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国家旅游

御风驭马逐水草而行

作者:撰文、图片/何亦红

撰文、图片/何亦红

骑马给人一种自由的快感,在马背上御风而行,舒朗。和这种聪明的生灵配合好了,它能带你去任何地方,特别是位于自然深处的一些绝美之地,是一般旅行方式难以到达的。

人类一直在寻找着和动物之间沟通的通道。每次马背上的旅行,都是我与这种生灵的一次邂逅。马不是用来战胜和征服,而是用来相处的。人生和自我亦然。



10年马背之旅

2001年,在从甘南到川西的旅途中,我第一次尝试马背旅行。经过在山区漫长的跋涉,我们的马队终于抵达了期待中的高山海子,碧绿的水面一平如镜,周边翠林倒映其中。日暮时分,彩霞满天,我们——包括一对来自哥伦比亚的夫妇、几个日本、韩国的背包客、藏族向导和马夫——围坐在熊熊篝火旁,享用浓烈的青稞酒和热腾腾的马茶,向导唱起悠远的牧歌,感觉似乎回到了远古的游牧时代,我们就是一群逐水草而居的迁徙者,物质生活简单,心灵却无比自由。从此,我就爱上了骑马、露营的生活。

2005到2015年的十年间,我的马背旅行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山区长途穿越,一是探访马文化。

长途穿越主要是在中国西部,去的最多的是新疆,特别是阿勒泰、伊犁等哈萨克族游牧区;其次是云南、四川一带的山区,特别是木里、稻城、香格里拉的藏区。一连很多天,白天骑马,晚上露营,手机没有信号,可以完全放空自己,融入自然,获得新的能量。

十年来,我也不断寻找和拍摄各类与马有关的民俗文化,比如新疆柯尔克孜猎鹰、匈牙利骑射、美国66号公路牛仔文化等。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马文化正在逐渐消亡,这种发现和记录变得更为迫切。

在此期间,Megan Lewis的故事曾给予我很多鼓舞。她曾担任英国长途耐力马术协会主席,热爱培育良马和骑马旅行。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这个年近七旬的英国女人决定:从北京骑行前往下一个奥运城市——伦敦,全程8000多公里。沿途要换几匹马,经过每个国家,出入境都要涉及动物检疫的问题,4年后,她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旅行。60多岁还有梦想,多好。或许,我的马背生活,也能持续到60岁。

行者档案

何亦红,国内资深背包客,1996年开始就在新疆、云南等地独自背包旅行。后组织或参与过多次西北、西南地区骑马长途穿越活动,如四川木里地区、新疆喀纳斯地区等。也到过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匈牙利、南极与北极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自驾、旅行。


印度乌代布尔郊区的马场。早晨,马工把几匹最漂亮最名贵的马从马厩中牵出,在场地里对马儿进行打圈调教,扬起的灰尘被朝阳染成金黄。马拉尼(Marwari)马在血统上接近Kathiawadi马,并与阿拉伯马有相似的起源。它既继承了Kathiawadi马优美的外形,又兼具阿拉伯马的速度,并且耐力极佳。

驯服蒙古“情人”

-30℃的锡林郭勒盟,在室外待了一会儿,我睫毛上的雾气就凝成了冰碴。这个季节正是驯服蒙古野马的最佳时间。和西方普遍采用的“自然驯马法”不同,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驯服烈马,古老,而且霸道。

未经驯化的野马,当地俗称“生个子”,要经过专业的驯化才能与人互动。牧民杨二虎和几个朋友正在马圈里套马,这是驯马的第一步。马在狭小的空间里奔突,灵敏地躲闪,被套索套住后,挣扎着立起上身,鬃毛张扬,几个人合力都拉不住。一时间马圈里烟尘滚滚,混合着马匹的嘶鸣和人们的吆喝。最终,身材最强壮的朝鲁把被套住的马牵到空地上拴好,继续刺激它,让它多耗一些体力。马扭动脖颈,前蹄拼命抓向天空,这个从来没有被束缚过的生灵初次尝到了失去自由的滋味。

牧民们先给马套上笼头,再戴上衔铁。衔铁是骑手和马产生联系的最重要的装置,很多指令都是通过拉动衔铁传递给马。一直自在咀嚼青草的牙齿间,忽然多了一根冰冷的铁家伙,马的暴怒、惊恐从眼神中可一览无遗。它开始更有力地反抗,几个大汉同时压住牵马的绳子,排成“拔萝卜”的队形,才勉强不被马拽倒。鲜血从马的嘴角冒了出来,可它仍然不屈服。四个人压住马头将其按倒在地,此时刮起了沙尘暴,滚滚风尘中,马咬着滴血的衔铁咻咻喘息。



冬季的锡林郭勒盟气温降至-30 ℃,在户外不出一两个小时,睫毛就会挂满冰凌,甚至上下眼皮会被冻住粘在一起。风雪中,我随当地牧民把马群驱赶到另一个牧场,完成一次转场。置身于奔跑的马群中,我也被这种热情点燃,周身都能感受到从中传递出来的力量。


云南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在西藏察瓦龙,我们跟随一名藏族邮递员,12天走了250公里,抵达了梅里雪山真正的背面。

马努力站了起来,马头还被压在地上,身体弯成了一个大S形。这个阶段主要是要让马镇静下来,另外就是降低马身,好备上鞍子。身材轻巧的刘国珍坐上马鞍,人们松开了马头。马开始疯狂地尥蹶子,试图把背上的东西甩下来。这是一种较量,骑手必须以各种姿势保持平衡,一旦从马背上掉下来,马的气势就压过了人。

刘国珍在马背上坐得很稳,马的体力耗尽,逐渐平静下来。至此这匹野马算是基本驯服了。

一般来说,驯好一匹马需要两三天,有的马比较迟钝,第一天没事,第二天才开始尥蹶子。骑在马上的人功夫要非常过硬,过去讲究上马前带上一个羊头,马尥蹶子的时候,人在马背上啃羊头,说明骑手的镇定、技艺娴熟。还有人在驯马的时候带一个桶,套完“生个子”顺便再打桶水,干活儿“不放空”。

在一帮朋友的帮助下,杨二虎家一天之内驯服了十匹野马。夕阳西下时,马和人都倦了,牧人牵着最后一匹被驯服的蒙古马归圈,人和马的剪影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就像骑马捡哈达、骑射一样,驯马现在也逐渐演变为年轻人的一种娱乐。当然也有职业驯马师,请他们驯一匹马,费用要几百到上千元。

我在匈牙利的马场见到过西方的“自然驯马法”,驯马师对马相当温柔体贴,身体几乎不与马接触,使用意念、眼神以及身体语言就能让马听从指挥。国外的马种经过多年演化,已经脱离了野性,性格相对温顺、敏感。而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马,在严酷的环境中长大,充满原始野性,耐严寒,善于长途奔袭。我相信,残酷的蒙古驯马法是根源于环境与马匹的这种特殊性,是这片草原一脉相传的古老法则,这可能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驯马的时间一般是冬末春初,此时马的体力比较弱,同时调教出来的马也正好赶得及参加当年的比赛。我看了一眼日历,这一天正好是2月14日情人节。蒙古人和他们的骏马也如同情人,互相折磨却又相依为命,马会以忠诚回报主人,即便主人曾使用暴力令它臣服。

在一帮朋友的帮助下,杨二虎家一天之内驯服了十匹野马。夕阳西下时,马和人都倦了,牧人牵着最后一匹被驯服的蒙古马归圈,人和马的剪影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骑行最美
阿尔卑斯

霞慕尼(Chamonix)是法国勃朗峰脚下最著名的小城,也是世界登山运动的圣地。登山和滑雪是这里的传统户外项目,我们想玩出点新意,骑上马儿在阿尔卑斯山区驰骋一番。

我们在小镇附近找到了那家名为“Panda”的马场,场主家的木质走廊上堆满了滑雪板。一个穿着格子衬衫和马靴的中国女子迎了出来,衬衫下摆扎在紧身马裤中,英姿飒爽,完全看不出是将近60岁的人。她的中文名字叫贝贝,上海人,早年住在美国,后来爱上霞慕尼,就留了下来。她的先生老白是法国人,曾作为外国专家在中国住过很多年,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贝贝养了十几匹马,老白开了一家滑雪学校,俩人俨然是一对隐居在阿尔卑斯的神仙眷侣。

我们在教练的带领下骑马进山。教练是一个本地女孩,夏天教马术,冬天教滑雪,她热爱这个地方,喜欢这种整天泡在大自然里的生活方式。

盛夏的山谷凉爽宜人,空气中弥漫着松树和花草的芳香气息,林间不时有清澈的溪流穿过。骑在马背上,仰头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闪亮的冰河,连冰河前缘受重力挤压形成的碎冰都看得一清二楚。有时会经过精致的村庄,马蹄声打破了村中的宁静。这里的建筑都是两三层的传统木屋,房前屋后种满鲜花,马儿喜欢凑近去嗅嗅花香。

走了一段时间,宽大的石子路逐渐变得狭窄,碎石增多,道路更加崎岖。在这个高度上可以领略阿尔卑斯壮观的一面:若干雪峰在眼前排列成线,多条冰川如流苏般从两山之间的凹槽中垂下,优雅地延伸到山腰。

一只岩羊在拐角处的山崖上泰然而立,我们差点和它撞个满怀。它的长犄角微微弯曲,鼓鼓的眼睛瞪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对视了一会儿之后,悠然离去。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开始出现大量高山花卉,紫红色的居多,在低矮的灌木丛中盛放,以远处的雪山为背景,更显俊秀。

翻过一片冰雪混合的小坡,白湖猝不及防地出现,湖面就像一颗晶莹通透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平和恬美,富有诗意。绕到湖的另外一边,秀美挺拔的雪峰倒映在湖水中,远山、近湖,层次分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我在湖边的餐厅要了一杯咖啡,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

自然之中蕴藏着隐秘的滋养生命的力量。“当你在商业、政治、交际、爱情诸如此类的东西中精疲力竭之后,你发现这些都不能让人满意,无法永久地忍受下去——那么还剩下了什么?自然剩了下来:从它们迟钝的幽深处,引出一个人与户外、树木、田野、季节的变化——白天的太阳和夜晚天空群星的密切关联。我们将从这些信念开始。”在美国诗人惠特曼所处的时代很容易做到的事,今天却成为奢侈。也正因为如此,那种纯正、深刻而长久的欢乐正与我们渐行渐远。现代生活中的诸多物质享受,并不能够填补它的离去所造成的空洞感。在阿尔卑斯的深山中,我的身体和精神被纯正的自然紧紧包裹,它是最好的情绪调节器,欢愉,会因自然的美丽而放大;悲苦,也在自然面前被减至最小。

马蹄鹰翅
疾如风

干燥的戈壁滩上,一队柯尔克孜猎人骑马架鹰,在灌木与乱石中间逡巡,眼神如雄鹰一样敏锐。一只灰色的野兔伏在土坷中,几乎与周围浑然一色,但还是被猎人们发现了,几匹坐骑分列包抄,伺机而动。野兔飞快窜逃,猎人胯下的轻骑也迅速启动,马蹄撩起烟尘,猎人手臂上的雄鹰俯冲而下,很快将奔突的野兔牢牢抓住。

这是位于天山南脉腹地的一个边陲小县,放眼望去只有戈壁、荒漠、连绵的雪山。当地牧民通常在冬季狩猎,雪地上动物的脚印比较容易辨识,而且冬季猎鹰的状态也最好。阿合奇雅郎奇村的别克家族有8个兄弟,都是骑马打猎的好手。大哥肉赛姆·别克已经60岁,仍然可以架鹰在马背上驰骋。马坎儿·别克今年50岁,是镇上的驻村干部,我就住在他家。

柯尔克孜族过去以游牧为生,驯鹰技艺是从祖先手里流传下来的。他们经常骑马登上白雪覆盖的阔克萨勒山、喀拉铁克山,在山顶放飞驯养的猎鹰。猎鹰和猎狗一样,是他们传统的捕猎利器,是捕捉野兔、野鸡、狐狸的好帮手。近些年,柯尔克孜族人基本都定居了,猎鹰的作用越来越小,但牧民们仍然家家户户驯养猎鹰,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抓鹰、熬鹰都不是容易的事,驯鹰的人必须要能吃苦耐劳,而且智勇双全,鹰只臣服于能控制它的人,它能通过人的眼神看出恐惧、猥琐,软弱的驯鹰人很容易被鹰抓伤。

带猎鹰出行必须骑马,猎鹰重的有八九公斤,仅靠人的体力架不了多久,一般马鞍上都会有一个支架,支撑架鹰的手臂。放鹰的马需要速度快、耐力好。以前打猎都要在山里走数日,耐力不好很难支撑。马坎儿养了16匹马,其中只有4匹可以放鹰,最好的一匹是2003年从库尔勒的和静买的名为“图勒帕热”的品种,当时花了5500元,现在同样的马要15000元一匹。牧民们现在认为新疆最好的马是产自库尔勒的,而不是通常以为的伊犁马。

这天,我随别克兄弟一起去打猎。猎手们的行头很讲究,头戴狐狸皮帽子,身穿棕黄色骆驼毛呢长款大衣。马匹的装扮也漂亮,披着色彩鲜艳的马衣,上面的图案是纯手工刺绣的,其中一件绣有鹰的图案。

我们穿过村中的小路,来到河谷的乱石滩中,7个猎手共带了4只猎鹰和1只猎隼。这段时间正赶上南疆的沙尘天气,天空阴暗,显现出苍凉的气氛。在纷乱的马蹄声中,我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

马队奔跑在空旷而深邃的山谷中,老大挥手叫停,原来他在旁边的山崖上发现一只狐狸。狐狸的毛色和山融为一体,普通人很难发现。可惜山崖陡峭,很难直攀上去。

我们在河谷的灌木丛中继续寻找猎物,马匹轻盈而有节奏地前进。后面有人发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呱啦鸡,众人掉头向同一方向狂奔,一人臂上的猎鹰飘然而下,准确逮住猎物。

现在环境破坏严重,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加上家里农活也多,出猎大多是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另外就是在“托依”(婚礼)和“那泽尔”(家人去世一年后家族的聚会)等场合,大家会集体出去打猎。遥望荒漠雪山,我暗自期望,将来在中亚广阔的大地上,雄鹰依然翱翔,骏马依然奔驰。



蒙古马鞍。这种类似于驼峰的坐具经装饰后,用马肚带固定在马背上,使骑坐在上面的人感觉安全而又舒适。蒙古族自古以来就善于制作和装饰马鞍。

Best Experiences
我的马背旅行之最

最难忘 —— 醉了

骑马生活中最难忘的是各种和酒有关的记忆,也是醉了——是真的醉了。

我骑马去的次数最多的地方是新疆,在南疆阿合奇,在白酒肖尔布拉克和果酒穆斯莱斯掺和的共同作用下,我醉倒在柯尔克孜人家厚厚的红色羊毛毡上。热情的当地人,把客人招待好的标准就是一定要一起醉一回。在北疆骑马长途穿越时,我喜欢带上几瓶伊力特,晚上在篝火旁纵酒狂歌,就着羊肉开怀畅饮,微醺后漫天的星斗开始在眼前旋转。

夏天从北疆穿越到南疆,翻越天山,路过哈萨克毡房时,主人会端上有轻微的酒香的马奶酒,虽然酒精度只有两三度,但喝多了也会醉,醉了就在毡房里和衣而睡。

最温暖 —— 向导们

阿尼玛卿那边的向导,都将自己家的草场承包出去挖虫草了,非常富裕,每人镶着一颗大金牙。他们并不指望做向导能挣多少钱,和我们一起转山,也是积累自己的功德,他们很享受转山的过程。旅程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哭了。

在梅里雪山转山时的向导阿青布,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每年都组织全村人一起去转经路上捡垃圾,还从很远的地方定制了大量垃圾筐放在路边。

Recommendations
中国那些走马看花的好地方

喀纳斯

新疆,尤其是北疆喀纳斯地区,是我认为最适宜进行马背穿越的地方,有成熟的路线和向导,风景指数也很高。重点推荐喀纳斯东线和西线。

最佳时间:春天有无边花海,秋天有浓墨重彩。

特色体验:双湖路线,在湖头峰上,一面是喀纳斯湖,一面是双湖,远处可眺望友谊峰。

巴音布鲁克

天山深处最经典的草原风光。

最佳时间:夏季莺飞草长之时。

特色体验:夏季连绵数公里的花海,绝对是一场视觉风暴。

阿尼玛卿

典型的青海藏区风貌,比新疆、云南的草原更加宏大、苍茫。

最佳时间:6-9月。

特色体验:沿途有藏族人认为的各种神迹,可以一一尝试体验。比如含铁的红色泉水,据说能治胃病,如仅一人能钻过的“消孽洞”,如随着歌声能增加的涌泉。

木里、稻城

香格里拉的原始自然状态,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和宗教背景。

最佳时间:5-9月。

特色体验:沿途可以看到稻城的三座神山:夏诺多吉、仙乃日、央迈勇。

山丹军马场

烽燧峡谷,大河清韵,祁连松雪。连天碧草,旷野群马,草原骑牧。

最佳时间: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适逢油菜花盛开,金波摇曳,蜜源飘香。

特色体验:每天放马的时候,能看到别处难得一见的大马群,几百甚至上千匹一起奔驰。

坝上草原

京城骑马爱好者的天堂,距离近,可骑乘的马匹众多。

最佳时间:6-8月。

特色体验:拍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情人谷,每到秋季白桦林的色彩异常绚丽,骑马逡巡其中,美煞。

梅里雪山

穿越三江并流、香格里拉核心区,沿途有河谷、雪山、松林等丰富地貌。

最佳时间:6-9月。

特色体验:和藏民一起转山,感受他们的乐观、豁达与坚韧。

锡林浩特

“中国马都”,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保留最为完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最佳时间:6-9月。

特色体验:保留有很多传统的马背文化,比如驯野马、牧人竞技、赛马等,夏季草原上相关的节日很多。

骑行长途的建议

■ 先在马场学习一定课时的基本功,再去野外骑乘。

■ 野外长途穿越,要选择稳定而又颇具速度感的马,性子急躁或速度太慢的都不行,以免把精力都用来和马较劲。

■ 不要给马绑太多行李,否则行进的可操控性会大打折扣,穿越的乐趣也减少很多。

■ 爱惜马匹,慢步、快步和跑步适量结合,节省马的体力才能走得长远。

 

避世小岛两朵海上花

御风驭马逐水草而行

西雅图,剧院未眠夜

山居

沉醉之时

暗夜骑士团双城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