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张氏皮具制作在安图传承百年的满族手艺

作者:文 李铁峰 图李永新 沈海滨

文 李铁峰 图李永新 沈海滨

幅员辽阔的东北大地,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日夜奔流不息。“三江”滋润着这片黑土,哺育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三江溯源龙兴地——满族的发祥地,即长白山下第一县“安图”。

满族是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渔猎民族,在世代与自然为伴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使用动物毛皮手工制作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的传统技艺。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赞誉:“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如今,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满族的各项文明创造在其中谱写了辉煌篇章。其中,现存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境内的老白山张氏熟皮制皮手工艺就是众多璀璨星辰中较耀眼的一颗。

在东北民间,从事熟皮制皮的手艺人被称为“皮匠”,他们的作坊被称为“皮铺”。安图老白山张氏皮铺制作手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传承至今已是第4代。第3代传承人张恕贵从小向爷爷、父亲学习熟皮子和用皮子制作“靰鞡”、马具、车套等工艺品,手艺日益精湛。老白山张氏皮件制作工艺,主要通过对皮子回鲜、去肉、浸泡脱皮、脱灰、裁革、定型、晒干等工艺程序完成,用时一般为一周以上。

民间传统手工艺处理皮张制作程序尤为复杂,制作工具颇有讲究。皮匠根据侍从主家及熟皮制皮技法分为尚号、贵号、行号、处号(此处为老辈人口述,具体文字不详)。其中,尚号皮匠熟皮专供清廷御用,善于皮上髹饰。例如乾隆帝围猎时使用的银丝花缎嵌红宝石囊鞬。尚号熟皮使用的器具均无个人名号,浸泡用的陶缸浮雕有四爪青龙,为皮匠中声望较高之人。贵号侍于公王亲室,善用圆撑(制皮剖光专用工具、为雨伞状,圆面为金属质地,直径约20公分),经圆撑熟制的毛皮表面细腻、柔和。此类毛皮多用于服饰、工艺品,行业等级位列其次。行号又称专号,行事于清廷织造部门,多使用青岔铲(制皮专用工具,铲身为青木,长约6尺,头为戟状,内弦铲刀,尾有足蹬)为军队制作马鞍、甲胄等皮具。处号为民间皮匠,多用羊角刀(裁生羊皮专用刀具,刀柄为山羊角材质,刻有圆规尺寸,其状类似于今日的电工刀)常行走于市井,靠熟皮手艺谋生。

清末民初,随着王室倾颓及冷兵器时代的没落,上述手工艺人等级已基本消除。安图老白山张氏皮具制作工艺自清朝光绪八年(1885年)起,便为张氏家族博众所长,吸收创新后将手艺带至东北,清宣统年间(1909年)由张贵和在自家皮制工艺基础上又吸收满、蒙古族皮张制作工艺优点和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皮张制作工艺。

在皮革制作上,不同的皮质有不同的技法,如鹿皮和牛皮、羊皮和狍皮等,不但加工上有区别,就是对成品的制作也有不同,这要求手艺人熟练掌握不同皮种的特点。比如在皮张加工上根据皮具不同的用途,用不同的灰来回鲜。回鲜是一道尤为重要的工序,所用的灰多以雁鸟粪便、植物浆液、草木炭灰为主原料配以生石灰等辅料调和而成。宰杀牲畜后刚剥下的皮首先要经过回鲜,之后毛皮要经过去肉,老辈艺人去肉常用杠头铲(长约40公分,两头木柄,铲刃粗钝,类似于没开刃的牛刀),使用杠头铲可保持皮的厚、柔及弹性。去肉后的毛皮要经过特制液体浸泡,而浸泡液体配方、时间掌握、制作细节等,都有一套规范的传统的秘方、技术和经验。艺人在浸泡皮张时多选烈日晴天,俗称“过阳关”。泡好的毛皮要经过二次去肉,这项工序亦显关键,艺人会根据不同皮具的不同要求,对皮张的厚度、弹性、色泽有所调整,特别是就乐器(如鼓)音质、音高方面在工艺上进行调整。将二次去皮后的毛皮进行内室阴干,俗称“走阴堂”,阴干同时有挂红焚香“叨祭头”的说法,该习俗源于萨满教义,皮匠在制作完虎、狼、狐、蛇、黄鼬等动物皮张后,“走阴堂”时都要“叨祭头”。(宗教说法,一来是告慰生灵,趋利避祸;二来是不让自己折损阴德,以利后人。)皮匠将晒干后的皮件经割皮、冻皮、压皮等工序进行下裁,并对裁下的皮条髤漆后在皮面上绘制各类图案,再镶嵌用以彰显主家地位的珠宝玉器。

现存的老白山张氏皮铺和制作工艺,是汉、满、朝鲜、蒙古族皮张制作工艺的有机融合,也是我国传统皮张制作技艺的升华,具有历史的久远性、独特的地域性和深厚的文化性。1930年张世杰迁居安图松江镇,后又在安图五峰、明月镇等地区居住,现传承人张恕贵、张海顺等居住在安图县明月镇,开有安图老白山张氏皮铺作坊。安图老白山张氏皮铺制作工艺经张贵和、张世杰、张恕贵、张海顺5代人相传至今,已逾百年。张氏皮具制作技艺自张贵和创立伊始,先传至张世杰,其子张恕贵秉承了张世杰的技艺,扩大了生产规模。张恕贵再传给张海顺,张海顺继承祖父和父亲的技艺,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现代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张氏皮具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程度。其皮具制作工艺制成品目前主要供应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文艺团体、辽宁省部分地区,大多用于鼓、马具和体育用具方面,如射箭时用来存放箭的箭囊、击剑的护甲等。

现存的张氏皮制作技艺的代表性在于,其运用传统技艺制作皮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其间的历史沿袭、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经几代人,成为长白山地区手工技艺流传发展的历史见证。在传统技艺中,充分彰显了人敬畏自然、感恩自然、不过度向自然索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对研究长白山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目前,老白山张氏皮铺的传统手工艺已在东北广泛流传开来,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鼓”制作中的“鼓皮”全部熟制手艺,便来自于张氏皮铺。


 

从鸡鸣寺到随园

随性的昆明菜

梯田王国紫鹊界

百慕大三角之谜就此解开?

巴蜀边塞古道上的故事

张氏皮具制作在安图传承百年的满族手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