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彝乡的最炫民族风

作者:文 洛书 图 Nguyen Thanh Quang

A Brilliant Folklore in Black, Red and Yellow



在小城马边,四处可见由黑、红、黄构成的彝族三原色。

当地的彝族诗人阿洛夫基告诉我们:黑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火焰、黄色代表太阳。马边城恬淡而静谧,在遍布着三原色的世界里,是纯朴有趣的民风民俗和人文生活。

作为创世英雄支格阿龙的后裔,彝族人的摔跤大赛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有意思的是“打浪桥”,要把对手从桥上挤到水里;而马边彝人的“阿惹妞”情歌雅俗共赏,听得你心潮澎湃,还有机锋尽显的民间“说唱”,堪称西南地区的“二人转”;但最有趣的,应该是颇具特色的“彝族儿童节”,全村上阵,共同捣毁“妖魔的宫殿”……

摔跤大赛和“打浪桥”

中国汉族神话里的后羿故事家喻户晓。而彝族神话中,同样有一位射日英雄支格阿龙:他用神弓仙箭射落5个太阳6个月亮,留下1个太阳和1个月亮,让人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支格阿龙是彝族神话中的创世英雄,彝人的传统佳节火把节就和他有关:传说中,天神派出喽啰到凡间危害众生,人们在支格阿龙的率领下勇敢应战,终于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用火把烧死了害虫,于是,彝人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并代代相传。

和火把节一样代代相传的,还有彝人最喜欢的摔跤运动。

马边的“姆河达斯”(彝语意为“马边小伙”)彝族传统式摔跤大赛,就是一场“英雄大会”。当地的彝族传统式摔跤为“抱膝”法:摔跤前,双方各用一根布带系在腰上,选手只能抓住对方的腰带或紧抱对方的腰将对手摔倒,身在下或先倒地的一方为输。在马边地区,几乎村村都有摔跤能手,居住在高卓营乡杆溪村的石者,出生在小凉山远近闻名的摔跤世家,据说他已经参加摔跤2万多场,几乎没有输过……

除了摔跤,彝族同胞还有许多技巧性运动,比如“打浪桥”。小凉山山高谷深,马边河波涌浪急,彝族人在湍急的河上架起许多藤索桥或铁索桥。彝族小伙子经常在桥上举行各种游戏和比赛,称为“打浪桥”:在桥上用彝族传统摔跤的方式进行角逐,将对手推挤下桥便可获胜。如今,这一运动已经演变成舞台表演形式:用铁链悬挂起一块木板,离地面约60厘米,参与者随着“浪桥”晃动,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将对手推挤下去。

“阿惹妞”情歌和西南版二人转

在马边,“阿惹妞”是情人的代称,也是情歌的代名词。

马边的阿惹妞情歌,主要由男子演唱,在山上采笋、放牧时高歌,自然率真,形式活泼,内容大致分为雅俗共赏的两类:一类是“正传阿惹妞”,包括了对美貌阿惹妞的仰慕和思念,对情敌的仇恨和诅咒,以及对阿惹妞悲惨遭遇的同情;另一类是“歪传阿惹妞”,主要内容是对阿惹妞美艳体貌的赞美和对美貌女子的撩拨,语言上有一定的挑逗性和刺激性。

流连在马边,不经意间还会发现一种“潮流感”十足的民间文化艺术:说唱。

“说唱”是当地彝族民众传达情感、沟通心灵的交流方式。无论婚嫁丧葬、祭祀过节,还是田边小憩、朋友小酌,往往都会来上一两段说唱。其中最有趣的,应该是婚嫁礼仪上的说唱。彝家女儿出嫁,在经过“泼水”、“背新娘”、“抹花脸”等仪式之后,就要观赏“说唱”表演。男方和女方请来的“唱手”头戴英雄结,身披察尔瓦,伴着优美的口弦、木叶,施展口才和智慧,你一句我一句地拉开架式。第一段唱曲结束,就进入“说”的辩论阶段,指出对方所“唱”的纰漏,并引经据典支持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有些听众也可参与进来,热情帮腔。如果棋逢对手,“说”得难分难解,到第二天,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就会出面调解,让双方以“和局”结束。

彝族说唱多为两人表演,与东北“二人转”异曲同工,堪称“西南版二人转”。



独具风情的“彝族儿童节”

在彝乡马边,你还会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专属彝族儿童的节日:“阿依美格”。

但是,这个“彝族儿童节”并没有固定日子,各村各寨会在开春时选择吉日,举行活动。选出的吉日叫“史诺”,是人间最平安的日子。定好日子后,各家各户要准备好稀饭酒、燕麦粒和苎麻子,据说吃了合炒的燕麦和苎麻子,牙齿会特别难看,连“鬼怪看了也害怕”。到了“史诺”这天,全村寨的人都不得外出劳动,老人们凑在一起畅饮美酒,谈天说地,回味儿时的美好时光。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孩子们,他们一早就穿上节日盛装,男孩子手持木制大刀,女孩子持竹制红缨枪,到村头的十字路口集合。待毕摩颂经驱邪后,他们便在大人的指点下,搭起一间茅草房,房中扎上一个草人,象征传说中“妖魔宫殿”。

接着,一位年长者扮演“妖魔的使者”,另一位老人则扮演“正义的使者”,后者持两个鸡蛋,数块木片,一把刷子和一只烂草鞋,绕着孩子转上一周后,便大声说:“万恶的魔鬼,你们胆敢散发瘟疫疾病,我们今天就要征伐你们!”在孩子们的呐喊声中,“魔鬼的使者”害怕了,回答说:“不敢了!以后再也没有瘟疫疾病了,保证你们山寨吉祥,儿童平安!”

最后,点燃妖魔的“宫殿”,孩子们则举着大刀、长矛冲过去,连续三次冲杀后,草房及草人东倒西歪,儿童们“大获全胜”……最后,就地分食燕麦和苎麻子合炒的干粮、稀饭酒,召开“庆功会”。而未吃完的食物,可以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左右页图)马边境内有14个民族世代居住,就像14朵金花盛放在小凉山地区,营造出多姿多彩的迷人风情。

 

从鸡鸣寺到随园

随性的昆明菜

梯田王国紫鹊界

百慕大三角之谜就此解开?

巴蜀边塞古道上的故事

张氏皮具制作在安图传承百年的满族手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