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工行业目前面临普遍较为低迷的态势,但这种态势不是失控的,而是积极开展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根据国家部署,在未来几年内,都将是“去产能”和“调结构”。这正是化工行业各企业练内功的好时机,可用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探索“互联网+化工”。本文将就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聚集和使用的资源展开讨论,逐一分析主要资源的特点和使用这些资源的要点,并建议整合资源并加以高效利用的方法。
一、背景
化工行业的“去产能”和煤炭行业完全不同,我国化工行业出现的过剩是结构性的,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如尿素产能过剩,2014年超过8000万吨,约比需求量高1000万吨。尿素属于九类基础化工之一的化肥(我们将基础化工分为化肥、有机品、无机品、氯碱、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农药、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九类)。化肥、烧碱、纯碱的产能都是严重过剩的。但在高端化工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精尖技术的经济化工业产品等等,技术和产能都严重不足。这种结构性的过剩和不平衡,不仅仅是化工技术本身的差距造成的,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有关系。信息化直接作用于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知识管理、内部信息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发策略,是企业改善生产和研发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化工行业企业如希望改变单一化工原料生产的经营模式,转向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是转型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仍不令人满意。很多企业连办公自动化都没有实现,拥有MIS和CIMS的企业属于少数,部署了ERP的企业更是只占极小的比例。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因为我国化工行业企业整体呈现“小”、“散”形态。我国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约有2.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能力有限,对信息化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有的企业即使投入一定资金建设了信息系统,却不能有效开展后续工作,真正把信息系统用起来,维护好。
提升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应用O A、部署E R P,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流程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物流和库存管理等;二是着眼于大数据和知识管理,采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升企业的“智能”,进而提升研发水平;三是搭建信息化供应链,打破上下游信息孤岛,将供应商和客户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互联网+”。
要达到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依赖一两家咨询公司、一两家技术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是远远不够的,化工企业必须做到“以我为主”。在展开战术之前,需要明确战略,而制定战略的基本要素,是现有资源。厘清化工企业现有资源,就成为制定正确战略的前提。有机调配现有资源,更是实现战略意图的必要条件。
二、主要资源
化工行业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资源,包括政策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等。
(一)政策资源
2016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第三章“主要目标”中明确,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要求“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 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关切是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七十二章“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中有相当篇幅涉及安全生产,特别提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监察监管能力等建设”;“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6月印发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第三章“主要任务”的“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动力”部分提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 0 1 6 - 2 0 2 0年)》还倡导:“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通过任务众包、生产协作、资源开放等方式,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协同发展。”
化工行业信息化的政策资源,除了国家制订的各种规划,还包括国际多边机制产生的与信息化相关的共同宣言,此类文件是参与各国制订政策的依据。如2014年9月在南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 P E C)第21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发布《促进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对政策建议和导向十分具体。宣言提出“为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提高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应考虑采取一些措施,包括“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构建新型工业生产体系,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借助信息化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能力,促进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融资等服务”等等。
(二)资金资源
化工行业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大致分三种:企业自有资金、借贷资金、政府资助。
1. 企业自有资金
本文作者对广东的数十家化工企业实地考察发现,各企业情况差异很大,但投入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自有资金的数额,大体和企业经营规模正相关。不仅如此,企业每年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占企业年收入的比例,也与企业经营规模正相关。粗略估计的情形大致为:年收入5000万左右的企业,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自有资金约占年收入的2%,年收入1亿元左右的企业,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自有资金约占年收入的3%,年收入2亿元左右的企业,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自有资金约占年收入的5%,如下图:
这一研究表明,经营规模越大的化工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或重视)程度越高,表现在投入年收入更大比例的企业自有资金来采购I T产品和服务,建设信息化系统。
2. 借贷资金大型国资化工企业获得国有四大银行的贷款的管道通畅,而民营化工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国有四大银行获得贷款很难,它们首选的贷款来源是中小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民间资本。
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国有资本参股民营担保机构,企业贷款的额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靠的企业纳税信息、进销存信息、诚信经营信息等都可被金融机构查询,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级和授信以此为依据,也将扩大企业的融资空间。
企业建立信息化系统可能获得的融资还有来自I T供应商的设备融资。如服务器供应商常常用分期付款或租赁方式为用户企业提供设备。
3. 政府资助化工行业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可能获得来自政府的资金——这部分资金资源可以看作政策资源的货币化。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和人才培训,只要符合申请条件,均可申请相应的技术创新基金、专利申请基金和人才培训基金。
有一些借贷资金虽然不是直接的政府资助,也与政策相关,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为企业创新设立的专项贷款,可为化工行业企业建设或改进信息化系统提供资金支持。
(三)技术资源
在讨论“互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之前,化工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增强信息化水平,专注于为企业自身经营和生产服务的I T技术。随着云计算的成熟,云平台能带来传统信息化方案不具备的特性,并有望降低成本。以下分别分析“技术为生产服务”和“云平台的应用”。
1.技术为生产服务企业经营方面,化工行业企业可能用到的主要技术和应用包括OA(办公自动化)、MIS(管理信息系统)、E R P(企业资源计划)、C R 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应用系统、电子商务、企业门户等。
有的E R P解决方案能够覆盖O A和M I S的大部分功能,本文作者考察的大部分企业,出于便于管理的考虑,都尽量减少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软件系统的部署,常常只有一套O A,或用E R P覆盖部分O A的功能。但由于I T建设的长期性,很多企业会出现系统的堆积,即新的I T系统开始使用时,希望取代的老I T系统还没有办法完全停止运作,造成一定的混乱。
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应用系统首先可以解决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更进一步,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持续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
电子商务和企业门户可谓化工行业企业的标配。电子商务一般建立在第三方平台上,如化工网、阿里巴巴等。企业门户虽然都具备,但发展水平不一,有的企业只有一个静态网页,有的则多管齐下,拥有We b网站、手机网站、微信企业账号、微博企业账号、第三方平台的企业子站等。用户友好是此类信息化应用的要点,如企业门户和电子商务页面之间的互相链接、醒目标识和便捷跳转,统一的会员系统,等等。
生产执行方面,化工行业企业可能用到的主要技术和应用包括C I M 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 E 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生产运营决策指挥系统、供应链协同优化软件等。其中供应链软件可以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即“以我为主”,从企业对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的需求出发来设计,也可以是以伙伴关系为中心的,即“以合作为中心”,从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的效率出发来设计。
生产控制方面,化工行业企业可能用到的主要技术和应用包括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流程模拟、实验室信息管理等。用于生产控制的I T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改善过程动态控制、减少过程变量的波动幅度、增强生产设备运营的稳定性并提高其寿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另外,建设高效可用的信息化系统,化工行业企业还需要基础设施,包括内部网络、网络节点、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和带宽保障机制、数据备份机制、备用电源等。可以分作几个模块:办公I T设备、数据中心、网络通讯、信息安全等,整体考虑,分别设计。
2.云平台的应用随着云计算的成熟,很多化工行业企业开始尝试云平台。如果企业内部IT能力足够整合云计算应用和既有信息系统,加入到云平台的企业常常发现大量内部IT硬件和软件都可以省去,信息化成本和费用明显下降,而协作能力和商业智能表现反而提高。
成熟的云平台可为化工行业企业提供在线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分析等应用服务,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对企业能力建设均有促进。选择云平台时,化工行业企业考量云平台的可用性、费用、与原有IT系统的整合顺畅程度、安全性、数据挖掘功能的丰富度等。
(四)人才资源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必须由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亲自推动实施,同时具备一个完备的信息化人才体系,但该体系中的人才不一定都是企业员工,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的机构或个人。典型的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机构是IT系统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典型的个人包括外部专家顾问、独立CIO等。
无论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化工行业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包括:和企业最高管理者沟通顺畅的信息化负责人,最好是进入企业决策层的CIO;辅助C IO司职咨询和决策的IT顾问、数据科学家等;负责系统建设的架构师、开发者、测试者等;负责系统运维的运维经理、监控员、应急处理团队成员等;负责日常应用的各系统操作员等。
化工行业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结构如下图:
(五)文化资源
要让让信息化为化工行业企业的管理目标服务,企业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了文化资源,才能发挥企业的组织体系、管理机制、企业中个人的积极性等因素的作用,让它们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为此,企业应注重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文化建设。研究发现,在企业领导有“时代感”的化工行业企业,企业内部文件中常常出现“工业4.0”,智能制造,智慧企业,互联网+,大数据,“提升生产效率及合格率、降低库存积压、完善供应链体系、健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手段”等词汇和短语,企业内部文化环境为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准备也较好,体现在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具备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意识,以及运用技术手段促进改进和创新的愿望。
三、资源的整合
上述化工行业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等,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连接的,其中一些,还有重叠,如政策资源可以部分地落实为资金资源,文化资源也部分地来自政策资源并部分地体现在人才资源中,技术资源也是通过人才资源来运作的,等等。如下主要资源关系示意图:
由于资源之间密切相关,除了政策资源,其他各项资源分布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因此,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应制定因地制宜、个性化的资源整合方案。关键之处在于领导重视、需求明确、团队有力、合作者强大、管理有持续性。本文作者对广东省内数十家化工企业的研究支持了上述意见,信息化水平和成效与各项资源的有机整合能力高度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