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游

坐地铁 游北京(六)

作者:文·图/刘頔

北京地铁2号线是全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沿原北京城池内城而建。该线全长23.1千米,共设18座车站。地铁2号线好似一部珍贵的古籍,泛黄的纸上记录着古都北京的故事。乘坐列车,仿佛沿北京内城行走,穿越到往昔的城门,亲见九门走九车的历史画面;感受正阳门的恢弘,领略德胜门的旌旗;在曾负重任的日月祭坛,见证神圣的祭祀典礼;抵达矗立在中轴线北端的钟楼鼓楼,聆听昔日的晨钟暮鼓……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部古籍也增加着新页,继续书写着首都北京新时代的篇章。

文·图/刘頔



1天王殿外望白塔。

2蓝天下白塔掩映在层层殿宇中。

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

4设计者阿尼哥雕像。

阜成门站

阜成门是老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之一。元朝时称平则门,是元大都西城墙最南边的城门。旧时门头沟出产的煤是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煤车都要从阜成门进城,故有“阜成门走煤车”的说法。由于“梅”与“煤”同音,亦有“阜成梅花报春暖”之说,取平安祥和之意。

象征民族团结的古塔 妙应寺白塔

在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其内高耸的白塔总会吸引过往行人抬头仰望。洁白无瑕的古塔给人以庄严宁静之感,仿佛只是看看,浮躁的心便可沉静下来。

这座白塔名为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是北京现存最大、年代最早的元代喇嘛塔。其设计者是供职于元朝廷的尼波罗国人(今尼泊尔人)阿尼哥。白塔高51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为圆形白色覆钵体,上肩略宽,外形硕壮、光洁,无佛像、昭光门等装饰,显得纯净、稳重。相顶冠以铜制华盖,周围悬挂着流苏和铃铎,在微风的轻拂下,好像还能听到阵阵清脆的铃声,宛若天外之音。望向白塔,洁白的塔身与金色华盖、宝顶在蔚蓝的天空下交相辉映,庄严巍峨。

白塔所处的妙应寺,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塔寺,其原名为大圣寿万安寺,是元大都城内的巨刹之一。在修建白塔的第八个年头即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忽必烈便命人以白塔为中心建了这座大圣寿万安寺,这里便成为了皇室在京师进行佛事活动的中心,亦是最早译印蒙、维文佛经的场所。白塔寺的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大觉宝殿、七世佛殿、三世佛殿、天王殿等。

步入白塔寺,首先抵达的是大觉宝殿,这是寺院正殿。原供奉三世佛像,即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现此殿陈列“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全面细致地展现了藏传造像艺术的发展脉络、工艺技巧和艺术特点。

后方的七佛宝殿内原供奉“过去七佛”,现供奉移自护国寺的元代整樘楠木三世佛像,屏风后供奉叶衣佛母像,两侧供奉明代18尊铜鎏金护法像。墙壁上挂着的牌子上介绍了元代先后营建的三座气势恢宏的都城——元大都、元上都和元中都的概况,展现了它们在历史进程中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继续向前到达的三世佛殿内,正面供奉三世佛像,上悬乾隆御笔“具六神通”匾,西墙前供奉清代释迦牟尼佛,东墙前供奉明代毗卢遮那佛,东西两侧墙上悬挂八幅清代唐卡。据说,此陈设为清乾隆时期的设置,能一直保留至今,实属难得。天王殿的正面供奉弥勒佛坐像,后为韦陀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像。

妙应寺白塔历经700多年的岁月更替,见证着多代王朝的兴衰,现在不仅成为了北京历史文化的标志、中国喇嘛寺塔的艺术典范,更因其设计者而成为了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可以说这是一座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白塔。

TIPS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售票时间:09:00-16:00。

门票:20元。


“尚白总依商帝色”月坛公园

月坛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南礼士路西侧,月坛北街以南。月坛又称“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每年秋分的亥时,皇帝祭祀月亮和二十八星宿的地方。作为中心建筑的月坛祭坛,现在已经不知所踪了,只剩斑驳的墙壁残留着昔日的记忆。曾经的祭坛坛高1.5米,面积13.3平方米,平面为方形,由白石砌成,看上去小巧玲珑。与日坛的红色基调相对,月坛的基调是白色的,祭祀的时候皇帝穿纯白袍服,文武百官也均着白色礼服。除此之外,祭器也是白色的,就连祭祀当天演奏的乐器也被涂成了白色。每隔三年,由皇帝亲祭,其余便派遣武官代祭,直至清末坛庙渐渐荒废。

走进月坛北天门,首先看到的便是钟楼,原楼内的明代大钟现存于大钟寺北京古钟博物馆。而神厨、神库、宰牲亭、钟楼、祭器库、乐器库、具服殿等建筑,一些透过高墙可以隐约看见,一些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了。月坛公园曲径通幽,建有许多亭台长廊,若不是这些亭榭均以“月”命名,也许很难想象眼前这有些萧条的地方曾是重要祭坛,曾与“有阴晴圆缺”的明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TIPS

门票:成人1元;学生0.5元。



1依稀可循的月坛祭坛。

2月坛北天门。

3园中邀月亭。

4园中静月轩。

5陈列的书籍、照片展现鲁迅的一生。

6院中鲁迅雕塑。

朝花夕拾读鲁迅 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这条幽静胡同内有一个四合院,院中央伫立的鲁迅雕像,告诉着人们这里的故事是围绕这位中国文学巨匠展开的。在博物馆的陈列厅内,以时间为脉络,鲁迅所处地点为线索,全面介绍了他的一生。从幼时在绍兴家道中落,倍感世态炎凉,到在日本求学时,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民;从在北京发表撰写小说、杂文,揭露封建制度非人道、虚伪的本质,到与许广平定居上海,最终积劳成疾走完跌宕的一生。配合着鲁迅或激昂或质朴的文字、珍贵的老照片及书籍手稿,令人们更深入地走近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北京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鲁迅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来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学习鲁迅的文学,感悟鲁迅的人生。

TIPS

开放时间:09:00-16: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需持身份证入馆。




1夜幕下的金融街。

2夕阳余晖下的中国人民银行。

3高楼大厦中的古朴都城隍庙后殿。

4夜晚的复兴门。

复兴门站

复兴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启用复兴门这个名字,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沿用至今。复兴门是西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复兴门桥亦是北京最早建立的现代立交桥。

金融机构聚集地 北京金融街

在西二环路东侧,有这样一条街,它南起长安街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产权交易所、中国银监会等众多金融机构均汇集于此,实不负“金融大街”之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总部大楼就坐落于北京的金融街,于2016年1月17日上午正式启用。亚投行的开业,意味着全球迎来了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张运营,未来国际经济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高楼林立的金融街上,一座古朴的中式建筑显得与周遭的景致格格不入,朱红色的墙壁,白色的石碑,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门口放置的一块石牌上写着的“都城隍庙后殿(寝祠)”,告诉好奇的人们这里曾是祭祀的庙宇。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也许这里也曾香火鼎盛,人来人往,传言也曾遭遇过大火,经历了百年的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今伫立在众多金融机构中残缺的都城隍庙,继续守护着这座城市,给这条现代、高端的大街增添了些许古韵,些许宁静。

TIPS

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产权交易所、中国银监会等。




1著名老店荣宝斋。

2书香气息浓厚的中国书店。

3荣宝斋门口悬挂着毛笔,更添文化气息。

4连接东西琉璃厂的廊桥。

和平门站

和平门建于民国时期,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为和平门,位于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

墨香四溢的文化街区 琉璃厂

北京有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东西走向,长约1公里,东起延寿街,西至东椿树胡同,以南新华街为界分为东街和西街。在这里有许多品牌老店,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到处充满典雅的文化气息。然而,它却有一个看似与这些关系不大的名字——琉璃厂。

琉璃厂的故事还要从辽代说起,当时这里只是城郊的一个名为“海王村”的小村落。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要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便成为了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直至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修建外城以后,这里变为了城区,这便不再适宜烧窑了。虽然官窑迁走了,但“琉璃厂”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清代,从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琉璃厂逐渐成为了以经营书籍为主的街市,天下书肆与文人雅士汇聚于此,文房四宝业随之发展起来,商铺林立,名品云集。时光流逝,近千年过去了,如今的琉璃厂有200余家店铺,荣宝斋、戴月轩、一得阁、清秘阁等一批中华老字号成为了琉璃厂的代表和标识。

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要属荣宝斋了,曾有人说,琉璃厂是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的。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为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而更名为“荣宝斋”。清朝末年,文人墨客常聚于此,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荣宝斋最著名的要数木版水印和复制品。其木版水印技术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术为一体,使水印品的艺术更臻完善,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赞许,荣宝斋亦成为了琉璃厂的标志之一。

如今吸引众多收藏家及游客的琉璃厂,也曾有过萧条的情景。民国时的琉璃厂,书店、古玩等业已经衰落,正如《故都竹枝词》中所云:“阅肆张罗雀掠门,海王村果静如林。空闲海估尊哥定,待价千年画宋元。”一片凄清之景。

现在琉璃厂恢复了昔日的繁荣,主要经营书籍、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等。闲暇时光漫步文化街,感受书香、墨香气息的同时,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是淘到珍贵的藏品,也许是交到知己好友,交流传统的民族文化。

TIPS

著名老店:中国书店、荣宝斋、戴月轩、一得阁等。




1仰望正阳门箭楼。

2城楼内展厅介绍了昔日的前门风俗。

3恢宏的正阳门城楼。

4商铺林立的前门大街。

5-6前门大街上的老北京元素。

7前门大街。

8大栅栏里的“狗不理”。

9都一处门口的雕塑。

10老字号云集的大栅栏。

前门站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在明清时代有着崇高的地位。正阳门箭楼只有在皇帝祭天或出巡时才会开启,故有“正阳门走龙车”之说。正阳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现在前门多指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其前面的珠市口、大栅栏等地。

九门之首 正阳门

明清北京城的城门很多,民间曾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正阳门,是内城的正南门,名字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这座城门可谓是九门之首,不仅位置显要,而且规格最高,箭楼门洞在古代更是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比起正阳门之名,也许更多人耳熟能详的是另一个称谓——前门。明清时期,正阳门是官方的称谓,由于其位于紫禁城与皇城的正前方,老百姓便俗称其为前门。当时正阳门和前门都是指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在内的一组完整建筑。1915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城楼和箭楼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单体建筑,此后,再提到“前门”时,越来越多的就专指正阳门箭楼。现在“前门”一词也被用做地名,泛指以正阳门箭楼为中心的一片区域。

如今来到前门地区,放眼望去,正阳门仅存的城楼、箭楼两座主体建筑南北并列,巍峨高耸,庄严宏丽,承载着北京这座古都百年来或绚烂或辛酸的时光印记。箭楼位于城楼的正前方,面向城外的三面均开设有箭窗,用于对外防御射击。楼下开拱券式门洞,设有双重大门,明清时期,只有皇帝出巡或郊祀时,大门才会开启。现今,虽然无法登上箭楼,但从门洞下穿过,能感受到些许昔日皇帝的崇高礼遇。

正阳门下,抬头仰望这历经百年风霜的城楼。坐落在砖砌城台上、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三滴水檐歇山式的重楼建筑,气势庄严恢宏。登上正阳门城楼,向远处眺望,好像穿梭时空,同守城将领一起登高瞭望,指挥作战。城楼里,现作为一个展示馆,述说正阳门的历史文化。一层简要介绍了正阳门的基本情况,包括形制、职司等。皇帝南巡的画轴则形象地展现了正阳门的另一个职责。由于正阳门位于宫城和皇城的正前方,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其在封建帝王时代,除具有城门的军事防御和交通往来的功能外,还兼有向内“仰拱宸居”、向外“隆示万邦”之用,因而成为一座礼仪之门。跟随画轴,自己仿佛成为随扈的人员之一,跟随帝王南下巡察,身临其境地感受属于古代帝王的独有排场。二层讲述了正阳门600年的沧桑岁月,回顾了老北京前门一带热闹的市井生活,将人们带入昔日的时光,耳边好似回响着小贩的吆喝声、百姓们谈天说地声,一幅热闹的场景展现在眼前。三层、四层为临时展厅,展示的内容并不固定。

正阳门,经历了百年或辉煌灿烂,或雨打风霜的过往,如今仍巍峨伫立,继续守护着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城,书写着下一个百年的故事。

TIPS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门票:成人20元,学生10元。

免费讲解时间:10:00;14:00

语音导览租赁:租金20元,押金100元。

温馨提示:进广场需要安检,请带好身份证。




昔日的“京城CBD”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

正阳门脚下,有一条繁华的大街,它与周围的大栅栏等商业街共同构成古往今来北京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这里商铺林立,均是传统老字号,穿梭在这里,宛若回到了老北京,触碰这座古老都城最珍贵的市井记忆,这便是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明朝中期,由于商业的发达,前门大街两侧出现了鲜鱼口、猪(珠)市口、煤市口、粮食店等集市和街道,这里便成为一条商业街。如今的前门大街在保留全聚德、都一处等老字号的同时,加入了众多现代时尚品牌,仍履行着商业街的职责。如果运气好,还可遇见复古铛铛车从这里行驶过去,给这条大街又增添了一丝古朴的气息。

与前门大街相比大栅栏商业街则热闹了许多,这里也成为到北京购物、游玩的必来之所。大栅栏,北京话读“大石栏儿”,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华至今。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旧繁华。回顾历史,尽管大栅栏这条古老的商业街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光耀如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样,腰缠四大恒。”这便是说的大栅栏早年间的地位和繁华景象。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也把这里形容为当时“京城的CBD”。

其实不仅在早年间,即使在近代,大栅栏也是很多老北京人、外地游客最爱去的“购物天堂”。现如今在老北京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而这些老字号,无一例外地都汇集在大栅栏这块“风水宝地”上。

说起大栅栏的名称由来,存有不少记载,其中最权威的说法是应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的大栅栏地区还叫作廊房四条,因为附近有廊房头条、二条、三条,直到清代才改名为“大栅栏”。大多数人都知道,大栅栏的读音很奇怪,至于为什么读作“大石栏儿”,如今众说纷纭,却也是个遗留的谜团。

前门大栅栏商业区历经百年,依旧繁华,现在行走在其中,见到众多老字号,品尝着属于老北京的味道,触碰着属于老北京的记忆,感受着属于老北京的气息,对话这座时尚古都,也许会有更深刻的体悟。

TIPS

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都一处烧麦馆、张一元茶庄、瑞蚨祥绸缎庄、同仁堂等。




1 昔日火车站,今日博物馆。

2“中国火箭号”蒸汽机车。

3 京张铁路报站中。

4 老舍茶馆门前的“北京大碗茶”。

5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在天安门广场的东南角,有一座独特的建筑,它曾是具有100余年历史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现已成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这座博物馆是以“中国铁路发展史”为基本展陈内容的行业性综合博物馆,承担着铁路历史的发掘整理、文物馆藏、展览展示和史学研究任务,同时作为展示当代中国铁路发展建设的窗口,担负着传播发展铁路行业文化的使命。

博物馆面积很大,分五部分,通过大量的文图资料及实物模型,详细讲述了中国铁路艰辛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火车的零部件,展现了现代的先进技术,使人们能在解读历史的同时,更能走近熟悉而陌生的中国铁路。

情思大碗茶 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是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建于1988年,建筑古色古香、京味十足。大厅内整齐排列着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着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墙壁上悬挂着书画楹联,宛若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曲艺、戏剧名流的精彩表演;可以品用名茶、宫廷糕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还可以感受浓郁的京韵文化。由于其京味儿浓厚,已然成了北京这座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片”。

古老与现代的融合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共分为四层,介绍了北京这座文化古都悠久历史,亦展现了现代城市的土地规划、使用,以及低碳环保的理念。使得人们更能全方位地了解北京这座都城,不仅是对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敬佩,也是对现在与未来迅速发展的骄傲与期待。除了大量的文图资料和模型外,多媒体影院播放的影像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北京的魅力。

TIPS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00停止售票,16:30停止进馆),节日开馆时间以通告为准。

票价:普通门票成人20元;动车模拟驾驶舱10元;3D影院20元。通票40元(含动车模拟驾驶舱、3D影院)

老舍茶馆

官方网站:www.laoshehouse. com。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00停止售票)

票价:30元(当日有效),多媒体影院10元,动感影院10元。

讲解费:中文讲解100元/次(2小时以内),超过2小时加收50元;英文讲解200元/次(2小时以内),超过2小时加收100元。




1北京站前行色匆匆的旅客。

2北京站前建筑。

北京站

北京站是地铁2号线上的一站,位于东城区北京火车站北广场,于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通时启用。

踏上回乡的归途 北京火车站

北京火车站是一座忙碌的车站,这里客流量很大,行色匆匆的旅客来来往往,仿佛没有一刻不拥挤、不喧闹。北京站现址位于东便门以西,东单和建国门之间,长安街以南,东临通惠河,西倚崇文门,南界为明代城墙遗址。站在北京现存较为完整的东便门城墙上,可以看见列车缓缓驶入、驶出车站,正走进或离开这座城市,好似一部放映的影片,每天都上演着相聚与离别。在北京西站开通以前,北京发往全国各地的主要慢车、快车、特快和直达列车均从北京站发车。同时,北京站也是重要的中转站,因此也一直在超负荷运转。

北京站现址于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北京站建筑雄伟壮丽,浓郁民族风格与现代化设施设备完美结合,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每逢整点时分,北京站的钟声便会响起,如果周围没有车辆鸣笛的喧嚣,钟声可以传得很远。记得上中学时,每当在物理课上听到来自北京站的钟声,便知课程即将结束,轻松的午餐时间就要来临了。这独特的“东方红”的声音,已成为家乡的标识,每每听到,便可确切感受到自己已回到故乡,回到这自幼成长的地方,抚平心中的不安。

北京站的系统设施较为完善。北京站客运服务设施现代化改造始于1976年,此后相继建立了微机制票、电视监控、行包自动检斤、制票、查询、无线通信、自动广播、引导揭示、自动查询、自动检票和计算机管理9大系统。此外,多项辅助设施齐全,设有:京站招待所、商务中心、咖啡厅、旅游部、电影录像厅、新华书店、期刊书报门市部、百乐超市、商业一条街、电子寄存柜、小件行李寄存处、行李包裹打包处、红帽子小件搬运处、中餐厅、快餐厅等,不断完善和延伸车站的服务功能。如今,北京火车站仍终年无休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承载众多游客来北京观光、迎接出门在外的游子回家……欢笑与泪水、喜悦与辛酸,人生百态每天都在这里展现。

TIPS

铁道线路:京哈铁路、京沪铁路、京包铁路、京承铁路。




1城墙上的天文仪器。

2紫微殿。

3紫微殿内。

4日坛北天门。

5封闭的祭坛。

6日坛园中山上观景亭。

建国门站

建国门位于长安街东二环路交叉处,城门已经不复存在。原是日伪统治时期兴建的城门,当时名叫启明门。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将这个城门改名为建国门。建国门地铁站内有独特的壁画,再现古老的造纸技术、神秘的观星技术,天花板宛若苍穹,给地铁站带来了神秘与梦幻。

古代天文台 古观象台

在建国门立交桥附近总有一个地方吸引人们的注意,抬头仰望,隐约可见城墙上有些形态各异的物品,好像很神奇的样子。当有一天走近观察时,才知这些是古代观星用的仪器,看着它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著名的古天文台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名观星台,清代改名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皇家天文台。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持续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世界上现存同期古代天文台中持续观测时间最长的一座。北京古观象台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配套齐全的古天文仪器,以及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此台曾遭八国联军的破坏,古仪器被掠夺(后归还)。古观象台现存紫微殿、东西厢房等建筑和清代制造的天体仪、象限仪等八种天文仪器,简述了观星台的历史变迁,介绍了广袤宇宙中的神奇星象,展示了中外科学家的交流成果。走进古观象台,宛如踏进历史漫漫长河,亲眼目睹古观象台从明朝建立、清朝增加仪器、清末被搜刮的全过程;走进古观象台,好似踏入星宿的世界,看看古人如何观星,如何解读神秘的星象;走进古观象台,触碰古代人的智慧,聆听浩瀚宇宙的声音。

TIPS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成人20,学生票5元。

咨询电话:010-65269468。

退休的祭坛 日坛公园

日坛在朝阳门外东南,原名“朝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古时,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祭日典礼,明、清两代的祭祀在春分日进行,甲、丙、戊、庚、壬年皇帝祭祀,其它年份均遣官致祭。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皇帝登坛时,不着日常穿用的黄袍,改穿红袍,所有祭器也清一色为红色。

公园内的拜神坛为中心建筑,是一座白色石头砌成的方台。坛面砌以红色琉璃砖,象征太阳。清代改用方砖代替,四面出陛,各有台阶九级。四周围绕有圆形围墙,四面设有白石棂星门。多年前还可以站在中央,观看祭坛的样子,想象皇帝身着红袍祭祀太阳的庄严场景,如今祭坛已经封闭,只能从关闭的门缝中隐约见其模样。

坛西侧有燎炉、瘗池,北面有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建筑,现在这些建筑大部分在公园内仍有迹可循,但却已无缘观看其内部的样子。

清亡后,日坛的祭祀作用丧失,现已被辟为公园。历经百年岁月的日坛卸下了其祭坛的职责,如今绿树成荫,古朴典雅,已成为百姓们休闲、健身的场所。

TIPS

开放时间:5月1日—9月30日:6:00—22:00;10月1日—4月30日:6:00—21:00




1东岳庙正门。

2文昌帝君坐骑——玉马。

3岱岳殿前充满圣洁祥光的福路。

4碑林。

5与东岳庙隔街相对的琉璃牌楼。

朝阳门站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明清两代南方粮食经大运河抵达北京,在通州装车后从此门进城。“朝阳门走粮车”,故有“粮门”之称。其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

道教古庙 民俗文化 北京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位于繁华的朝阳门外大街,始建于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弟子吴全节兴建,主祭泰山神东岳大帝及其众神体系。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由中、东、西三路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岱岳殿、育德殿、七十六司、后罩楼等。其中岱岳殿、育德殿的建筑格局保留了元代建筑的形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1996年这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东岳庙为国家祀典之所,民间祭祀活动则更为盛大,成为具有丰厚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故修复后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这里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令人感受传统的民族文化。

步入东岳庙,首先穿过的是瞻岱门。这座门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重修。门内分别供奉道教护法神龙、虎将(俗称“哼哈二将”)及十太保。

走过挂满“福牌”的福路,便到达了岱岳殿。这座殿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曾遭遇火焚,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重建。乾隆时期又加修葺。殿内主祀“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世称“东岳大帝”,主管人间生老病死、富贵贫贱,并辖七十六司、十八地狱。

东岳庙内还设有供奉三茅真君的三茅君殿、供奉东岳大帝第三个儿子的炳灵公殿,供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的阜财殿。其中阜财殿檐下转角处的鸳鸯交首栱仍保留着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实为珍贵。

除了供奉神明的大殿外,庙内还有碑林。众多碑中有一块较为奇特的石碑,其碑首盘龙交错处镂空六孔,阳光可透射,故得名“透亮碑儿”。

走出东岳庙,与其隔街相对有一座琉璃牌楼,它已成为此处的标志。这座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是一座三间四柱七顶的黄彩琉璃牌楼。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在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据说原本东西方向还各有一座木制牌楼,但已被拆除。

北京东岳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以及北京的民俗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TIPS

开放时间:8:30——16:30(16:0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门票:10元。讲解服务收费标准:庙区讲解50元/次,展厅讲解50元/次。




1工人体育场。

2工人体育馆。

3工体富国海底世界。

4工体翻斗乐。

东四十条站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路口往北,从今东四北大街到东直门南大街一线路东至今朝阳门北小街到东直门南小街一线路西,分别有14条东西向的胡同,称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东四十条便为其中之一。这是一条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街道,有明清两朝代京都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仓——南新仓,附近还聚有众多名人故居。地铁站内的墙壁上画有从古至今的不同体育项目,弘扬着“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传播着传统的民族文化。

京味儿气息浓厚的竞技场 工人体育场

北京工人体育场位于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这里经常举办体育赛事和歌星演唱会。而对于此地来说,其最著名的标签莫过于中超俱乐部北京国安队的主场了。每逢比赛,球迷们齐聚于此,这时也是遇见北京人最多的时候,到处充满着京味儿十足的话语,到处洋溢着兴奋热情的气息,令人不自觉地融入这浓烈的氛围之中,心也为之激动与颤抖。

新中国邮票上的体育馆 工人体育馆

北京工人体育馆位于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是为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而兴建的,它也是最早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的体育馆。

该馆建成于1961年2月28日,能容纳1.5万名观众。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设计具有强柱弱梁的特点,体现了前苏联的设计理念和规范。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工人体育馆成为北京地区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已经举办了数千场活动,成为北京重要的娱乐、体育活动中心。

梦幻水族馆 工体富国海底世界

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是中国和新西兰共同建造的北京第一家五星级海水水族馆,它主体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人工湖地下,整体外型像水中扬帆起航的船舶,拥有亚洲最长的亚克力胶水下隧道。走在隧道中,好像拥有了潜水员的眼睛,可以全方位地观赏海底景观。在海底世界主体展示池容纳的450万立升海水里,饲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海洋鱼类及软体动物,有凶猛的鲨鱼、美丽的鳐鱼,还有五彩斑斓的珊瑚礁鱼类,梦幻而美丽。每天这里还会定时上演惊险刺激的人鲨共舞表演和婀娜多姿的美人鱼表演。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好似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图书画册,生动地向人们展现海洋的魅力。

儿时的乐园 工体翻斗乐

北京工体翻斗乐是孩提时代最喜爱去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大型游乐管道系统,在管道中爬行,仿佛进入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可以在海洋球中遨游,可以在蹦蹦床上跳跃,可以在迷宫中穿梭……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孩子的欢笑,每一个角落都发挥着孩子的想象。

“寓教于乐,愉快教育”是翻斗乐的理念,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在这里成长。

TIPS

工人体育场

作用功能:举办各项运动比赛及演艺歌星演唱会。

工人体育馆

作用功能:举行大型活动。

工体富国海底世界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成人120元;12岁以下儿童80元。

免票:1米以下儿童; 80岁(含)以上老人。

工体翻斗乐

开放时间:工作日:9:00-17:30;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9:00-19:00。

门票:儿童65元/人,限三小时;家长15元/人,限三小时。

官方网站:http://www.bjgtfdl. com.cn。




1北京钟楼。

2穿过铃铛胡同,钟楼已在眼前。

3钟楼上的“古钟之最”。

4夕阳下的钟鼓楼。

5精彩的击鼓表演。

6记载着侵略者罪证的残鼓。

7陡峭的楼梯。

8鼓楼外廊。

9北京奇石馆。

10奇石馆内的亭榭走廊。

11令人充分发挥想象的奇石。

鼓楼大街站

北京鼓楼大街古朴厚重,两旁分布着四通八达的胡同、许多老字号商店与各种老北京小吃店。如今这里已逐渐弥漫着时尚的气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聆听晨钟暮鼓 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钟鼓楼作为元、明、清各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了,如今它们已成为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亦是中国近百年来王朝更迭的重要见证者。

穿过清代属于镶黄旗的铃铛胡同,首先看到的便是钟楼了。这是一座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的全砖石结构的古代建筑,通体的灰色,使其更显古朴。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却又毁于火。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再次动工重建,数年后竣工。

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陡峭的台阶,来到钟楼的二层,向下俯瞰,近处是遗留着老北京记忆的低矮平房,远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展现着这座城市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楼内悬挂着一口铸于明永乐年间的古代报时铜钟。此钟通高7.02米,重约63吨,是目前世界上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报时铜钟,堪称“古钟之王”。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古时可是“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

古代人们把每夜划分为五更,定更报时撞钟。每晚戌时定更,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称为“净街”。钟楼撞钟报时,也有规律,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反复两遍,共计108声。

钟楼的南边便是鼓楼。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初名“齐政楼”,取齐“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义,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再次重建。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

登上和钟楼一样陡峭的台阶,到达鼓楼的二层,这里原有更鼓25面,主鼓1面,因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而设置的群鼓24面,现仅存残鼓1面。残鼓鼓面有多处刀痕,正是庚子年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留下的罪证。外廊的栏杆上挂有二十四节气的介绍牌子,供游人们学习。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照耀在饱经风霜的鼓楼上,最后一场击鼓表演开始了。演员们站在鼓前用力地击打着,鼓声声声入耳,好像真的是“旗鼓隆冬呛咚呛”的声音。

鼓楼里还开设了“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展”,展出了仿制的古代漏刻类计时器——“铜刻漏”、辊弹类计时器——“碑漏”以及屏风香漏、柜香漏、香篆等香篆类古代计时器具,更全面地展现了历史上北京钟鼓楼计时、定时、报时系统。虽然随着岁月变迁,现在的人们已不再使用古代计时器,但此展览还是能令人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了解到中国古代计时器具的计时原理,从中感悟历史文化的积淀,更加珍惜极易流逝的光阴。

北京钟鼓楼已经向古都北京报送了6 5 2年(公元1272—公元1924)的标准“北京时间”,“晨钟暮鼓”的声音已经伴随着这座都城走过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今再次聆听,不知可否唤醒属于老北京的独有记忆?

TIPS

开放时间:9:00——17:00。

售票时间:9:00——16:40。

门票:钟楼15元;鼓楼20元;钟楼鼓楼通票30元

鼓楼击鼓表演时间:09:30、10:3 0、1 1:3 0、1 3:30、14:30、15:30、16:45。

鼓楼外廊开放时间:09:00——16:45。

温馨提示:钟鼓楼楼梯较陡、较高,上下需注意安全。



护城河北岸的钟鼓余音 北京奇石馆

钟鼓余音景区位于鼓楼桥西侧南北两岸。景区内有古色古香、假山林立的奇石馆公园和作为护城河北岸最大的现有绿地的北滨河公园。北京奇石馆,乍一听名字,以为是一个展览馆,以至于第一次来到这里便走进了门口的传达室。北京奇石馆不是一间屋子,而是一个公园,在这里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在周围树木花草的掩映下,宛如在进行捉迷藏的游戏,实为有趣。奇石馆的西面便是北滨河公园,这里绿树成荫,健身器材配置齐全,是人们休闲、健身的极佳场所。公园门口,沿着护城河有许多摆摊的小商贩,还有剃头的师傅为在阳光下昏昏欲睡的客人们剃头,仿佛展开了一幅复古的画卷,重现老北京昔日的生活场景。远处便是钟鼓楼所在地,不知当二环路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消失的时候,是否能听见陪伴这座城市几百年的“钟鼓余音”。

TIPS

门票:免费。




1遥望德胜门箭楼。

2展厅内的明代城砖。

3箭楼外的大炮。

积水潭站

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又称为“西海”、“海子”等。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通惠河连通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钱币与军事的混搭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坐落在有500多年历史的德胜门箭楼下,钱币展览与军事要塞,总感觉这个组合很是奇怪,但它们却这样和谐地共存了。展览馆成立于1993年,共设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的展览为《中华货币四千年》,这里介绍了中国货币自夏商起源,东周形成,到秦代统一,汉唐完善,经历的漫长而又跌宕的发展演变进程;第二展厅的展览是《流连方寸间——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展》,这里展出了起源于西汉时期,造型丰富、品类繁多、设计精巧、贴近生活的各类民俗钱;中展厅为北京德全斋钱币商店,人们在这里可以买到古代钱币、民俗钱币、古钱币纪念品及其它古旧文物。此外,这里还提供古钱币咨询鉴定服务,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购买、交流的平台。

跨过朱红色的小门,迈过一节节台阶,便登上了巍峨的德胜门箭楼。德胜门箭楼南邻玉带似的二环路,北依风景秀丽的护城河,建成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是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德胜门是一组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此门走“兵车”,在历史上素有“军门”之称。古时战争讲究“以德胜人”,“德胜”本意是道德胜利,又谐音“得胜”,所以将士出征必走此门。

现在这里成为了一个展厅,进行《德胜门军事城防文化展》的展示。展览介绍了明清时期北京城的营建、城门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攻守城器械和北京保卫战等内容,每个部分都紧紧围绕军事城防的主题,突出展示北京城严密的防御体系以及作为重要防御阵地的德胜门。看着这些历史文物、老照片、模型,仿佛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耳边尽是将士们洪亮的厮杀声,他们守护着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明清北京城,奋力击退攻城的敌人,也许会有牺牲,也许会有失败,但他们义无反顾,永不言败。

而今震天的厮杀声已经远去,战争的硝烟也已散尽。唯有德胜门,依然巍然屹立。百年风雨已经过去,昔日的防御设施仍伴随着这座城,没有惨烈的战争,留下了可贵的和平。




1汇通祠。

2郭守敬纪念馆展厅。

3岛上的郭守敬纪念馆。

4汇通祠内的亭子。

5郭守敬雕塑。

6浑仪。

7简仪。

8岛上的纪念馆。

小岛上的纪念馆 汇通祠(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在车水马龙的德胜门西大街,有一处宁静的地方,它好似一座微型的园林,有山、有水、有树,隔离了大城市的喧嚣,留下一丝静谧,却也有一丝荒凉。这便是汇通祠。

曾经西海的西北端有个小岛,明永乐时期修建北京城时,在岛上建有镇水观音庵,旧称法华寺,庵所在地原为龙王堂旧址,清代重修后改名为汇通祠。20世纪70年代因修地下铁道,汇通祠被全部拆除。1988年推土为山,重建汇通祠,恢复后的汇通祠内辟为郭守敬纪念馆。祠后建碑亭,立乾隆御制诗碑。祠后楼北侧还有吴良镛撰文的《重修汇通祠记》。

登上山,便来到了郭守敬纪念馆,这里的四个展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这位科学家。初识郭守敬,是在参观古观象台时,在那里见到了他发明的观星仪器,了解了其在天文学中的颇深造诣。其实郭守敬的才能远不止于此,他在水利、测量、历法、算学研究和实践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测天制历并取得了十多项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外,郭守敬还引西山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使积水潭水源大大增加,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北端重点码头,获得了空前的漕运效益,为元大都带来了繁荣。

郭守敬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其6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发明创造和创新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郭守敬的科学成果,部分仍应用于今天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郭守敬的名字没有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尘埃,其研究成果仍熠熠生辉,指引着后人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TIPS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成人20,学生票5元。

咨询电话:010-65269468。

 

丝绸之路 甘肃美食

加勒:古堡的安宁时光

迁安 探寻黄帝文化 醉美水城之旅

扬州的干丝

温雅的木雕

努沃勒埃利耶:悠悠茶之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