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同步发展的趋势下,对电子商务和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产生共同要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长期将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纳入一体化建设,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梳理、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人才需求特点和关系,找到在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共同需求,建立各专业可协同管理和教学的“交集类”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既保持各专业的特色,又利于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协同共享。特别在实践环节建设上,开展从实验到实习、就业和创业的跨专业协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增进教师之间协同互动,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对跨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扩宽就业创业的空间范围。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协同管理
1、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概述
1.1 流通领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
社会经济活动由生产、消费、流通三个领域组成。其中,生产领域是将生产资料进行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求,生产的结果为有形产品;消费领域是指消耗产品或商品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消费的结果为废弃物;流通领域则将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流通的结果是产品或商品的物权转移和在时间空间上的物品流动。由此可见,流通领域是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的桥梁。流通领域的重要程度与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的距离是否遥远成正相关,即生产与消费两个领域越是本地化、近邻化,流通领域越是处于次要地位,相反,生产与消费两个领域越是区域化、全球化,流通领域的成本、效率、质量越显至关重要,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2 电子商务与物流构成完整的流通领域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都属于流通领域,都是在生产与消费两个领域的距离拉大到全球范围情况下飞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体现流通领域中物权转移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正在取代传统商场等实体商贸交易过程。互联网作为物权转移的新型载体,催生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物品展示、市场分析、品牌推广、搜索商品、交易协商、购物订单、电子支付、配送信息、收货确定、售后评价、客服服务等电子商务全流程,均可依靠互联网的信息互动能力得以充分实现。或者说,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线上)构建了流通领域的三大要素,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权流(商流)。这三大要素能够保证物品的使用权或产权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但是,对于流通领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无法逾越的,即物品流动——物流。除图书、期刊、音像、软件等信息产品外,目前所有实体物品的商品都不能在互联网上实现地理空间上的移动,而必须依靠线下的物品流动方式。电子商务必须与物流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完整的现代流通领域,否则不能成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
1.3 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并非简单叠加
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速度,即效率。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物权转移过程变得极为快捷,搜索商品、交易协商、确定购物和电子支付等核心环节瞬间即可完成,而实体物品的流动速度则不能与之相匹配。因此,要将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在一起,必须首先对物流的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理论上,虽然线下物流速度永远不能与线上电子商务交易速度相一致,实际中线下物流体系及其运营的优化则是无止境的,可以无限趋近电子商务交易速度。这种在电子商务要求下,对传统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完善,对传统物流运营方式进行优化,甚至直接使用电子商务支撑物流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所构建的新型物流体系,可以认为就是现代物流领域。当今,对现代物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速度上,还对准确性、多样性和增值性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日益紧密,电子商务牵引现代物流与之匹配,支撑现代物流完善和优化,却更加依靠现代物流实现快捷的商品交易和交割。没有电子商务不能提出现代物流的构思,没有现代物流则不能实现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交易。
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人才特点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如此紧密,其人才培养也不能割裂,而需要将两类人才培养过程加以有机融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是三个独立的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代码为120801,物流管理专业代码为120601,物流工程专业代码为1206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归口到一个学院培养和建设,有利于探讨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之间协同教学、协同实践和协同管理的问题。
根据前面一节分析,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交集主要在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方面,从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引入物流工程作为商贸流通体系的基础支撑。围绕三个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注重分析三个专业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勾画三个专业的能力关系图如下:
3、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交集类课程
3.1 信息知识与实践能力交集课程
根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紧密融合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交叉关系,可以制定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的交集类课程,如表1:
3.2 计算机基础交集课程
信息知识的基础是计算机类课程,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交集情况如表2。
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是经管类基础课程,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的经管类课程的交集情况如表3。
4.1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主要课程体系
(1)计算机基础课(必修18.5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动态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学科基础课(必修33学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市场调查与分析、物流学导论、运筹学、专业英语。
(3)专业课(必修15.5学分):网络营销(双语)、互联网金融、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
(4)专业课(选修20学分):网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商务沟通与谈判、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移动商务、网络推广、供应链管理、搜索引擎营销、电子商务安全、商务智能、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仿真、英语听说(外教)、学科前沿讲座、应用文写作。
(5)专业实践课(必修选修23学分):学年论文、ERP沙盘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电子商务应用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培训。
4.2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主要课程体系
(1)计算机基础课(必修13.5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2)学科基础课(必修27.5学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导论、运筹学、统计学原理、技术经济学、物流技术与设备、供应链管理。
(3)学科基础课(选修10学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系统工程、市场调查与分析、连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项目管理学。
(4)专业课(必修23.5学分):生产与运作管理、运输管理、电子商务概论、配送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经济地理。
(5)专业课(选修8学分):客户关系管理、网页设计、管理沟通(双语)、英语听说(外教) 、网络营销、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文写作。
(6)专业实践课(必修选修25.5学分):物流认知实习Ⅰ、物流认知实习Ⅱ、学年论文、物流系统仿真、ERP沙盘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培训。
4.3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主要课程体系
(1)计算机基础课(共16.5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工程基础课(共7.5学分):工程导论、工程制图A、计算机辅助设计。
(3)学科基础课(必修26.5学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VC++程序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A、传感器与检测技术B。
(4)学科基础课(选修2学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5)专业课(必修17学分):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系统仿真、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工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工程经济学、物流信息系统。
(6)专业课(选修8学分):采购与仓储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英语、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管理学、物流前沿讲座、应用文写作。
(7)专业实践课(必修选修18学分):金工实习、工程实践-物流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物流认知实习、一体化供应链设计、创业培训。
在交集类课程实现协同教学(师资、教学资源共享等)的基础上,实践环节的协同教学更为重要,其组织难度更大,而教学效果更好。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实践环节协同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实践环节协同
5.1 实验教学资源协同
(1)ERP沙盘实验协同
这是早期开设的实验课程,模拟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均开设这个实验项目,共享实验资源。同时,课外可以组织学生跨专业组建团队,参加全国性ERP沙盘竞赛,做到跨专业开展协同实践活动。
(2)全程电子商务实验协同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设有8-10学时的上机实验,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共享全程电子商务实验资源。这个实验主要体验B2B和B2C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全过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属于入门体验,对于物流类专业则属于协同实践范畴,从中认知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学会如何协同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务。
(3)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协同
这是以物流为主的实验项目,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均独立开设这门实验课程,实现实验资源共享。物流系统仿真实验主要利用仿真实验系统设计仓库管理、配送优化等流程,借助实验系统内的标准数据,构划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并以三维形式加以展示。对于物流类专业而言,这是一门综合应用专业性实践课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则属于协同实践范畴,让学生认知物流过程的复杂性和仓储配送优化的无限潜力,更好把握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运作的有机关系。
(4)经管综合实验协同
通过建立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面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大环境,揽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外包服务、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业态,虚拟几十个机构,上百个角色,上千种训练任务,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商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工作特点、运作流程等社会环境。通过将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同时组织上课,综合实验规模达到上百人,跨专业分组、一到两周连续实验,达到提升就业能力、纠正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效果。
5.2 课外实践活动协同
(1)职业能力培训协同
注重与企业合作建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跨专业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实战训练。大型物流企业和商贸市场类企业适合作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综合实习基地,这些企业体量较大、条件完善,能够容纳整体班级学生,具备培训环境,拥有实战专家,商贸物流业态丰富,利于学生充分得到跨专业的综合锻炼。目前,众多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因体量偏小、岗位单一,暂不适合作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综合实习基地。
(2)学科竞赛协同
围绕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参赛。一年一度的赛事为各级学生创造了稳定、有规律的追逐梦想的平台。校内选拔、省市竞赛和全国总决赛已经成为系列等级赛事,学生获奖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调动跨专业的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不仅增强学生跨专业协同,而且增进教师跨专业互动。
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成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赛事之一。校内选拔赛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跨专业协同的特点更为突出,其中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之间的协同占据主导,物流类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协同项目问鼎奖项的潜力更大。
另外,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以及企业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网络营销大赛等赛事,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类专业协同互动、培养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融合平台,较好地弥补专业类学科竞赛受到专业界限隔离的不足。
通过学科竞赛这种相对长时间跨专业组队的协同活动,最终影响学生就业方向经常发生互换,例如物流类专业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到物流公司担任运营管理经理,以满足企业实际用人的交叉需要,例如物流企业需要电子商务学生,电子商务企业急需物流人才。
(3)创业培训协同
在实践环节建设进程中,注意将创新创业的培训联系起来。引进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注重平台的外部延伸性,学生在上机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向外开展真实的交易过程,实现“实战+创业”有机过渡。在购置网络营销教学平台的同时,注意将实验教学系统与平台供应商的“C实习”创业就业平台进行对接,迈出从实验室向社会资源扩展的重要一步,连接企业资源辅助学生创业实践。建立经管类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的同时,关注平台提供商“两创一就”基石的外部资源,引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训,加入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联盟,在校内构建更大范围的虚拟仿真创新创业实训体系,让各专业学生分享校园内外创业协同、创业孵化和创业落地的系列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永清,刘雅慧.经管类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月第3卷第5期:54-56
[2]包胜华,吴蒙华,欧阳宇平等.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价值工程,2005年第10期:53-54
[3]周泰,游佳,王莺等.地方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物流科技,2015年第2期:67-69.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