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连环画报

博采并蓄 诗情气象——孙雨田

作者:耿剑/文

耿剑/文


孙雨田(六十八岁)

1948年,孙雨田出生于山东济宁。他居于蒲松龄故乡二十多载,成长为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孙雨田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弘蒲斋”,潜心研究画“聊斋”。几十年来将那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志异》刻画得入木三分。

孙雨田早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在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后,他开始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中国画的研究上。之后,他先后供职于淄博市艺术馆、淄博市书画院。淄博是蒲松龄的家乡,“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深深受到了蒲学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多少次夜读《聊斋》,总是为松龄先生那抨击黑暗、

鞭挞丑俗的浩然正气所感奋。青少年时代对《聊斋志异》的喜爱及表浅的认识逐渐上升为对蒲学文化内涵的索解。心中按捺不住用绘画语言表现《聊斋志异》的冲动和愿望。因此,关注《聊斋志异》,深入探寻蒲松龄文学思想轨迹,研究表现《聊斋志异》的形式语言,便成为我中国人物画创作题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当代多数画家一样,孙雨田画中国画也是从画连环画开始的,“我从20世纪80年代画连环画,通宵达旦地画,那种兴奋的感觉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当看到一群孩子在看我作品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幸运。”孙雨田画了多部关于蒲松龄“聊斋”的连环画、中国画作品。20世纪80年代,山东人民出版社汇集了项维仁、窦世魁、杨文仁、周申等十多位的连环画家,计划出版一套四十五本的《聊斋志异故事选》。孙雨田负责了其中的《西湖公主》《陆判》《宫梦弼》几本以及《小梅》《王六郎》《贾秀才》三本的封面。这套连环画选取的聊斋故事脍炙人口、绘图精美细腻,富于想象,意境深远,一经上市便广受读者喜欢。原本前四十三集顺利出版,但到第四十四集孙雨田所绘的《宫梦弼》即将付印时,却因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市场风向转变,导致意外搁浅。直到二十多年后,才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策划出版。而此时,当初孙雨田存放在出版社的近八十幅原稿已经不知下落了,所幸的是孙雨田还精心保存着当年所用的晒图清样,弥补了这一遗憾。

1984年,孙雨田的一部《西湖公主》连环画,让他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引起广泛关注。这部重彩连环画,孙雨田“致力于优美的人物造型及其内心世界的细微刻画,衬托以瑰丽神奇而又富于感情色彩的环境描写,淋淋尽致地渲染了神秘奇幻的意境,表达了向往美好、幸福、自由的爱情主题”。同年,应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创作彩绘连环画《七彩绫》。孙雨田回忆道:“创作的那一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寄来了将近二十封信,不断地改,直到满意。”孙雨田吸取并借鉴了民间艺术与装饰艺术的风格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使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而瑰丽的色彩更增添了视觉的美感与奇幻的魅力,表明画家以形象、色彩、图式对千古幽情的生动表现。之后,他开始创作连环画《蒲松龄》。为了再现逝去的历史痕迹,他沿着蒲松龄南游的足迹,赴江苏宝应县采风,体验、感悟、追朔蒲松龄当年做幕僚的历史环境。然而,经历近四百年的沧桑岁月,而今的宝应已是面貌全非,值得选用的场景实在太少了,他只能参阅、借鉴明清的有关资料来创作图稿。在塑造蒲松龄形象方面,他以艺术上的真实为主旨;以清代画家朱湘麟所作蒲松龄画像为原本;以“尔貌则寝、尔驱则修”为塑造形象之准绳。自囚苦斋、几易其稿、废画三千,常常灯明灯灭、乌鸣月落、伏案而眠、抱病而作,历时一年有余终于完稿。“在画家笔下,蒲松龄的形象随着他的游历四方、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而不断重复着,到最后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已逐步获得了思想境界的升华,一种饱经沧桑、阅尽人间冷暖的形象出现在画幅中了。”1993年,孙雨田完成了一部彩墨连环画《赤兔之死》,于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五十周年和《连环画报》创刊五十周年特刊上刊登。孙雨田将这匹人格化了的赤兔马忠诚、正义的形象刻画得淋淋尽致。

孙雨田可谓是“两栖”画家,能在连环画上硕果累累,也能在单幅画上有所成就。而首先刻苦从事连环画的实践,在塑造复杂多变而又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所磨炼下,练就了深厚的功力。在创作的过程中,孙雨田逐渐地意识到,中国画中的写意与工笔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仅仅是技法不同而已。他通过种种试验,打通两者之间的界限,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通过这些“聊斋”人物,可以窥见他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作风的结合与体现,《小翠》《擎狼》《罗刹女》《席方平》等皆是他展开自己瑰丽异象的最佳媒体。孙雨田创作“聊斋”人物,首先就是要“先吃透原著,深刻理解原著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酝酿构思,有了基本的构思之后,他再动笔,把自己想象的形象诉诸于画面。在作画的过程中,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充、修正、深化原有的想法,从而使画面更为完善。他善于按照原著精神,画出事件发生的场景与环境,他更把注意力用在人物的塑造上,这样,画面上人物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周围环境的气氛是与之相适应的。人们见到的场景有一种生动的感觉”。孙雨田也曾说过:“我的重彩画《青林明月夜》正是受到蒲松龄先生笔下极具人性、人情色彩的狐仙形象的启示,通过夸张变形,以浪漫主义手法把人性、狐性融为一体,将亭亭玉立的狐仙装扮成头戴野鸡毛、身着粉色装、柔情似水的娇身倩影,再以月色朦胧、墓田为家园、山竹野榴作屏风的场景烘托。这样的画面旨在塑造善良、温柔、知音尽在青林黑塞中的狐仙形象,同时给人留下神秘和遐想的空间。”沈鹏先生评论:“他的工笔重彩,在强烈的装饰意味中凝聚着瑰丽奇幻、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夸张不失写实,讽喻寓于神奇,这同蒲松龄写鬼写妖实为刺贪刺虐取得了基本上的一致性。”



孙雨田专心于创作中

1998年,孙雨田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重彩高研班,试验用岩彩材料。岩彩这种引进自日本的绘画材料,具有浓重而强烈的色彩感,有助于画面的立体塑造。孙雨田把它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使其与原有的中国重彩相遇,探索出新的火花。他的《聊斋画壁》《长安水边多丽人》《观音造像》等便是用此法绘画而成的。他成功地将岩彩用于特定的人物塑造和对气氛的渲染之上,使得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加强。

多年来,孙雨田坚持在认识传统、理解传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笔墨的可变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用写意和重彩的技法画了不少除聊斋外的其他古代人物,如达摩、老子、汉武帝、杨贵妃、李清照等身份和性格殊异的形象,从唐诗、宋词的诗意、词意出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而成。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家往往以专画某一题材而饮誉天下。孙雨田绘画取材广泛,他的绘画或人物或动物,皆各有千秋。孙雨田自幼喜爱听孙悟空的故事,更爱看相关的连环画。孙雨田首画猴其实是人物画《老子问道图》中的一只跟随老子、作为配景的猴子,被有心人看到很是惊叹,于是邀请其创作猴子系列作品,出版了《孙雨田画猴》一书。他笔下的猴子灵动神活、躁动不定、体态多变,有时攀枝挂月、岭上飞影,有时追逐禧闹、觅食摘果,有时结伴丘山,悠闲懒散,甚至有的还融入了淘气小孩子的神态,将猴子机警、灵敏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性化地再现了这群天地间的精灵。傅二石先生所评价:“孙雨田君善画猴,其笔下之猴形神、动作无不惟妙惟肖,此帧百猴图中竟无一雷同者,且行笔生动简洁,充满笔情墨趣,真大本事也!”

几十年来,孙雨田潜心钻研《聊斋志异》这一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创作的《聊斋》系列作品,可谓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发奋把近五百篇的《聊斋志异》故事画完。他画聊斋的过程“也是他自我发现、探索、深化的过程”,这使他把自己与《聊斋》相融相合,艺术与生命同步。

 

贺友直和连环画《山乡巨变》《白光》及其他

三代人的“小人书”情怀

第三帝国的兴亡 之九

孙雨田纸本重彩作品选页

孙雨田岩彩作品选页

最后一扇牢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