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梯田王国紫鹊界

作者:文 彭泽琴 图 袁小锋

文 彭泽琴 图 袁小锋


(上图)冬季的紫鹊界十分迷人。每当晴日,地表结成白白的霜花,梯田的水面亦凝聚了一层薄冰,有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在梯田上空形成大片云海,景色如梦如幻。


(上图)梯田顺着山势弯曲,或凹或凸、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明或暗,有的如弯月成叠,有的如长蛇狂奔。一条条蜿蜒的田埂,曲折有韵,仿佛在神仙的画笔下隐隐而出,绘成变幻的弧线。

一块块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的梯田层层垒起,仿佛一道天梯从山脚通往天际。神奇的是,这里的梯田从未干涸过,即使山下大旱,这里也依然水声潺潺。

紫鹊界梯田是苗、瑶、汉先民共同筑造的世外桃源,但在历史的洪流里,这里也曾遭受战乱,伤痕累累,因此曾几度易名。

正龙村的民居建筑极富特色,所有房屋都是清一色的赣南式板屋构造,家家户户门前还有一口池塘,这些池塘不仅用于养鱼,还便于人们就近取水灭火。

梯田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两千多年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极富创造性地顺着山坡筑起一道道堤坝,涵养水源,形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地。被誉为“中国最美山岭雕刻”的云南哀牢山哈尼梯田和广西龙胜的龙脊梯田,是闻名全国的梯田风景线。相比之下,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则犹如养在深闺的少女,少有人一睹其芳容。

紫鹊界是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总让人联想起鹊桥相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事实上,“紫鹊界”这个名字与牛郎织女无关,这里更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云雾缭绕的山谷中,隐藏着大片大片的梯田,每逢日出雾散,阳光照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时有农人驱牛耕作,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云雾缭绕的“天梯”天赐“自来水”的梯田

从娄底市驱车出发,三、四个小时便从喧嚣的都市来到了安宁的紫鹊界。盘山公路在丘陵间蜿蜒,绊住了疾驰的车轮,于是,车窗外漫山遍野的梯田便闯入视野,并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紫鹊界梯田总面积超过8万亩,分布在新化县西部山区水车镇境内的10余个村庄,这些梯田根据所在村落的名字各自命名,也各具特点。其中,位于长石村的长石梯田地势极高,分布在海拔500~1000多米的山头上,最大落差超过500米。位于龙普村和石丰村的梯田则最为壮观,一块块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的梯田层层垒起,仿佛一道天梯从山脚直达山顶,通往天际。而那些以木板为墙、黛瓦为顶的村屋,错落地点缀在纵横交错的阡陌小路之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最妙的是,在大雾或骤雨过后,这里常常能看到大片云海。在云雾聚集的时候登上山顶,把云海踩在脚下,看缭绕缥缈的云雾在青山之间流动,在田间地头缱绻,犹如仙境。这里的日出更是壮观,旭日还未升起,天边朝霞已被染红,与山间白雾交相辉映。朝阳升起,白雾红云再镀上一层金色,色彩瞬息万变,山峦、梯田、村庄在其间若隐若现,看似虚无缥缈,又仿佛触手可及。而到了春末夏初的时节,水稻已经插秧,每一块梯田也都蓄满了水,水面清亮,稻秧迎风摇曳,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水面,融化成光与影交汇的奇景。

紫鹊界梯田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与心灵的享受,还有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慨和探秘。这里有那么多蓄水的梯田,有史以来却从未干涸过,即使山下大旱,这里也依然水声潺潺。更让人惊叹的是,紫鹊界的村民们千年前就用上了“自来水”——在房前屋后的山壁上,他们随便找一处开裂的石缝或疏松的土壁,然后插上竹管,就有清澈的山泉顺着竹管流出来。但长久以来,村民们并不知道这些充沛的水究竟来自哪里,因为梯田所在的山上没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库,就连一条像样的小溪或水渠都没有。关于水源之谜,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下水,有人认为这里有暗河,还有人相信是神的力量。

后来,科学家对这一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才解开了这个千年之谜。原来,紫鹊界一带的岩石土壤构造得天独厚,地面表层的土壤蓄水能力极强,而土壤下层则是密度很高、水难以渗透的花岗岩。于是,所有的降水都蓄积在地表土壤层里,从岩石裂缝里慢慢渗出,流入梯田,构成了天然自流的灌溉系统。不仅如此,紫鹊界四面环山,丰沛的降雨之后,被蒸发的水分形成的云雾被高山密林挡住,只能等待形成下一次降雨,如此循环。故而这里久旱不竭,即使天下大旱,当地也能得到丰收。



先民筑造的世外桃源几度易名的紫鹊界

紫鹊界开凿梯田、种植水稻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更早。战国时期,秦国还在试图通过商鞅变法来富民强国的时候,秦孝公的弟弟嬴季昌与兄长政见不合,反对变法。为逃避惩处,他举家外迁,来到紫鹊界,与当时已经在此地开垦梯田耕种的瑶族、苗族同胞共同生活,继续筑造这个壮美的梯田王国。

自秦开始,至两汉、唐宋时期,统治阶级对这里都采取了怀柔政策,不仅规定居民“只服徭役、不纳田税”,还多次鼓励开垦荒地,在高处开种梯田。龙普村的瑶人冲梯田,就是汉、苗、瑶三族人民在朝廷政策的激励下,凭着愚公移山一样的精神,在上千年的时光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前前后后历经三十多代,最终在两道山梁一条冲上开凿出面积多达两千多亩的梯田,成为紫鹊界最壮观的景点之一。到了明初,在政府积极安顿流民、奖励垦荒政策的鼓励下,紫鹊界梯田的开发进入了新的高潮。由于村民居住的木板房多集中在山下,为农忙时临时居住而修建的茶亭便应运而生,一路延伸到海拔1600多米的风车巷绝顶。直到今天,辛苦劳作的农人还习惯去那些古老的茶亭里坐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紫鹊界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紫鹊界也并非真正与世隔绝,在历史的洪流里,这里曾遭受战乱,伤痕累累,紫鹊界几度易名,就包含了无数先民的血泪。

北宋以前,紫鹊界一直被叫作“止客界”。这里山高林深,是新化一带著名的高寒地区,也是水车镇通往奉家镇的第一座高峰。两地往来的古人,只能沿着一条蜿蜒起伏的石板路翻越高山,山路险峻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得名“止客界”。也有人说,“止客”是因为此地山美水美,客行之人流连此地风景,止步欣赏,故而得名。宋明时期,天下大乱,居住在“止客界”的居民为抵御异族的入侵,展开了一次次波澜壮阔又悲壮扼腕的斗争,数百年来死伤千万,无数英魂埋骨“止客界”。战乱平息后,这些英魂的后人时常在此焚烧纸钱,祭奠亡灵,青烟缭绕、纸钱漫天的景象一时间竟成为“止客界”最悲伤的风景。因此,明时这里也称“纸钱界”。到了清代,民间传说当地出了一位异人,能剪纸人纸马,化作天兵天将。但他的这种类似谋反的行为被皇帝知晓,因此遭到杀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取谐音将“纸钱界”又改名为“纸鹊界”。但不管是“纸钱”还是“纸鹊”,看上去似乎都与亡灵有关,颇有些晦气,所以,后来的文人墨客便取“紫气东来”、“紫鹊高飞”之意,将此地谐音更名为“紫鹊界”。





紫鹊界梯田的守护者

正龙村的特色民居建筑

紫鹊界梯田从开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紫鹊界梯田一直绵延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要归功于梯田的保护者。新化县水车镇正龙村,这个藏在紫鹊界海拔800米的山坳里的古老村寨,就是紫鹊界最尽职的守护者。

正龙村的名字颇有些意思。当地人把山洪称作“龙”,所谓“正龙”,其实是“镇龙”的谐音,意味着人们希望风调雨顺,即使遇到洪涝灾害,村庄也能镇住暴龙,使梯田不至于被冲垮,从而保佑一方平安。每年8月,村里都会举行祭祀龙王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其中,舞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正龙村的龙与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这里的龙是用当地的野草野花扎成的草龙,尽管简陋却充满了野趣。除了精神上有所寄托,每一位村民也都把守护梯田当作天职。每年冬天农闲时节,村民们都要对梯田的堤坝进行维护、整修,为田地翻土、施肥,以备来年耕种。

可以说,正是因为正龙村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紫鹊界梯田。如今,越来越多的游人和摄影师来到紫鹊界,他们惊叹于壮美的梯田景观,同时也被正龙村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深深吸引。

在这座古老的村庄里,所有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赣南式板屋构造,木板为墙,黑瓦覆顶,中间是正屋,两旁修有偏房或者杂屋,每家每户都用篱笆围成独立的院落,天晴时,篱笆上挂着玉米、辣椒,随意晾晒。

除了篱笆墙,家家户户门前还有一口池塘,这些池塘不仅用于养鱼,还有防火的功能——村里的建筑都是木板房,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情,大火定会烧遍整个村子,而鱼塘则可以方便人们就近取水灭火。这些鱼塘也是村里小孩最喜欢的地方。秋收之后,入冬之前,村民们会把鱼塘里的水抽干,把这一年养的鱼全部捞起来,这叫做“光塘”,等到来年春天,再把鱼苗放进鱼塘饲养。每当“光塘”,几乎都是全村总动员,而对于孩子来说,“光塘”不仅是收获的喜悦,还意味着可以大饱口福。

正龙村是紫鹊界村庄的代表,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还散布着许多宁静而美丽的小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静地守护着这个美丽的梯田王国。





 

从鸡鸣寺到随园

随性的昆明菜

梯田王国紫鹊界

百慕大三角之谜就此解开?

巴蜀边塞古道上的故事

张氏皮具制作在安图传承百年的满族手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