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懵懂未开的幼年开始,是“小人书”拉着我们的小手,领着我们蹒跚学步,走进了知识的宝库,打开了人生的一扇大门。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娱乐了我们的生活。半个多世纪以来,“小人书”默默无语地耕耘,悄无声息地滋润,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了好奇、求知、探索的种子。这颗种子顽强的生存,不懈地努力生长,最终硕果累累。英雄故事鼓励着多少有志青年成为祖国的栋梁,童话、神话故事鼓舞了多少人去追寻真理,成为科学家,艺术的熏陶让多少曾经的少年成为画家、文学家。“小人书”作为启蒙读物,以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小读者,它图文并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在玩具短缺、物
质匮乏、生活单一的年代,犹如一朵奇葩开放在艺术的百花园中,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宣传着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几年里,它引导着几代人成长,宣传的正能量是其他文化、文艺形式难以比拟的,它对青少年的培养居功至伟、丰碑永存。
从我家三代人的读书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母亲小时候生活困难,四个姐姐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家里经济捉襟见肘。母亲没有洋娃娃、没有玩具,无聊的她只有翻看着窗台上的“小人书”《孟姜女哭长城》《三国演义》,没有上学的母亲常常会追着姐姐问:“孟姜女家里也有兵(家丁),秦始皇的人为什么能把范喜良抓走了?”姐姐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功课,对这个幼稚的问题不屑一顾。看着背着方砖、步履蹒跚的劳工,看着被哭倒的长城下的累累白骨,母亲百思不得其解,只知道恨秦始皇。她把画面上端坐朝堂的秦始皇的脸用吐沫沾湿,再用小手扣破,以泄心头之恨。继而,董卓、曹操,凡是母亲以为的“坏人”都遭此厄运。他们的脸被毁容了,“小人书”留下了一个个的洞,母亲就是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嫉恶如仇。“小人书”在母亲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也激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上学了,母亲认字了,她搜寻着家里一切能找到的书籍,从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到长篇小说,开始了漫长的读书道路。家里的书看完了,就向大方的孩子借,拿自己的书和同学换,简直是如饥似渴。那时一分钱租一本“小人书”,母亲千方百计省下坐公共汽车的五分钱、买冰棍的三分钱去租书店看“小人书”,如《我要上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红楼梦》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小人书”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母亲干涸的心,读书也使她一生受益无穷。十年动乱,母亲年幼失学,但从“小人书”开始的大量阅读让母亲顺利通过成人教育上了中文系。智力竞赛她有名次,演讲《高山下的花环》令大家泪流满面,中文系大辩论她是最佳辩手,采访写作的报告文学获奖后被杂志社当作范文。直到如今,年过六旬的母亲,由于良好的文学功底、好学上进的精神、极强的工作能力,仍使她在外企财务总监的位置上工作得游刃有余。
童年的我深受母亲的影响,三四岁时我在床上玩积木,母亲背古诗,我边玩边接茬“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张口竟是李密的《陈情表》,令父母大吃一惊。他们关注我的爱好,我也开始了看“小人书”,画“小人书”的生活。母亲喜欢文学,父亲热爱中国画,家学渊博,所以我爱看书,也爱画画。《小兵张嘎》《鸡毛信》《神笔马良》《岳飞传》《水浒传》……都是我的最爱。抗日小英雄的机智勇敢,岳飞的精忠报国,水浒一百单八将敢把皇帝拉下马,看得我热血沸腾,豪情满怀。我让母亲讲“小人书”。我要学小兵张嘎,缠着父亲给我做木头手枪,父亲会画画,做的手枪有模有样,枪把系上红布,真漂亮。当时我有一身草绿色衣服,又求母亲给我买大壳帽。母亲禁不住我磨人,拉着我的手去甘家口商场买大壳帽。高兴的我哄着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你想要大壳帽,我抱着你就跑(去买壳帽)。”不管怎么样,我是神气了,一身小军装(假的),一顶大壳帽,皮带一系,木头枪一插,比小兵张嘎都牛。我雄赳赳地出门了,不一会儿,就被隔壁的柱子打败了,衣服撕了口子,脸上挂了花,可是我是失败的英雄,因为我没有哭。
神笔。工夫不负苦心人,上幼儿园时我画的树得过三等奖,在中山公园展出了。小学参加中国画比赛,我画的大公鸡得了西城区少年国画比赛一等奖。
“小人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童年的爱好也影响了我的一生。时至今日,我从事的职业就是编辑出版“小人书”。我在工作中可以博览群书,当时看过的“小人书”旧梦重温,倍感亲切,没看过的“小人书”夙愿得偿,如饥似渴。这一切实现了母亲和我儿时的梦想,这种滋味、体会令人百味杂陈,难以形容。
如今我的儿子刚刚一岁半,也许是遗传基因的缘故,这个小家伙儿竟然也迷上了“小人书”,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我的交通工具》《猜猜看》他都喜欢。这么点的小人儿,一看书就能聚精会神地安静下来,我们借此机会教他认识小汽车、大卡车、搅拌车、摩托车,教他认识红熊(小玛)、绿熊(小酷)。不会说的就指,能说的就念,现在口齿不清的他会说“妈车”(马车)、“抛车”(跑车)、“一豆”(樱桃)。有
时我下班回家刚进门,他就摇摇晃晃走过来,手里举着大本书让我“一、一”(他自创的语言,意思是念、讲)。我说先换衣服,他不同意就会说:“啊普(不行、不同意)。”没办法,我只有先给他讲一本再换衣服。
想想母亲读书的艰辛,回忆自己儿时的喜好,看到牙牙学语的儿子如此痴迷,作为连环画的编辑,我甚感欣慰,我为我们从事的连环画事业感到骄傲、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14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配合北京市教委出版了二百七十四册连环画图书,其中包括红色经典、传统文化、科学、历史、童话、神话、外国文学等题材。这些连环画将陆续配送到全市一千多所小学,每所小学图书馆或阅览室都将配备几套“小人书”,连环画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再次回到了孩子们身边。
我们的下一代生在新世纪,长在新中国,他们应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他们一定会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没有上学或识字不多时,“小人书”、连环画就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工具,就是他们进入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人书”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勇敢、勤奋、好学、向上、热爱祖国的种子,他们是炎黄子孙,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让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他们这一代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连环画出版社 刘泽
2015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