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开始当起了乡亲们的农业技术老师。
有什么法子还能让乡亲们的腰包再鼓一点呢?想来想去,他决定继续当“老师”。
文/本刊记者 彭砚淼 特约通讯员 梁伟坚
如果问一个人什么时候结束了学生生涯,想必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毕业上班吧?然而,对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预防监督站那位2016年才刚满31岁的副站长而言,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学生生涯似乎从未结束,唯一的变化只是在“学生”身份之外再加了一个“老师”身份而已。
这位名叫曾繁伟的年轻基层科技工作者,2016年5月刚刚荣获长汀县首届“十佳青年人才”称号,却是被自己叔叔“硬”拉来才勉强愿意接受龙岩市科协采访。他解释道,自己的工作平凡又单纯,不过是“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和所有春种秋收的乡亲们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
曾繁伟说:“我就是在长汀长大的。毕业后建设自己的家乡,不是很自然、很寻常的事么?”
2009年夏天,曾繁伟大学毕业,在老家长汀县的南山镇人民政府工作。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自然而寻常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南麓,千峰竞秀,层峦叠嶂。但由于自然因素和历史上未经合理规划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水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一部分乡亲们生活仍很拮据。出于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能参与建设起一个既山清水秀,又物阜民丰的家乡,曾繁伟卷起裤腿钻山下水,深入农业技术落地入户和水土流失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个平凡的小伙子愿望很简单,他希望自己脚步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恢复为绿洲;希望自己走访过的每一户人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2010年,曾繁伟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福建省农业厅办的农技员培训班,一节不落地完成了全部课程学习。
“当时没有经验,只能先学习,然后立刻投入应用。换句话说,就是一边做学生,一边当老师。”
课程结束后,曾繁伟邀请了相关农业技术人员来到长汀,和自己一起对300多名农民进行了新的农业知识培训。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就这样开始当起了乡亲们的农业技术老师。他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再一点一滴地手把手当面教给自己的“学生”们。“科技”,这个仿佛离山乡农民很遥远的词,忽然间变得触手可及。曾繁伟,这个大家看着长大的邻家后生,让乡里乡亲大叔大爷们有处去学农技,学了就能用,不懂还能直接问他。别看他面对记者腼腆得像个大姑娘,一旦谈起农业技术和水土养护方法,立刻滔滔不绝。
2011年底和2012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后,全县迅速掀起了新的一轮水土流失治理高潮。2012年3月,曾繁伟被抽调至长汀县水土保持与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同年9月,担任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预防监督站副站长,并兼任长汀县水土保持学会副秘书长。
组织上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更加激励了曾繁伟。他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白天和同事们奋战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最基层,晚上积极学习新水保法及预防监督业务知识。2012年5月,水利部召开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曾繁伟也参与了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眼见着小流域生态修复建设、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让家乡的山越变越绿,家乡的水越来越清,曾繁伟的心思又动了!他想:有什么法子还能让乡亲们的腰包再鼓一点呢?想来想去,他决定继续当“老师”。
2013年,曾繁伟联合三洲镇杨梅产销协会,在三洲镇丰盈杨梅种植基地组织了全镇40多家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曾老师”主讲杨梅的病虫害防治,邀请三洲杨梅协会会长和丰盈公司总经理这些经验丰富的杨梅专家共同开课讲技术。课堂上,种植户们还就如何把三洲杨梅产业做大做强开展了各种讨论。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杨梅种植专业课,种植户们互通有无,学到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新根生长、增施有机肥、修剪疏果和病虫防治的各种新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创业信心。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知道了长汀有个小曾老师。曾繁伟也只能将“老师”的工作继续做下去。
2014年,在国家、省、市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应用项目推广中,曾繁伟分别在重点水土流失区河田镇、濯田镇、三洲镇等乡镇开展治理技术培训5场,培训各村水保员、护林员和水土流失治理专业户近千人次,共印发《水土保持法》、《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小册子和技术应用图解等资料4000多份。主要涉及水土保持法规、实用技术,以及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中几种常见技术措施与应用和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培训等内容。“曾老师”主讲的“侵蚀坡地生态性治理技术”和“侵蚀荒地开发性治理技术”课深入浅出、平白易懂,受到了各镇乡亲们的欢迎。
2015年1月,福建省科协将2012至2014年度全省农函大“优秀教师”称号授予曾繁伟。在培训班和农民之间已来回奔波六年、孜孜不倦传递农业科技知识薪火的他,可以自豪地说:
“我是一个老师。”
相关领导在长汀县河田镇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