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州海珠 510000)
摘要:唯美多姿的意境,贴近学生的心灵,体现课堂的实效,这就是语用下的审美课堂。挖掘文本的审美因素,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实施审美教学的根本。《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之作,文章虚实结合,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以此文为例,对小学语文高年段语文教学中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初探和研究,重在推动小学高年段语文审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语文审美课堂
审美课堂,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相互传递情感与美感信息,体验审美真谛的语文课堂。它是教学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想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保证。在实施审美教学中,应该以导读为根本,以情感为经,以语言为纬,这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
【背景与问题】
纵观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材,课文中饱含着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展示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蕴藏着优美深邃的意境,这些都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立足于文本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质。
目前,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文采飞扬的语文课变成了解析课;学生可能掌握的“基本语文知识和基本语文技能”,推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享受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如何在小学高年段构建语文审美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课例,初步探讨关于构建小学高年段语文审美课堂的策略。
【事例与点评】
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C、饥饿----可怜
师:寒冷、恐惧,就是这样小女孩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你还从课文的第三、四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出示句子三):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①生谈感受。(板书“饥饿”)
②师:我想采访一下你们,大年夜你们都是怎么过的?生畅所欲言。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记录了这些方面。
(出示):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和邻居的孩子在街上放烟花
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和家人坐在暖烘烘的家里看春晚
和亲戚朋友一起逛花市
师:你们有话要说吗?
……
师:安徒生用上对比的写法,让我们对小女孩的遭遇有了更深的理解。看看课文的第四段,你还找到哪些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出示句子四):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①抓住“冷”字,感受小女孩身体的冷,以及人情的冷。
②师:大年夜,小女孩蜷缩在冰冷的墙角,路上的行人,没有人看她一眼,没有人给她帮助,她有家不敢回,爸爸会打她。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
师:我们不得不说----
(出示句子):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读。
本课例中,抓住“可怜的小女孩”一句,引领学生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执教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没有得到极大的唤醒,难以跟随安徒生笔下的情感主线,真切地感受课文中小女孩的命运,语言艺术的美感也就把握不到。
【分析与研究】
“审美的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①
语文教学变成欣赏的过程,变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一、创设情境,唤起审美注意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使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
揣摩语言,构造情境
教学语言是创设审美情境的基础,有了语言的渲染,学生会很快地进入审美心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例片段,学生感受小女孩在大年夜孤零零一个人行走在街头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出示图片,把自己当做小女孩,把当时小女孩行走在街头时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把原本普通的文字却变得灵动起来,仿佛置身其间,为小女孩的命运而叹息。
反复对比,感悟情境
大年夜小女孩没有吃,没有穿,孤零零地走在街头,相反出身在上流社会的孩子们,却在父母的怀抱中,在众多的礼物中度过美好的大年夜。这种社会环境的反差是学生审美注意的焦点。教师可以创设三层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反复对比,深切地感悟小女孩生活的不幸。
一层对比:在中国,孩子们,你们在大年夜是怎么度过的?二层对比:而在丹麦,寒冷的大年夜,家家户户的小孩们都在做什么?三层对比:冰天雪地的夜晚,小女孩行走在街头,回想以往的童年生活,回想每年的大年夜,她是怎么度过的?通过这样层层创设情境,把小女孩命运的不幸更真实地反映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激发他们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进一步体会安徒生创作的意图。
二、多元感悟,激发审美创造
构建小学高年段语文审美式课堂,应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以各种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自读、自悟,尊重他们的内心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很快投入到语言实践的活动中去,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
品味语言,再造审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就要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好句,句意中去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卖火柴的小女孩》---“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这个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冷”字,联系上下文读出两层意思---社会的冷漠和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冷漠带给小女孩的是嘲笑、侮辱;家庭的冷漠带给她的是满身的伤痛。紧扣“冷”字,把这种感情色彩通过自身的生活实际,再造“冷”字的凄美。
想象体验,创造美感
亚里士多德审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净化”。他认为,最大的快感是“自我觉识”,即人在审美观照中,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看到自己的理性、道德、才能和智慧。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你能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把卖剩的火柴带回家里,她的父亲又会怎么说她?小女孩又会怎么想?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于是在朗读声中学生们表露出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给学生开辟想象的通道。在一次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审美创造中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维的碰撞。
【引申与思考】
小学高年段语文审美课堂构建,应立足于文本与学生,努力把语文教学变成享受、欣赏的过程,变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能获得愉悦感,获得对他们人生价值的感悟,教师也获得满足与幸福。当然,审美感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熏陶引导,语文教学才能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
参考文献:
①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②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③徐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济南:曲阜师范大学.2008.
④张雪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济南: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