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五”时期,传统出版机构在融合发展方面分别取得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应用等成果,也适时地推出了部分融合型产品;在未来的五年,出版企业坐拥政府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纷纷在进行融媒体、数字视听、数字动漫等方面的规划布局。要想真正实现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性的发展状态,出版企业应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力促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应该努力开创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体系;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催生出数据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业态;要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为出版融合保驾护航,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直至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
[关键词]出版融合 新兴出版 数字出版 复合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遵循新闻出版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运用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和渠道优势,发挥新兴出版的新媒体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当前新闻出版业的主要方向,也是“互联网+”时代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形成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是出版企业贯彻双创理念、落实融合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多元化经营战略执行、新型传媒集团组建、转型升级见成效的关键五年。
笔者2015年曾撰文指出:“从媒体融合发展到出版融合发展,短短的一年时间,在政府信息层面,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2014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文章;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
继上述融合发展的“三步走”之后,2016年,关于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项目频出,宏观形势利好的趋势依然保持——财政资金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项目支持的比例不断提升,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政策也适时推出……这一切都预示着出版业融合发展步入了深水区,融合新政策应运而生,融合新思路层出不穷,融合新举措遍地开花。
一、“十二五”时期融合发展的成绩与不足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国内的出版企业在出版融合的机构设置、业务布局、产品创新、高新技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部分成绩,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机构设置有所创新
例如,2014年2月,人民交通出版社成立文化创意发展中心,宣布进军影视产业引起传媒业震动。又如,地质出版社于2015年专门成立了融合发展事业部,分别由大众出版中心、科普出版中心、国际出版中心、新媒体中心和影视中心等部门构成,在机构设置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媒体、多层次的布局和安排。
(二)业务布局已经展开
出版融合的业务布局已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出版与视听融合而言,诸多出版企业纷纷进军影视产业或者动漫产业,成功拍摄并推广电视剧作品、电影作品或者是动漫原创作品。就出版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而言,各专业出版机构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下,2015年完成了专业出版领域的8项知识服务通用标准研制,并将结合医药、法律、建筑、交通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具体特点和规律,开展知识服务模式的探索工作。
(三)创新性产品成功研发和推广
在“十二五”期间,出版企业勇于创新,积极尝试,先后推出了一批代表性强、示范性效应突出的融合型产品。例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投资拍摄电视剧《大熔炉》并于2015年7月在北京影视频道上映;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投资拍摄30集中英文3D动画片《中国治水故事》,并于2016年4月举行了验收会;地质出版社自主策划、自主编剧和自主导演的4D特效电影——《会飞的恐龙》于2015年进行了首映,并于项目验收前取得了7个国家级、行业级大奖,实现了逾百万元的市场收入,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高新技术应用有所突破
“十二五”时期,出版企业都在为自身的转型升级积极思考,努力探寻,以文化产业的视野、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的视野来谋求转型出路。就技术而言,相当多的出版人,尤其是数字出版人,已经跨越了传统出版技术的范畴,打破了传统出版技术提供商的束缚,分别在移动互联技术、多维特效电影技术、大数据分析统计技术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布局,成功获得了国家财政项目的有力支持,为出版机构进一步在互联网高新技术、移动互联传媒技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人才引进与调整基本到位
过去的五年,是复合型人才流动的五年,也是数字出版人才格局重整的五年。具备战略眼光的出版企业,往往通过丰厚的薪资聘任人才、通过科学的机制吸引人才、通过和谐的环境塑造人才、通过广阔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策略,为部分出版企业汇聚了新媒体出版、数字化出版、智慧型出版、数据化出版等大批次人才,为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出版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不足:部分出版企业的认知还不够清晰,资源互融、渠道通融、技术兼容的布局和规划尚不到位;在机构组织设置方面,大部分出版机构还没有成立单独的出版融合领导小组或者工作小组,遑论独立的融合发展部门;在高新技术应用方面,许多出版企业申报了相关高新技术的项目并已获批准,但是科技与出版融合的示范性项目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技术应用于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二、“十三五”融合发展的行业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在媒体融合、出版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出版、广电等文化产业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基本格局,新闻出版逐渐涉足影视动漫,广播电视逐步布局新闻出版,文化产业内部的深层次融合将不断提升。总体而言,出版融合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形势:
第一,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十三五”时期,有关主管部门将继续发挥财政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着力改善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环境。通过完善和落实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产业基金、股权投入、绩效奖励等措施,实现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企业出版融合需求的有机衔接。同时将继续实施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探索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纳入重大项目支持范围,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年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申报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范围由以前的主要支持项目,转变为一方面支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另一方面支持重大项目。《通知》中明确规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媒体融合项目的征集和遴选,包括对出版业融合项目的征集和遴选。近日,随着财政部下达2016年度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文化产业资金拨付的重大特点之一便是:“首次取消一般扶持项目,其他28.6亿元全部投入重大项目,聚焦媒体融合、文化创意、影视产业、实体书店等八个方面,着力提高财政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贡献度”。[2]由上可以看出,媒体融合是文化产业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并且支持的范围、支持的力度与其他领域相比都名列前茅。
第二,新闻、广电行业将深入推动融媒体建设。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新闻报刊行业、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将深入开展融媒体建设,采取单体企业设立融媒体中心、集团企业成立融媒体集团的方式,分别在行业性融媒体、区域性融媒体和品牌性融媒体的构建方面持续发力、有所作为。例如,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系统成立了大象融媒体集团,浙江报业集团推出了“媒立方——融媒体传播服务平台”,《光明日报》则较早地创建了融媒体中心,布局媒体融合的产品和业务。
第三,出版行业进军数字视听领域是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企业在进军电视剧、院线电影、动漫作品、娱乐节目等数字视听领域的基础上,仍将继续运用资本投资、自主拍摄、版权授予、纸电互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与数字视听的产品互融、技术共融、渠道通融和业态创新。在2016年所申报的文化产业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金等项目中,为数不少的出版企业选择将“动漫IP”作为申报重点,这表明出版机构在未来的发展蓄势方面,已经开始着手数字视听领域的布局了。
第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多层次、立体化互融势不可挡。“十三五”时期,传统出版业务与数字出版、数据出版、智慧出版、全媒体出版等多种新兴出版业态将在资源互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内容、平台、渠道、人才、经营、管理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高度协同。
三、出版融合的策略机枢与发展保障
在发展新兴出版的过程中,出版企业必须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贯穿到出版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自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正确处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关系,以传统出版为根基实现并行并重、优势互补、此长彼长;奉行“创新驱动发展”和“项目驱动发展”的双驱动战略,充分发挥财政项目在融合发展推进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理念观念、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创新;坚持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实现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坚持多元化并行,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将创意创新与出版融合紧密结合、有序衔接。
出版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在传统出版生产管理流程向现代出版生产管理流程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需要开创覆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字产品服务体系,需要将大数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及时与出版产业相结合,更需要在发展模式方面逐步实现部门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方面的迭代和演进。
(一)创新生产管理流程
流程融合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的题中应有之意。一直以来,数字出版都是在传统出版制作出产品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碎片化和数据化工作。所用的生产管理流程也是两套,传统出版自有传统的ERP系统,数字出版有独立的内容资产管理、编辑加工和产品发布系统。这种流程方面的滞后性、生产管理系统的双重性,导致了出版企业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生产力没能得到解放和提高。
故而,创新生产管理流程的关键在于实现出版生产流程的一体化改造。出版企业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建立选题策划、协同编辑、结构化加工、全媒体资源管理等一体化内容生产平台,推动内容生产向实时生产、数据化生产、用户参与生产等方面转变,实现内容生产模式的升级和创新,最终实现纸质图书产品与新兴出版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步化、生产流程统一化、上线发布协同化。在生产管理流程一体化这个问题上,主管部门通过推动复合出版重大工程,为出版企业研发和配置复合出版系统;而市场推动层面,也不乏Advance[3]等复合出版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作为有益的借鉴和补充。
同时,创新生产管理流程,要实现流程的一体化,必不可少的是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一体化体系。部分出版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采取“部门试点、有序推进、全员转型”的思路,在单品种图书产品、某部门图书产品的业绩考核方面,实现纸质图书考核与数字产品考核的一体化推进,既考核单品种图书的利润绩效,也考核该图书的数字产品利润绩效,将数字化绩效分配到每位策划编辑。从长远来看,全员、全社、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必然要通过绩效考核的一体化推进来实现。
(二)开创产品服务体系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必然呼唤融合型产品和服务的出现和普及。传统出版的产品不必赘言,新兴出版的产品领域较为宽广,涉及数字游戏、数字动漫和数字视听,也包括基于移动互联所研发的数字新闻资讯等产品。
融合型产品服务体系的研发要遵循“七个一”原则,要在变革和融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4]的生产经营运行方式,激发出版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以为,“七个一”原则应该说是较高或者很高的要求,出版企业如果能在其中三四个环节实现互通互融,则出版融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显得较为可观了。
具体而言,出版企业将要或者正在研发的融合型产品服务体系主要如下:
1. 构建移动互联型的数字新闻资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型产品的传播优势,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数字新闻资讯服务,通过新闻资讯服务的开展,提升融合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健全数字视听产品体系。在传统出版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IP打造为核心,尝试在特效电影、动漫产品、网络视频、网络剧、微视频等领域进行突破,充分运用出版社的大众出版、科普传播、幼儿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面向广大公众用户,提供喜闻乐见、普及性强的科普动漫、视听类产品。
3. 尝试进军数字游戏领域。在纸质图书、数字产品、特效电影、动漫作品的基础上,继续衍生出版融合产业链,探索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开发,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游戏类产品。
(三)推动新技术新业态
作为一种发展状态,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其实现的关键是借助科技的翅膀,让出版业实现腾飞和跃升。不断地将新技术应用于新闻出版业,不断地开拓和实现出版新业态,对于融合发展的实现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技术所催生出来的新业态如下所述:
1. 以大数据技术领衔数据化出版。在技术层面,出版企业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标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强用户数据、内容数据、交互数据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在硬件建设方面,要重视信息化建设,购置足够数量的硬件设备,形成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为数据出版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2. 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智慧出版。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大众出版领域。出版企业不妨在认真学习、积极研究、严肃论证的基础上,运用财政项目支持,结合大众、科普传播优势,分别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产品和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和开创。
3. 以移动阅读技术推升移动出版。随着咪咕公司的成立和数字阅读白皮书的发布,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移动出版,已经步入了发展新阶段。对于那些立足市场、以大众读者为用户的出版企业而言,移动出版始终是转型升级的出路之一。
(四)尝试体制机制革新
2016年6月16日,中地数媒公司正式入驻新的办公地点,这标志着地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由“分社制”成功实现了向“公司制”的迭代和升级。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制”的发展格局中能否探索和实现股权激励,又是考量数字出版人智慧和能力的一道论述题。
笔者以为,要想真正达到传统和新兴融合的发展状态,就要坚持行政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出版融合之路,增强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逐步形成“部门制+公司制+股权制”的市场化出版融合发展机制。
(五)强化配套保障措施
要保质保量地实现上述流程创新、产品开创、技术应用和机制革新,必然要求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只有保障措施到位,出版融合才能尽早到来。
1. 一岗双责确保融合导向。2015年,地质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联合开展了“三严三实与数字出版主题活动”,在数字出版党建、开放式党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也取得了业界广泛参与、高度认可的积极效果。在全新的形势下,新兴出版需要建立健全一岗双责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提升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深化党建工作;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确保出版精品文化内容。
2. 以资金、基金保障发展。在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出版企业,应该牢牢抓住政府宏观调控的机遇,以文化产业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金、原动力动漫工程等项目为支撑,以出版社企业基金为助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提高项目成果转化能力,确保融合型产品的研发、融合性技术的应用和融合型人才的培养。
3. 强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融合型人才是推动出版融合,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和中坚,出版机构应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按照“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开展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尝试与高校合作成立出版融合研究基地;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设立出版社融合型人才基金,加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靠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创新项目用人机制,探索出版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注释:
[1] 张新新.融合发展的现状认知与路径思考——以传统出版单位为视角.科技与出版,2015(5):18.
[2]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EB/OL].[2016-08-17]. http://wzb.mof.gov.cn/pdlb/ gzdt/201608/t20160805_2376596.html.
[3] Advance复合出版生产管理系统,系英国出版科技集团旗下的技术产品,由英捷特数字出版技术公司引入国内,中文名称为“领先”复合出版生产管理系统。
[4] 蒋建国.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中国编辑,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