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信息化

碳减排,ICT价值何在?

作者:孙杰贤
文 | 本刊记者 孙杰贤

2015年12月12日晚,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随着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敲下绿色小锤,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收获丰硕成果——《巴黎协定》正式通过。

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从 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能源困境

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激增是罪魁祸首。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而有复杂的课题。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提交了各自的2030年前的减排目标,我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同时宣布在2030年前到达二氧化碳的峰值年份。

整个社会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根据施耐德公司的预测,三大全球化趋势正在推动能源需求不断上涨:城镇化、数字化和工业化;在未来40年里,能源需求将会翻番。

到2050年,世界城市地区将新增25亿人口,66%的全球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对基础设施、交通和公共服务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10个增加到了目前的28个,并且将在2030年达到41个。而在数字化方面,未来5年内,500亿新的设备和“物件”将实现互联。 这都这意味着庞大的能源消耗需求。工业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即便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减排政策,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使用量仍将至少增加50%。

这么一来,我们就陷入了能源困境。一方面,在未来40年里,能源需求差不多将会增加1.5倍——源自能源使用权以及城镇化、数字化和工业化三大趋势这两项双重挑战。不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保证全球气温上升在可控范围内,以免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为满足能源需求增加1 . 5倍,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的双重需求,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能源使用效率必须提高3倍。唯一可行的解决之道是将能源、自动化以及ICT技术结合起来使得能源价值链更为智能,更具可预测性,从而最大程度上驱动能源和过程优化。

1.5Gt的碳减排

“I C T技术二氧化碳减排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英国电信集团公共及政府事务主席拉里.斯通(Larry Stone)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ICT技术直接优化能源传输和管理,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比如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一是通过对一些关键经济领域的商业模式再造从而达到减排的作用,比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和远程医疗等。”

先看智能电网的例子。在输电侧,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量测和通信技术,可以实时地获知线路运行情况,对输配线路进行及时的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治理谐波、电压波动、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还能对非正常运行负荷进行有针对性的关停,保证线路的最高效传输,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能质量。在用户侧,智能电网可以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各种必要信息,如当前和历史电能消费、消耗的电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时需求、同期电价、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等等。用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重新制定用电计划,减少电能消耗。

再看一组数据。根据滴滴出行联合其它机构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2015年,通过快车拼车和顺风车两个产品,滴滴日均为城市减少114万辆车出行;而减少出行的这114万辆车,能节省5.1亿升汽油燃烧,减少1355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多种11.3亿棵树的生态补偿量。

ICT技术对于碳减排的价值显而易见。但是前面也提到,ICT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加速了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但拉里.斯通表示不必担心,他说:“基于欧盟排放曲线轨迹的预测,如果2030年为时间点,由ICT技术带来的碳排放的减少总量是其碳排放总量的19倍。而且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ICT本身的碳足迹会进一步减少,从2020年的2.3%降低到2030年的1.97%,也就是说ICT技术、设备乃至产业会变得越来越绿色。”

根据埃森哲和英国电信联合发起的一份有关ICT在欧盟实现碳减排目标中潜能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ICT技术将帮助欧盟实现1.5Gt的碳减排,这相当于英国当前碳足迹的3.7倍,其中智能制造、智能建筑和智慧能源这三大领域带了贡献最为突出。“数字化程度高的国家将会从中收获更多利益。” 拉里.斯通说。

 

上海:探索推进数据交易市场合规有序发展

着力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抓住大数据发展新机遇 推动大数据健康发展

城市群一体化 确应“以小见大”

E级计算,仍面临难以逾越的高墙

API管理将成下一个“角斗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