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文史知识

“缺陷英雄”的人生悲歌

作者:苏勇强
撰文/苏勇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翻看鲁迅的文章,看到他曾说过这样的话:“讲话和写文章,似乎都是失败者的征象。正在和运命恶战的人,顾不到这些;真有实力的胜利者也多不做声。譬如鹰攫兔子,叫喊的是兔子不是鹰;猫捕老鼠,啼呼的是老鼠不是猫……又好像楚霸王……追奔逐北的时候,他并不说什么;等到摆出诗人面孔,饮酒唱歌,那已经是兵败势穷,死日临头了。”(《鲁迅全集》第3册《华盖集·后记》)听了这话,心中不免感慨,原来我们这些人和项羽一样,都是失败者,都是在人生的战场上战败了,所以才靠着讲话和写文章虚度时日,等死日临头。

《垓下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关于英雄美人的诗歌。虽然不知此诗是否真为项羽所作,然自有该诗以来,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就被格式定型了。

首先,中国人认为英雄必须得“健壮有力”。此诗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即意指项羽是个力大无穷的盖世英雄。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馀,能举鼎,力气过人。其次,英雄性格豪爽,内心耿直,从无偷奸耍滑的心思。本来,一块石头可用“杠杆”施力搬动的,英雄则必须凭死力举过头顶,且要落地砸坑。于是,细心的读者自会发现,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关羽、张飞、鲁智深、李逵等英雄身上,皆有项羽的影子。

《三国演义》描述关羽、张飞时,亦多言说关、张二人兵刃沉重,力大无穷且又重情重义。而《水浒传》在描述鲁智深时,特地设了“倒拔垂扬柳”的故事情节,以致于本可以用梯子端掉鸟窝的小事,非得让花和尚捋起袖子把树连根拔了。而李逵成为英雄更与项羽多了几分神似。因为李逵除了有把死力气,会使两把大斧子乱杀乱砍之外,还经常直截了当地说他那句“杀到东京去,夺了鸟位”的名言,这与项羽见到始皇帝时,直接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话,异曲而同工。因此,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多可以定义为类似项羽、李逵那样,外表强壮而内心单纯的人。

因为与刘邦一类工于心计的人相比,项羽等人虽力大无穷,而内心却像小孩一样天真烂熳,感情直露且没甚心计。而其行为处事也会像孩子一般,只知破坏,却不知如何收拾残局。话说到这个份上,项羽、李逵等人的神情状貌已然呈现眼前了。一旦我们认可项羽、李逵这类英雄,其实你我内心早就接受了他们的缺点和失败,甚至于死亡。因此,《垓下歌》正是历史上这样一位“缺陷英雄”的人生悲歌。之所以说项羽是一位有缺陷的英雄,倒不是因为他最终自刎于乌江,而是他对于自己,从未有过清醒的认识。

从《垓下歌》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诗句来看,说明项羽临死前仍迷恋于自己英雄般的强大伟岸。于是,他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曰“时不利”,二曰“骓不逝”。所谓“时不利”,即是“天不与自己方便”,进一步又可理解为“老子空负一身绝世本领,偏偏老天不开眼,不与自己方便”。换句话,即是“东风若与我方便,卷土成王未可知”。因为项羽至死也不愿承认自己失败,所以他首先将自己描述成一个生不逢时的旷世奇才。所以,班固也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师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不自责过失,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岂不谬哉”(《汉书·陈胜项籍传》)!

事实上,项羽的失败早在其成名之初就留有伏笔。《史记》记载说,项羽小时候读书不成,去学剑术,又没学成。其叔父项梁忿怒,问道:“你诸事均无恒心,究竟想干什么?”项羽争辩道:“读书只是记记自己的姓名罢了。剑学好了,也不过只有抵挡一人之力,不足以学习。我么,要学就学万人难敌之术。”于是,项梁狠下心来教他兵法。项羽大喜,然在略知兵法之后,又不肯继续学习了。由此一事,我们即可看出项羽失败早有预兆,并非出于偶然。

鲁迅曾讽刺中国人常夸自己地大物博,如同猪在自夸肥壮,假若狮子自夸肥壮,那不妨事;猪却不能自夸,因为一旦肥壮起来,就离死不远了。今日自视怀才不遇者,也多抱怨自己有旷世之才,老天却未给发挥的机会。读《垓下歌》之后,才知道源头即在这里。

与“时不利”相比,项羽给自己失败找出的第二个借口看起来更是荒诞不经。骓,指的是一匹青白或苍白杂色的马。印证在项羽身上,指的即是项羽的坐骑。因此,所谓“骓不逝”是项羽自称自己有心杀贼,怎奈座下的杂毛良驹却不肯奋力向前。他将自己的失败怪罪于畜牲,这英雄当得的确有失水准。

鉴于上述原因,我眼光睥睨地读完了《垓下歌》的前半部分,而把关注的目光留给了诗歌的末端。虞姬的命运引发了我更多的关注和同情。事实上,因为性别的缘故,我一直就不关心历史上那个弃妇自刎、没有朝代归属的项羽,而始终关注的是其爱姬“虞美人”的命运。由此,除了热衷打听虞姬的出身来历,我还特别关心与虞姬相关的点滴故事。譬如,虞姬出身来历难以查考,或其乃是一位出生陕州平陆县吴山虞城的女子,其并不姓虞,而虞姬含义实指“虞地的某一美女”。《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公元前202年冬,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的最后一战在垓下一带展开。这场大战的结果是项羽的楚军被刘邦所率的汉军重重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入夜,楚歌从汉军营中四面传来,项羽大惊,以为楚地皆为刘邦所取,楚人也皆为刘邦所用。否则,怎会有如此多楚人歌楚歌?自知败局已定,项羽饮酒帐中,有美人名虞姬者陪侍。眼见得江山美人即将为人所掳,再回想自己曾经辉煌的戎马一生,项羽慷慨悲歌,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霸王禁不住泣下数行。此处,项羽所谓的“虞兮虞兮奈若何”若译成今天的大白话,即是“虞姬啊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因此,整首诗完整解释下来,其大意如是——“想我项羽曾经也是力能扛鼎、冠绝当世的英雄。怎奈时不与我,天不随愿。如今我即便是有心杀贼,怎奈座下的千里骓也不肯努力向前。眼看着江山霸业即将落入敌手,刘邦可是出了名的好色,虞姬啊,我的美人,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据说,在项羽唱完此歌后,这位名为“虞”的美人饱含眼泪地和了一首诗歌。其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如果说《垓下歌》是项羽站在自己立场上的人生悲歌,那么有了虞姬这首临终绝唱,今天我们自可站在虞姬的立场上,再演一出“姬别霸王”。

想当年,面对楚霸王的失败和眼泪,虞姬自然感受很深。因为眼前这个自己本指望终身依附的男人,如今不仅败了,而且还哭了。败了没关系,然而他怎么能哭呢?这还是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楚霸王么?我完全能感受得到虞姬当时的心情,项羽的眼泪其实不是流在他自己脸上,而是着实打在了虞姬的心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正因为虞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霸王项羽不仅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连继续奋斗、赢取胜利的勇气都丧失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虞美人当时是何等的伤心。我们说勇敢面对失败,并不是甘心于失败,而是说作为真正的英雄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从中找出经验教训,以便将来获得成功。由此,我妄自揣度虞姬当时其实特别希望项羽擦干眼泪,鼓起卷土重来的勇气,而不应该是“虞兮虞兮奈若何”。

鲁迅曾说:“现今的人们还以眼泪赠答,并且以这为最上的赠品,因为他此外一无所有。无泪的人则以血赠答,但又各各拒绝别人的血。人大抵不愿意爱人下泪。但临死之际,可能也不愿意爱人为你下泪么?无泪的人无论何时,都不愿意爱人下泪,并且连血也不要:他拒绝一切为他的哭泣和灭亡。”(《杂感》,《莽原》1925年5月8日)

自古以来,在自己的亲人面前落泪其实是最无能、最懦弱的表现,因为爱你的人其实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你流眼泪。反过来说,如果你真的爱某个人,你所要做的并不一定是每天对她说“我爱你”。你所要做的其实是——笑对未来,笑对生活,永远也不要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否则,就不能算是真的爱对方,这样的人自然也算不上是英雄。如此这般,一旦站在虞姬的立场,你我即可发现项羽所关心的并非虞美人的命运,而是自己的脸面。

关于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明代董说写有一本《西游补》,说孙悟空钻入古人世界里,高台上见到项羽,自己变成虞美人的模样。拿出一尺冰罗,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项羽,似怨似怒。项羽大惊,慌忙跪下,孙悟空转过身去,项羽又飞趋跪在面前,叫道:“美人,可怜你枕席之人,聊开笑面。”美人不做声,项羽无奈,只得陪哭。虞美人指着项羽道:“顽贼!你为赫赫将军,不能庇一女子,有何颜面坐此高台?”项羽只是哭,也不敢答应。虞美人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儿两膝有黄金。’你今后不可乱跪!”(参《鲁迅全集》第九册《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83页)

作为随便向女人下跪的男人,女人要认真考虑是否值得嫁?明代董说很好地把握住了项羽的心理。作为西楚霸王,项羽首先不能接受败给刘邦的现实,所以他给自己找出“时不利兮骓不逝”的理由;其次,他更不能忍受自己的女人成为他人床上的尤物,因此他在说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同时,想到对手刘邦那副贪财好色的嘴脸,其内心或早已定下了含泪杀“虞”的主意。《汉书·高帝纪第一上》记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将义帝杀害。刘邦为义帝发丧,联合诸侯攻入项羽的彭城,曾收项羽的美人货赂。既然自己喜欢的东西无法保住,也绝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楚霸王项羽在上马突围之前,杀掉了跟随自己东征西讨的“虞美人”。虞姬死后身首异处,其头颅葬于安徽宿州定远县东六十里虞墩,身体则葬于安徽灵璧县(参乐史《太平寰宇记》)。作为男人,我也有占有欲,但是作为一个人,我能够理解虞姬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存权,更能理解她追求幸福的权利。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最后一件随葬品,虞姬所谓“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临终遗声至今湮灭无闻。假若不去看《史记》,也不会有人知道虞姬曾有这首诗,而如今传扬天下的竟是杀人者的《垓下歌》。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伊人”是谁?

陨落帝星的无奈哀荣

“缺陷英雄”的人生悲歌

“不合时宜”的读者——曾巩《新序目录序》

漫话苏秦与《苏子》

贾谊:西汉政治与文化重建第一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