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谭少华 彭慧蕴
谭少华 / TAN Shao-hua

彭慧蕴 / PENG Hui-yun

摘要: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是引发人群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已有众多学者探讨了城市公园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积极影响。通过对重庆市4个袖珍公园样本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因子主要包括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设计性因子和环境性因子4个公共因子,其中自然性因子起到了缓解精神压力的主要作用。通过对公共因子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今后规划设计出更符合人群精神需求的袖珍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袖珍公园;缓解精神压力;因子分析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8-0065-06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12-21;

修回日期:2015-04-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478057、51278503)共同资助

Abstract: The accelerating of the pace of modern urban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of competition press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mental disease, and many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urban park alleviating stress of huma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our vest-pocket parks samples in Chongqing, this study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common factors, namely naturalness factor, perceiving factor, designing factor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 which could affect vest-pocket park alleviating stress of crowd. The naturalness factor played a main role to alleviate stress. Analyzed by the impact of common factors to alleviate stress, this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planning of vest-pocket park to alleviate stres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vest-pocket park; alleviating stress; factor analysis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远离自然环境的现代城市生活,是引发失眠、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1-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跃居首位,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3]。现代城市人群迫切需要缓解精神压力的生活空间和场所,遏制精神疾病盛行。国外已有大量研究围绕自然环境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展开,乌尔里希(Ulrich)提出的心理进化模式(Psychoevolutionary Model)、压力缓解理论(Stress reduction theory)和卡普兰(Kaplan)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自然环境在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的作用及机理,证实了自然环境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4-6]。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城市公园绿地,特别是靠近人们生活居住地的城市公园绿地,已成为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重要场所[7-8]。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大型公园绿地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方面[9],可喜的是,近来袖珍公园在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方面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关注[10]。

袖珍公园常呈斑块状散布在城市中,是可供人们自由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面积小,可达性强,使用频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城市公园绿地的良好补充[11],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与自然环境接触的需求。人们已认识到袖珍公园有助于缓解人群精神压力。针对袖珍公园定量化评估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如草坪、乔木和灌木)是缓解精神压力的重要因子[12]。并且,诺德(Nordh)等学者使用眼动跟踪技术进一步发现,自然景观(如乔木、灌木和水体)与袖珍公园缓解精神压力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更多的人工景观(如硬质铺装、台阶和建筑)则呈负相关关系[13]。同时,人们逐步认识到袖珍公园缓解精神压力绩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园环境景观特征的种类、数量和布局[14],不同植被类型和绿化种植会对人群产生不同的体验效果[15]。据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环境景观特征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缓解精神压力的潜在因子以及关键特性因子,查明缓解精神压力的袖珍公园环境景观特征,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袖珍公园尚无明确定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所研究的袖珍公园主要为我国城市绿地分类中的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其规模在0.04~1.0hm2,可以灵活机动地渗透到城市中,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按照袖珍公园在城市中所处位置的差异,一般可分为游憩型、居住型、工作型和交通型。重庆特有的山城地理环境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建设用地局促,重庆市主城区分布着大量的袖珍公园,并且这些袖珍公园的使用频率高,特征鲜明,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主城区袖珍公园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1 研究方法

研究分为2个阶段进行,第1个阶段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踏勘以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评价因子的确定;第2个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人群评价信息,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分析,获得影响人群精力恢复的潜在因子与公园景观环境特征的关系,最终完成对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评价。

1.1 影响因子的确定

研究选取重庆大学20名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和袖珍公园中30名使用者为对象,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您认为公园的哪些环境因子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哪些环境因子不利于缓解精神压力”等主观问题;同时,收集受访者“愿意在公园开展哪些活动”来缓解精神压力的开放式判断。

调查结果显示,在公园环境因子方面,受访者共提到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效果的词组137个(图1),不利于缓解精神压力效果的词组147个(图2)。根据相关论文并结合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对这284个词组进行归纳分类筛选,最后确定16个影响公园对人群精神压力缓解效果的评价因子,包括植被覆盖面积、树荫覆盖面积、乔灌木数量、休息设施数量、植物种类、植物色彩、水景观赏性、景观丰富度、休息设施舒适性、休息设施的朝向、空间氛围性、空间私密性、空间安全性、环境卫生度、周边交通干扰性、周边环境隔离度。在公园活动类型方面,受访者指出“缓解精神压力的活动类型”共涉及描述词组134个,可归纳为放松和思考、观赏植物、阅读和写作、聊天、吃喝、听音乐以及散步和活动7个类别(图3)。

1.2 调查数据获取

本研究选用幻灯片评价方式,使用4个袖珍公园的照片样本制作同比幻灯片进行问卷调查。照片样本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袖珍公园,分别位于重庆主城区的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以及交通干道旁,面积在500~3 000m2,每个公园用6张照片拼成一张幻灯片(其中2张照片从公园2个主要入口捕捉公园的整体面貌,3张照片近距离拍摄公园内的环境景观设施,1张照片展现公园的周边环境),使照片观察者能对每个公园及周边环境有一个整体印象。照片样本都在2014年10月中旬—2015年3月初类似天气条件下收集,且尽量用同样的方式展现每个园区的组成特征。

研究选取重庆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2所高校处于考试期间或者找工作期间的150名学生作为受访对象。评价开始前首先对受访者进行调研方法的说明,然后让这些因学习或工作压力导致精神疲惫的人群,分别观看所选择公园的幻灯片,每张幻灯片停留2min,设想袖珍公园哪些影响因子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随后,让受访者根据每个公园的幻灯片所显示的环境情景,按照所给定的调查量表独立作出评价。

调查量表共涉及前文确定的16个评价因子,采用表1中列举的形容词进行评价,评价尺度采用李氏5级分值进行评定: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量级,分值依次为2分、1分、0分、-1分、-2分。请受访对象分别对4个公园的16个因子进行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当场填写并即时回收,获得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达100%。

2 评价结果与分析2.1 因子分析适宜性判断

因子分析法主要目的是从大量现象数据中,抽出潜在的共通因子即公共因子,通过对这几个公共因子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全体数据的内在结构。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各变量因子之间彼此相关且绝对值较大并显著。研究采用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表2)得出KMO值是0.726,说明该数据样本充足,适宜作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也说明该数据适宜作因子分析。

2.2 因子数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将原有相关性较高的评价因子转化成彼此独立的公共因子。表3为转化后的因子提取结果,以特征值大于1为提取基准,提取因子数为4,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3.293%,效果明显,能够解释变量的大部分差异,并且说明这4个因子是有意义的。

2.3 因子轴的提取与命名

通过表4可以观察得出因子轴构成的尺度,并确定本研究提取的4个公共因子。4个公共因子包含16个评价因子的物理负荷量及主要特征,对其命名时应考虑其准确性和兼容性。

因子轴Ⅰ的评价项目中,因子载荷系数在0.54以上的有5组,分别是植物色彩、植被覆盖面积、乔灌木数量、植物种类及水景观赏性。这5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内自然景观的组成数量和种类,故将因子轴Ⅰ命名为自然性因子。

因子轴Ⅱ的评价项目中,因子载荷系数在0.48以上的有5组,分别是空间私密性、空间氛围性、景观丰富度、空间安全性及树荫覆盖面积。这5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整体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主观感受,故将因子轴Ⅱ命名为感知性因子。

因子轴Ⅲ的评价项目中,因子载荷系数在0.63以上的有3组,分别是休息设施数量、休息设施舒适性及休息设施的朝向。这3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内休息设施数量、舒适性和观景性的相关设计,故将因子轴Ⅲ命名为设计性因子。

因子轴Ⅳ的评价项目中,因子载荷系数在0.62以上的有3组,分别是周边环境隔离度、周边交通干扰性及环境卫生度。这3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内外环境的影响因素,故将因子轴Ⅳ命名为环境性因子。

2.4 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公共因子分析

上述研究提取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4个公共因子,其中自然性因子在总方差中的贡献率最大,感知性因子、设计性因子和环境性因子的贡献率依次减少。结合开放式调查的访谈结果,对公共因子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2.4.1 自然性因子影响分析

研究可得,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中,自然性因子的影响力最大,其贡献率达到18.724%,这与前文提到的诺德(Nordh)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如草坪、乔木和灌木)都是精力恢复可能性的预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性因子中“植物色彩丰富—单调”的值最高,其次是“植被覆盖面积多—少”,自然性因子的表达通过自然景观(包括草坪、乔木、灌木和水体)的色彩、种类以及数量的共同表现加以实现。在访谈中受访者提到有助于缓解可能性的词组归纳中(图1),自然性因子的词频明显高于其他类别;不利于缓解可能性的词组归纳中(图2),“少量的树和草”以及“大面积硬质铺装”排到了前2位。同时受访者认为在自然景观良好的公园中“放松和思考”以及“观赏植物”更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问卷调查中位于商业区的公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图4),植被覆盖面积较多,且位于滨湖地段,在视域范围内有可观赏的水景,因此,在4个公园中它的自然性因子评价最高;位于办公区的公园植物种类和色彩较为丰富(图5),且乔、灌木数量较多,因此其自然性因子评价也比较高;位于居住区的公园硬质铺装面积较多,以及位于交通干道旁的公园植物种类单调,两者的自然性因子评价较低。

2.4.2 感知性因子影响分析

在感知性因子中,“空间私密性强—不强”的值最高,其次是“空间氛围安静—不安静”,感知性因子的表达通过人们对公园环境景观所带来的主观感受(私密性、氛围性、丰富度、安全性和遮阴面积)的共同表现加以实现。由于人们在缓解精神压力的活动中,喜欢“放松和思考”“阅读和写作”“听音乐”等私人活动,同时在访谈中受访者提到“空间私密性不强”以及“噪声多”的环境不利于缓解精神压力,因此公园环境景观设计应注重私密性和安静空间氛围的营造。感知性因子中的“景观丰富—单调”和“空间安全性好—不好”所带来丰富度和安全性的空间感受,能够吸引人们驻足停留,或花更多时间在公园休息和活动,从而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另外,由于重庆夏季气候炎热,树荫覆盖面积更大的公园更受人们青睐,并且通过树荫的合理布局亦可营造出更加私密安静的空间氛围。问卷调查中位于居住区的公园通过绿化隔离和景观构筑物的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休憩空间(图6),具有较好的私密性和安静氛围,因此,在4个公园中它的感知性因子评价最高。

2.4.3 设计性因子影响分析

在设计性因子中,“休息设施数量充足—不充足”的值最高,其次是“休息设施舒适性好—不好”,设计性因子的表达通过对公园内休息设施的数量、舒适性以及观景性设计的共同表现加以实现。休息设施的合理设计可以有力地支持人们在公园“放松和思考”“阅读和写作”“聊天”以及“吃喝”等活动。精神疲惫的人群往往对舒适性有着更敏锐的感受。同时,休息设施朝向的景观性的好坏也决定了人们在公园中停留时间的长短,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坐在能看见优美自然景观的休息设施处。问卷调查中位于商业区的公园采用的木质树池座椅舒适性较高,且原生态材质让人们更亲近自然,因此其设计性因子评价最高(图7),位于交通干道旁的公园采用的大理石长凳比较坚硬和冰凉,且对向布置在园路两侧,朝向的景观性比较差,其设计性因子评价最低。

2.4.4 环境性因子影响分析

在环境性因子中,“周边环境隐蔽—显露”的值最高,其次是“周边交通干扰小—大”,环境性因子的表达通过公园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的共同表现加以实现。访谈中多数受访者提到“周边交通干扰大”“环境卫生不好”以及“周边不和谐的景观”不利于缓解精神压力,说明受访者希望在一个相对隔离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下进行精力恢复活动。问卷调查中位于交通干道旁的公园与干道之间的绿化隔离较稀疏,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为主(图8),因此受周边交通干扰较大,在4个公园中它的环境性因子评价最低。

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

本研究以缓解人群精神压力为出发点,通过访谈、调研和分析人们对袖珍公园的满意度评价,得出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主要是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设计性因子和环境性因子。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如花草、乔木、灌木和水体等)的色彩、种类和数量在公园缓解精神压力效果的评价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相应的非自然景观(如硬质铺装)面积过大则与缓解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可以说,自然性因子起到了缓解精神压力的主要作用;感知性因子方面,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性强、氛围安静、景观丰富以及安全性好的空间有利于人群缓解精神压力,人们特别青睐氛围安静的私密性空间,因此在本来面积不大的公园中设计相对私密的空间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性因子方面,休息设施的数量、舒适性和朝向的景观效果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更倾向于在公园中独自休憩以缓解精神压力,因此需要充足并舒适的休息设施;环境性因子方面,通过丰富的绿化搭配与景观设计,将公园与周边环境隔离,不受周边交通干扰,并提供干净卫生的公园环境,这些因素都为人们更好的缓解精神压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建议

通过对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影响因子的评价研究,为规划设计能更大发挥心理恢复功效的袖珍公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3.2.1 让人群最大化地“接触自然,乐享自然”

基于人群缓解精神压力对自然性因子的需求,公园环境景观设计应更注重自然景观的设计,在面积不大的区域里,使人们能最大化地“接触自然,乐享自然”。在重庆主城区袖珍公园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街头绿地规划成不可进入的绿地景观,虽然栽种了许多树木和草坪,但是人们匆匆路过利用率并不高。针对袖珍公园面积小、可达性高的特点,利用城市中的零星地块,广泛渗透到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和交通干道旁,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公园在保持内部相对私密和安静的同时,临街一侧的界面应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入口的植物景观和铺地的设计应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应从植物色彩、种类和数量几个方面创造出富于变化、层次丰富的环境景观;种植能吸引鸟类的植物,设计喷泉、叠水等小型水景观,鸟鸣和流水声能减少外部噪声创造安静舒适的声环境;选择材质舒适的休息设施并搭配合适数量为人群提供放松、阅读、休息的场所;选择休息设施合理的布置形式或可移动座椅来满足人们希望独自坐着观景或者社交的需求;通过对照明设施的精心搭配满足私密性和安全性的双重要求。根据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合理设计,使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袖珍公园,乐享自然。

3.2.2 根据公园的不同类型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不同类型的袖珍公园,由于在城市中所处位置不同,服务的人群也有所不同,面对不同人群缓解精神压力的差异性,公园的环境景观也应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访谈中不同类型公园的受访者对于“愿意在公园开展哪些活动”来缓解精神压力的回答具有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公园环境景观设计时,根据本研究影响因子的评价结果,结合不同类型公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比如,游憩型公园的自然景观可以与周边商业区的特色结合起来形成各种主题景观,公园的入口应与商业区的主要道路、广场结合布局,使人们更愿意进入公园放松休息;居住型公园使用人群广泛,精力恢复的活动内容较多,因此公园应在有限范围内合理分区,满足人们对私密性的不同需求;工作型公园主要服务于周围商务办公人群,紧张工作的间隙来公园放松、用餐或者交谈等,可移动桌椅能满足独坐或围坐等多种需求;交通型公园的人群以步行通过和短暂休憩为主,自然景观应具有空间连续性和层次性,通过乔灌木的合理搭配阻挡周边交通带来的视线和噪声干扰。

4 结语

本研究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公园环境景观因子进行量化分析,所得结果证实了相关学者定性研究的结论,并进一步在影响精力恢复的因子中提炼出关键特性因子,并对这些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所得成果对于今后规划设计出更符合人群精神需求的袖珍公园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对象都是大学生,尽管有研究表示,学生与非学生团体所做的环境评价结果高度一致[16],但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恢复性活动的选择有所不同,所得结论也会有所偏差。未来研究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袖珍公园的特点和使用人群的差异性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同时,基于评价结果对公园环境景观设计细节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注: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

参考文献:

[1] Velarde M D, Fry G, Tveit M. Health effects of viewing landscapes-Landscape types i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7, 6(4): 199-212.

[2] 谭少华,郭剑锋,赵万民.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4):55-60.

[3] 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R]. Geneva: WHO, 1999.

[4] Ulrich R S. View through a window may influence recovery from surgery[J]. Science, 1984(224): 420-421.

[5] Kaplan S.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5, 15(3): 169-182.

[6] Maas J,Verheij R A. Are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used in primary care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Netherland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7, 6(4): 227-233.

[7] 谭少华,李进.城市公共绿地的压力释放与精力恢复功能[J].中国园林,2009(6):79-82.

[8] Stigsdotter U K, Ekholm O, Schipperijn J, et al. Health promoting outdoor environments-Associations between green space, and heal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tress based on a Danish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urve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0, 38(4): 411-417.

[9] Nordh H, Stby K. Pocket parks for people-A study of park design and use[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3, 12(1): 12-17.

[10] Peschardt K K, Stigsdotter U K. Associations b e t w e e n p a r k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e r c e i v e d restorativeness of small public urban green spac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3,112: 26-39.

[11] 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4):47-53.

[12] Nordh H, Hartig T, Hagerhall C M, et al. Components of small urban parks that predict the possibility for restoration[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9, 8(4): 225-235.

[13] Peschardt K K, Stigsdotter U K, Schipperrijn J. Identifying Features of Pocket Parks that May Be Related to Health Promoting Use[J]. Landscape Research, 2014(ahead-of-print): 1-16.

[14] Robinson N. The planting design handbook[M].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4.

[ 1 5 ] D e e C . F o r m a n d F a b r i c i n L a n d s c a p e Architecture: A Visual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Spoon Press, 2001.

[16] Stamps A E. Demographic effects i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1999, 14(2): 155-175. (编辑/王吉伟)

作者简介:

谭少华/1963年生/男/湖南邵阳人/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重庆 400044)

彭慧蕴/1985年生/女/四川绵阳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重庆 400044)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及影响因子

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建立城市绿地植物固碳量计算系统对于营造低碳景观的意义

试论村落生态单元景观要素的形态模式

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研究

让孩子们更安全地嬉戏——德国户外儿童游戏场安全标准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