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的民航事故与人为差错有关。人不是机器,再仔细也难免疏忽。
随着航空运输量的迅速增加和空域的开放,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
文/本刊记者 彭砚淼
“国家空管重点实验室”,一看到如此“高大上”的金字招牌,是不是就觉得遥不可及?
“眼动”、“情境意识”、“塔台管制冲突”、“动态兴趣区”……当这些艰深的学术用词扑面而来,有没有觉得懵圈儿,如坠云里雾里?
先别急翻页,让我们跟着中国航空学会委员、中国工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靳慧斌博士走进他工作的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学院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聊聊他和他所在的孙瑞山教授团队为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做的那些事儿。
2012年3月,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中国民航大学正式揭牌。作为我国适应航空事业快速发展,推进空管领域改革,解决当前空管面临矛盾,确保空管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举措,实验室致力于推动我国空管科学发展,促进安全运行体系建设。
听完背景介绍,记者作为广大外行中的一员不禁插了句话:“我一直认为飞行中飞机安全主要取决于机长、副机长,在库时则由飞机维修工程师负责排查安全隐患,做日常维护。那么,空管系统和民航飞行安全又有什么密切关系呢?”
面对这个问题,靳慧斌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77年,两架747大型喷气飞机在加那利群岛的特纳里夫机场跑道上高速相撞,导致两架飞机上583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这是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次航空事故。经调查,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机组处置不当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靳慧斌接着说道:“飞行机组、空中交通管制,这两个要素与民航运行安全息息相关。如前例所示,它们很容易出现人因错误导致的事故。约90%的民航事故与人为差错有关。人不是机器,再仔细也难免疏忽。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大幅增长,加重了飞行员和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增加了人为差错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智力、年龄等因素的变化也左右着他们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导致管制员的‘错忘漏’和飞行员的‘误操作’时有发生,影响航空安全。而人因的小小纰漏,带来后果却往往是灾难性的。我们团队的研究领域就是航空中人的差错防范,给原本‘人监督机器’的安全机制再上一道保险,用另一套独立的设施或者方法反过来再‘监督’和‘提醒’操作人员,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率,在更高的安全级别上保证民航运行安全。一场空难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悲剧,我认为保护每一位乘员的生命就是我们航空安全领域研究者的责任和天职。”
“可以再具体介绍一下您所在的孙瑞山教授团队为民机飞行过程中防操作错误和民航管制员‘错忘漏’防控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吗?”记者接着问。
“飞行安全方面,我们团队正在做的工作包括:一是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民机飞行安全中的因素影响机理研究’,项目围绕‘驾驶舱人为差错’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仿真对驾驶舱人为差错的机理、演化规律以及探测和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国际上新兴的人为差错预测和防控研究领域以及最新的人为差错适航要求,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民机飞行员人为差错行为分析和探测模型,结构化地定义人的操作行为与操作部件、飞行任务的关联属性,创新实现了‘飞行员操作行为’的数字化表达,构建了国内唯一的民机飞行员操作行为仿真验证系统,为国内外民机驾驶舱人为差错探测研究提供可靠的验证环境,填补了国内外民机操作行为编码领域的空白。团队成果对标国际,着眼未来,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为飞行员差错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与飞机设计单位合作,系统化地开展民机驾驶舱操纵器件防错设计研究,融合‘防错’、‘纠错’、‘容错’等基本原则和方法,首次编制了民机驾驶舱防错设计要求及其配套工具,为提升民机操纵安全性提供了具体工具和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成果已经在C919大型客机设计中初步应用。在空管安全方面,我们首次从眼动追踪角度开展管制员在雷达监视过程中的信息遗忘规律研究,从实证角度为管制员‘错忘漏’防控开辟了一条新路,具有潜在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团队还开展了民航塔台的工效现状评估和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机场塔台工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开展了全国十几座机场塔台的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工作,对我国代表性塔台工效现状进行了摸底,编制了机场塔台管制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填补行业空白。一旦完成,即可开展宣贯,投入使用。”
谈话的最后,靳慧斌博士说:“2015年我国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10年滚动值为0.018,同期的世界平均水平为0.24,中国民航的安全运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我们只是千千万万民航安全守护者中的一员,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打造出了中国民航安全的良好声誉。但是,随着航空运输量的迅速增加和空域的开放,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仍需要刻苦攻坚,在现有安全水平上继续提高才能满足公众对民航安全的期望。”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或许靳慧斌和他在孙瑞山教授团队的同事们的研究项目听起来深奥难懂,但却并非真的遥不可及,因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正在一点一滴地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安全。如果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网络语:“你那么能,你咋不上天呢?”这个团队的研究者或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你负责上天,我负责安全。”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或许靳慧斌和他在孙瑞山教授团队的同事们的研究项目听起来深奥难懂,但却并非真的遥不可及,因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正在一点一滴地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安全。
与美国普度大学科研人员交流
在某机场塔台调研
在朝阳飞行学院做飞行安全体验
指导研究生开展空管人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