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心情烦闷,内心有众多感受不知道如何倾诉的时候;当你向身边的好友吐露自己的负能量,却总会让这种不适感更加强烈的时候,你会选择去约一个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吗?都说心理咨询师这个工作很容易,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把钱挣了,而坐在咨询师对面的你,掏心掏肺地讲自己的故事,抑或是哭得肝肠寸断,痛得百爪挠心,你知道对面的咨询师此刻在做些什么吗?
咨询师每时每刻都是在为咨询目标服务的。每时每刻都要觉察你的感受,咨询师自己的感受,以及你们共同处在的咨询历程。
设定目标看似是咨询过程中非常结构化的一个步骤,但其对于来访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来访者的迷茫和困惑把他/她带入了茫茫的沙漠,让他/她一眼看不到边际,不仅没有了方向感,也很容易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一起讨论接下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无异于引导来访者:前方5000米处有一处水源,如果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去,你是否也愿意继续往前走,去看一看呢?
在第一次咨询开始的时候,咨询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和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比如我会问来访者:“有什么我可以帮到你的地方吗?”“是什么原因你选择今天来进行咨询呢?”“听起来你想去很多地方,我们一次的咨询有限,有什么是你最想今天和我讨论的呢?”……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讨论咨询目标,将目标定在来访者最想解决的议题上面。
共同商定意味着这个目标并不是来访者自己随意设定的,而是在心理范畴内的一个目标。例如,我们并不帮助来访者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无法告诉来访者应该帮助孩子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应该选择离婚还是凑合过;是要原谅朋友的伤害还是应该放弃这段友谊……关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咨询师就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最好的选择。然而,来访者欲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心理层面的议题,并不意味着咨询师可以随意设定一个咨询目标。如果来访者来咨询是想让咨询师帮他/她作一个抉择,我们就需要和来访者讨论,在这个现实层面,阻碍他/她做决定的动力是什么,从而设定一个最能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个人议题的目标。
共同商定目标除了意味着要找到适宜的目标外,也同样意味着这个目标是双方试图通过共同的努力而达成的—既不是来访者依靠咨询师而实现,也不是咨询师依靠自身经验和阅历独自设立的。让来访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为自己负责,咨询师也能够有节制地陪伴来访者。
双方共同设定的咨询目标还需要符合现实,具有可操作性,这意味着咨询目标是一个具体的可以量化的目标。例如,来访者希望通过咨询来提升自信心。双方共同确立了咨询的方向后,咨询师需要和来访者共同讨论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即是提升了自信心呢?也许对于这个来访者来说,如果能够当众演讲,不会出现脸红、结巴的现象,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表明自己变得自信了。那么,咨询师接下来便会和来访者具体讨论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会经历哪些阶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来访者作哪些努力,从而帮助来访者逐步实现目标。
在我所学习的萨提亚流派中,关于咨询目标有两个层面,上述内容属于当下的目标这一层次。当下目标需要每次会谈时与来访者核对,确认这是他/她这一次真正需要的。这个目标也会根据咨询的进程而逐步调整为最为适合来访者的目标。虽然这一过程看似是咨询师“暗箱操作”的,但其实仍然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根据来访者的反馈,在适宜的时间提出来与来访者核对的结果。有时,我们会为来访者设定情绪管理这样的目标,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前提,随着咨询进程的推进,我们会发现深层次阻碍来访者在生活中无法表达情绪的原因,因此,我们会及时和来访者讨论进一步咨询的目标。
当咨询逐渐深入时,我们常常会发现离萨提亚的总目标非常贴近,那就是:
帮助来访者提高自我价值(自尊):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信念或感受。让来访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呵护被尊重的;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不依赖于做到或没做到什么。
让来访者能够作更好的选择:三种以上才是选择,而且更有力量。来访者常常觉得对某些事情无能为力,容易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往往认为眼前只有一条路径来实现自己的需要。如果有机会让来访者看到更多的选择,或许就开启了新的大门。
能够对自己更负责任:为自己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行为负责。我们驾驭它们,为它们作出选择,并透过它们体验喜悦。
更和谐一致(表里如一):与自己接触,兼顾自我、他人、情境,并能够驾驭自己。
这四大目标是咨询每时每刻都发生的事情,咨询师会带着这样一致性的感受来帮助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逐步实现这样的目标。虽然,随着咨询师对来访者个人议题了解的逐渐深入,也会调整当下的目标,但这总体的四大目标是贯穿始终的,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成为自己的目标。
看似一个简单的目标设定,其内涵本身就充满力量、充满希望,帮助来访者在其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真正学会为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