章
《西周策二》“雍氏之役”章
《齐策四》“苏秦之燕至齐”章
《燕策二》“苏代〔秦〕自齐使人谓燕昭王”章
这类书信和游说辞的共同特征是篇首增加了故事发生的具体背景,大都写清游说者的姓名,文章的内容显得“繁复,文字也要长得多,当是出于后人的加工修改和扩大”的缘故。这些篇章不仅增添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游说者的姓名,而且通篇行文多增置“夫”“而”“则”等虚词,文章词句常有增减、改动和修饰,使全文显得语言酣畅,朗朗可读。这些显然都是经过后人加工整理的结果。
第三类:苏秦后学拟作的苏氏资料
这是指战国末年纵横家中的苏秦后学,为了给初学者提供练习游说的脚本,拟托苏秦名义撰写的书信和游说辞。例如: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章
《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章
《赵策二》“苏秦从燕至赵始合从”章
《楚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章
《魏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魏王”章
这些书信和游说辞包括著名的“苏秦合纵八篇”,都是战国末年苏秦后学的作品。这就是《史记·苏秦列传》所说的“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这类作品的“气势都很盛,跟真正的苏秦文笔宛转而有条理,风格截然不同”,篇中描述多具有浓厚的文学夸张色彩。但是,这些拟作所反映的丰富历史信息,则是我们研究战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苏秦及其学派的书信和游说辞,既是《苏子》的主要内容,也是苏秦学派的智慧结晶。我们通过细致的整理和研究,把苏秦、苏代、苏厉兄弟各自的书信和游说辞区分开来,逐章进行考订、梳理和编年,进而澄清苏秦的家世、师传和苏氏兄弟的生平事迹。以图还原苏秦的本来面目,从而正确评价苏秦在纵横家里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贡献。因此,这些《苏子》佚文自然会成为学者们研究苏秦及其学派时最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四 结语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苏秦原始资料的重要发现,使我们得以参照《战国策》和《史记》等传世文献,澄清苏秦一生的真实事迹。我们之所以花费多年精力,用心来搜集、整理《苏子》佚文,就是要力求还原苏秦及其学派的本来面目,从而正确评价纵横家的历史功绩。诚如司马迁所说:“毋令独蒙恶声焉!”而《苏子》佚文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必将为战国历史研究提供一部真实可信的珍贵史料。
苏秦、张仪所代表的纵横家,大都是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他们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生画卷,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习、研究苏秦及战国纵横家的珍贵遗产,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夏初。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已出版四十年整,虽经裘锡圭、郑良树等先生的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未有新的读本问世。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将《苏子辑校注译》和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注译》两书整理出版,以此纪念苏秦逝世2300周年!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