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高志良
主编:高志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学会副会长
本书简介:
《乙肝看名医》是广东省医学会与《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联合编写的医学科普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由权威临床医学专家主编,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指导性,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份就医、饮食、日常行为等全方位疾病生活管理指导。同时,特色图文设计使其更加易读、可读。
怀孕要讲究时机
什么情况下不宜怀孕
1. 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活动期(肝功能不正常,HBV DNA 阳性)。
3. 肝硬化。
何时可以怀孕
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可以考虑怀孕。
怀孕期间如何监测
怀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休息,除了定期产检外,还须每一两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查,如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尽快到肝病专科进行咨询和治疗。还应该行HBV DNA 定量检查。
分娩后处理,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规定: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最好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大于或等于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微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不推荐孕妇妊娠后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很多人也许听说过,HBsAg阳性的孕妇在妊娠第7、8、9三个月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降低胎儿的感染率。但《指南》中并未推荐。因为其是否有效,仍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实际上,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关键还是上述分娩后的有效处理。
新《指南》:病毒水平高的“阳妈妈”,建议孕后期抗病毒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母婴传播率与分娩时产妇血清中的病毒水平相关。
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母亲HBV DNA水平,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而且妊娠晚期胎儿的发育已经成熟,不会引起胎儿器官缺陷。
因此,2015年版《指南》规定: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检测的HBV DNA大于2×106国际单位/毫升时,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建议产后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
“阳妈妈”也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指南》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在妊娠后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产妇,可产后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
原因是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的。同时,也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差异。
(本文节选自高志良教授主编的《乙肝看名医》一书)
(编辑:谢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