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是上海松江的著名特产鱼类,其肉质细嫩洁白,味道极其鲜美,因此驰名中外,备受好评。三国演义中有段故事,曹操宴请宾客,满桌佳肴,唯独缺鱼,曹操着急万分,站在旁边的佑慈,急中生智,献出绝技,在墙上画些鱼,用口一吹,活蹦乱跳的鱼呈现在眼前,此鱼非凡,天下鱼都是两个鳃,此乃四个鳃,这种鱼便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鱼的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貌不惊人,甚至于有点丑陋,但它的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尽,而且营养价值极高,为野生鱼类之首。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
松江鲈鱼隶属于鲈形目杜父鱼科,是国家二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它体短肥圆,体长约17厘米。鱼头大而宽扁,头的长度要占到整个体长的三分之一。嘴巴宽大,满口毛糙细齿。鲈鱼鳃盖骨后方长有4枚尖棘,向后延伸一小截肉质软膜,称鳃盖膜。膜的上面左右各有两条鲜艳夺目的橘红色条纹,很像外面长着的鳃片。人们以为,鲈鱼里面长有2个鳃,外面也有2个鳃,就称它为“四鳃鲈”。其实,松江鲈鱼和其他鱼类一样,只有2个鳃。松江鲈鱼分布较广,我国从渤海、黄海沿岸一直到福建厦门沿海河口均有分布,其中以松江所产鲈鱼最为有名。
松江鲈鱼具有生殖洄游的习性,每年秋冬季节交配,从11月底开始自淡水水域降河入海,到翌年2月上旬结束,历时3个月,但降河的时间多与当地的水温有密切的关系。然后于3月在浅海区域产卵,卵具黏性,可以成块附着在蚌类空壳或石砾上。产卵后雌鱼即离去,由雄性护卵。5—6月幼鱼由近海溯河进入淡水水域活动,成长发育,秋冬时再从淡水河流重新返回大海。它是营底栖生活的鱼类,白天大多潜伏在水底休息,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捕食的时候性情较为凶猛,以小鱼、虾类等为食。
松江鲈鱼原来并不少见,在20世纪50年代秋季汛期时,捕获量可达万斤。松江上点年纪的老人都品尝过它。后来因为人类不断地造闸建坝,破坏了鲈鱼的洄游线路,加上不断增加的水源污染,破坏了鲈鱼的生存环境,松江鲈鱼产量变得越来越少,到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鲈鱼了。为此,松江水产部门和上海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人工试养,到目前为止,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相关部门已经攻克难题,松江鲈鱼已经成功被人工批量饲养并且端上餐桌,不过价格仍然相对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