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比俄罗斯还安全的车臣”

作者:文 图 冰沁于心

文 图 冰沁于心

各种新闻中,一旦提到车臣,似乎始终都会带上“流血冲突”、“恐怖袭击”这样的字眼,因此,许多人一听到“车臣”,总会与“危险”二字划上等号。果然,当我说出我要前往车臣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惊呆了,要么认为我疯了,要么不知道车臣究竟在哪里。

车臣,全称“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共和国,地处北高加索山区。自1991年分裂势力宣布“独立”以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车臣叛军与俄罗斯军队之间的不断冲突,致使当地混乱不堪。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当局宣布车臣战争正式结束,尽管如此,流血事件仍时有发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怀着忐忑与好奇来到了车臣。令我根本没想到的是,等待我的,竟是一段完全超乎想象的旅程。

大国曾经博弈的棋子如今比莫斯科还安全? 

有关车臣的记录,最早可追溯至7世纪以前,“车臣”本是当地一座村庄的名称,后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多,遂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

车臣的发展是坎坷的。13世纪,车臣遭受了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16世纪后,车臣人开始从山区迁至平原,此后,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也逐渐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可惜,由于车臣地处重要战略位置,从17世纪开始,便成为波斯、奥斯曼以及沙俄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让车臣人苦不堪言。

经过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后,沙俄于1859年将车臣并入帝国版图。时间进入20世纪,在这个动荡的世纪里,车臣也成为几个大国间博弈的棋子,始终与和平无缘。它先是隶属于俄国,苏联成立后,又成为自治州,后来又与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二战中,一直想要独立的车臣不惜与德国军队合作,谁知却被利用,苏联政府以车臣人与德国合作为由,将其强行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才允许车臣人重回家园。1989年后,苏联局势动荡,车臣人知道机会难得,决定放手一搏。

苏联解体后,车臣趁热打铁,在其分裂势力头目杜达耶夫的率领下,于1991年宣布“独立”,但并未得到俄罗斯承认。1994年,俄罗斯当局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由,向车臣大举进攻,但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并不择手段,选择了恐怖袭击,一时间,车臣战争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残酷的战争过后,俄罗斯军队终于彻底击垮了车臣武装,建立了现在的领导政府,车臣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如今,进出车臣的各个交通要塞,均有重兵把守,所有往来车辆必须停车检查。一路上,我身旁的翻译不断对我说,这都是为了安全考虑,并叫我放心,现在车臣比莫斯科还要安全。尽管如此,看着那些荷枪实弹的军队,我依然没有打消忧虑,毕竟在车臣战争中,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发生过惨烈的巷战,而在车臣语中,格罗兹尼正是“可怕”的意思……

在我的想象中,饱经战火摧残的车臣,应该是满目疮痍,所以当我来到格罗兹尼后,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的场景,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翻译告诉我,战后,普京政府花了大量资金重建本已是废墟的格罗兹尼,再加上车臣境内富含石油资源,因此经济恢复得十分迅速。因此,当车子行驶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我完全看不到当年战争的影子。感叹之余,我从车窗向外望去,随处可见持枪的警察,甚至比行人还要多。

格罗兹尼最主要的街道,叫做“普京大街”。街道非常宽敞,道路两旁竖着很多俄罗斯联邦与车臣共和国的国旗,周围的建筑外墙上,也多数挂着俄罗斯总统普京与车臣共和国总统的画像。见我盯着那些画像出神,出租车司机好心地把我这边的车窗打开了,我有些紧张,但翻译说:“没问题的,放心吧。”司机也用我不懂的语言说了句什么,翻译告诉我,司机说的是:“普京是一位很棒的总统。”

到达酒店后,我才发现我的手机掉在出租车上了。正当我焦虑之时,没想到司机竟然主动联系到了酒店,并亲自将手机送到了我手里。我本打算用现金酬谢,但司机却摇摇头,笑着转身离开了。望着出租车司机的背影,我突然百感交集:天啊,我真的是在车臣吗?





(左右页图)为了安全考虑,格罗兹尼的大街小巷中有众多持枪的警察或军人巡逻,游客在游览城中一些重要景点时,也有警察陪同,可以说,这是一座重兵把守的城市。



沉浸在宗教氛围中的都市

“车臣之心”与“母亲之心”

车臣几乎全民信教,信徒中,绝大多数都是穆斯林,因此,在格罗兹尼有很多清真寺,它们大多雄伟壮观,也是城市中最普遍也最吸引人的观光点。

在风格各异的清真寺中,有两座不得不提,那就是“车臣之心”与“母亲之心”。

“车臣之心”位于普京大道的最南端,非常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车臣政府对这座清真寺的修建非常重视,专门聘请了土耳其的建筑专家来参与设计。造价不菲的“车臣之心”,墙面全部采用土耳其大理石,并用黄金与青铜在墙上绘制出了《古兰经》中的意象;精美的地毯则全部从欧洲进口,每平方米的价格高达几百欧元。不仅如此,在清真寺内厅,还装饰着8个施华洛世奇水晶吊灯,十分奢华。

具有典型奥斯曼建筑风格的“车臣之心”,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上万人做礼拜。在主体建筑周围,耸立着4根高高的尖塔,均为63米,它们就像4个忠诚的卫兵,守卫着主体建筑。

与“车臣之心”的复古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后车臣共和国首任总统哈迈德·卡德罗夫专门为他的母亲所修建的清真寺——“母亲之心”。乍看去,它与其说是清真寺,还不如说是外观标新立异的艺术馆。“母亲之心”的外观优雅,不同弧度的外墙上,是花纹繁复的镂空设计,整体看来,既现代又柔和。

与“车臣之心”类似的是,“母亲之心”周围也有尖塔,不过只有3根,且外形呈几何形状,若要说“车臣之心”周围的尖塔是卫兵的话,那么“母亲之心”周围的尖塔则更像是高科技机器人,尤其是当夜幕降临,以暖黄色调为主的“母亲之心”周围,3根白色尖塔上闪烁着火焰般的光芒,充满梦幻之感。

尽管格罗兹尼的穆斯林气氛浓厚,却也不乏基督教的踪影。始建于1818年的东正教堂,是当地基督教建筑的代表。其蓝色的穹顶,让东正教堂极具辨识度,走入其中,可以看见许多历史悠久的油画与壁画,描绘内容均来自圣经故事。

其实,格罗兹尼处处都有风格独特的建筑。作为整个北高加索地区最为繁华的大都市,格罗兹尼市区内也有很多摩天大楼,有趣的是,与世界各地千篇一律的玻璃外墙建筑不同,格罗兹尼内的摩天大楼,充满宗教特色,让人眼前一亮。据说在中央商务区内,还将修建一座超过400米的大楼,想必它又将为格罗兹尼的天际线增添一抹光彩。



(左右页图)左图是“车臣之心”清真寺内厅,右图是东正教堂内厅,作为格罗兹尼清真寺与基督教堂的代表,两座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恢弘的内厅均显得奢华不已。



古村落与高山湖泊

悬崖边上的日落景象

在格罗兹尼市区,我每参观一处景点,都会有持枪警察陪同,一开始我多少有些不自在,大概是见我实在太拘束了,有个警察便笑着对我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游客的安全,请放心,我们不会打扰您的。”我也只好报以微笑。不过到了后来,我也习惯了这种“贴身保镖”模式。

格罗兹尼的市民非常友好,有时,当我驻足于某处,或是端详某座建筑时,他们总是会热情地主动变身为导游,为我介绍建筑的来历,或讲述相关故事。这里的女孩也非常漂亮,她们虽然都穿着长裙,戴着头巾,却丝毫没有减弱她们的美。高鼻梁、蓝眼睛的格罗兹尼姑娘们,踩着高跟鞋,自信地行走在大街小巷,即便是穿着传统服饰也显得非常时尚,而当我想为她们拍照时,她们却羞涩起来,偏要拉上自己的同伴,才肯拍照。

完成了格罗兹尼市区内的行程后,我又来到了车臣美丽的高山湖泊克泽诺伊—阿姆湖。途中,我经过了车臣古民居博物馆,这里有保存得最完整的车臣古民居群,2014年才正式对外开放。而在克泽诺伊—阿姆湖附近,还有一座车臣古村落,跟博物馆比起来,这里的古村落更为原始,几百间大大小小的房屋鳞次栉比,大部分都保存完好,但其中也有一些建筑已经破败不堪。我到访的时候,还是冬天,积雪覆盖了整个古村落,远远望去,显得有些凄凉。

冬天的克泽诺伊—阿姆湖早已冻结,坚硬的湖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行走在湖面上,可以眺望远处巍峨挺拔的雪山,走累了,还可以骑马,若是精力充沛,也可以在冰天雪地中体验策马驰骋的乐趣。据说在夏天,待冰雪融化后,克泽诺伊—阿姆湖清澈无比,美不胜收,想必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了。

黄昏时分,我站在一处悬崖边上,看远处的落日。夕阳下,金黄的光芒洒遍大地,将我身后的古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这一瞬,村庄像是复活了过来,我似乎都能听见鸡犬相鸣的声音。随着夕阳缓缓沉下,四周的金色也越来越深,最终变为一片血红,我似乎又听到了当年战火中平民百姓的惨烈尖叫……

行程的最后一天,我回到了格罗兹尼,短暂停留后,我不得不离开车臣了,我这才发现,我竟有些不舍。回程路上,我回忆起有一天,我只身来到格罗兹尼的某座清真寺上拍摄日出,在等待日出的那几个小时间,一位持枪警察一直待在我身旁,我们语言不通,全程都没说话。当我拍到满意的照片后,我向他示意说我要走了,他微笑了一下,朝阳下,那微笑光彩夺目,而就是那一刹那,我的内心涌起了无限的温暖。


 

从鸡鸣寺到随园

随性的昆明菜

梯田王国紫鹊界

百慕大三角之谜就此解开?

巴蜀边塞古道上的故事

张氏皮具制作在安图传承百年的满族手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