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赋山水于几何,融生态于上下——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大师园之“深入园”设计回顾

作者:(法)亨利·巴瓦 撰文 / (France)Henri Bava 黄明莉  马一鸣译 / Translated by HUANG Ming-li, MA Yi-ming

(法)亨利·巴瓦 撰文 / (France)Henri Bava 黄明莉  马一鸣译 / Translated by HUANG Ming-li, MA Yi-ming

摘要:对于我来说,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模式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一次古老中国文化的重生,是一个中国式梦想的实践。这一实践不仅仅体现在大尺度的区域规划,大都会的水文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小尺度,局部的和具体的方案上。 “深入花园”,便是我试图在现有都市与未来都市间埋下的一个新意盎然的伏笔。任何一个花园在与城市发生微妙的联系时,都应该不仅扮演温度与气候调节者的角色,更需要体现人类文明自古以来的意愿:花园,这个渺小的存在单元,恰恰涵盖整个世界。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说:“依托一个有意义的象征系统,通过累积并超越一定量的可衡量符号,即可加剧信息的传达。”正是如此,中华文明重生的信息将通过想象力渗透于每一个花园,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生物。 “深入花园”,不仅是一个供人观赏的花园,还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花园,更是汇聚成崭新的生态文明的一份子。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让我欣然地参与武汉园博会,亲自感受这一中国式生态逻辑的实践。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水文化;法式古典园林;中国传统园林;生态文明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5-0023-04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3-24; 修回日期:2016-04-21

Abstract: For the auth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is a rebirt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a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Dream. This practice is reflected not only on the large-scale regional planning, the metropolitan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ut also on small-scale, local and specific programs. "Deep Garden" is the author's new attempt between the present city and future city.In the delicate touch with city, a garden should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climate regulation, but also reflect the wish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garden, the existence of this small unit, just cover the whole world. As Michel Foucault said, "relying on a meaningful symbol system, and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measurable symbols and beyonda certain amount, the conveyingof information can be intensified." It is truly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birth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permeate through imagination into very garden, every inch of land and every creature. "Deep Garden" is not only a garden for touring, but also a garden with vitality, as well as a part that converges a ne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riven by this conviction, the author is plea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Garden Expo and personally feel th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ecological logic.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culture; French classical garde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 山水与几何

“深入”花园尝试运用象征和感性的手法来结合中法2种文化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一方面,它结合中国传统的文人文化,紧密和谐地与诗歌,书画(山水)艺术相关联,另一方面则运用西方规则的,几何式的和轴线式的造园语汇来进行空间的塑造。对2种文化的借用和转化使“深入”花园成为一个独特而唯一的地方(图1)。

竹、石、水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象征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花园内。花园的周边由一圈低矮的时断时续的混凝土坐凳和一圈小乔木围合成一个开敞的空间,好像是西方中世纪建筑中内院的围廊,但是这个“围廊”却不向花园内部开敞,而是采用一个非常态的绿篱,将大部分的视线拒于花园以外。花园内部的竹林和构筑物略微高出这道绿色屏风,引人入胜。

图2是个非常态的绿篱,由数以万计大小不一的竹筒叠摞起来,成为一个在正视面上有无数圆环组成的竹墙,就如中国传统建筑与花园里屏风。屏风在这里体现了辩证的演变关系:距离远时是一个完全密闭的墙;距离近时透过墙上的小孔,密实的墙就转化成了一个半开敞的装置。这种辩证的对立的并且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结构正是法国当代景观一直所追求的,同时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取得了交汇(图3)。

2 双重路线

在这个中西方双重文化交汇的花园中,存在2种游览和体验的路线:环绕花园的环廊路线和深入花园的下沉路线。在这双重和双层路线上,人们能感受到中西方2种文化的碰撞。双重的路线将游览者从白日炫目的光线中带到从林下昏暗的光线里,从表层带到深层,从正交几何式的秩序带到一种有机的混乱,从静止的水带到灵动的水,从确定代到辩证的不确定。

面对竹墙屏风,进入内院的台阶和沿着回廊蜿蜒的石材汀步都从各自的“领地”里延伸出来,嵌在了入口的混凝土平台上。入口和出口都在这里汇聚,类似古老建筑里的门厅。空间的引导是有主次的,进入花园的信号更为强烈:竹墙的下面有一条水渠,沿着西侧的台阶流下,暗示着游览的方向从西侧开始。

在竹墙和混凝土墙之间的狭窄空间,采用中国造园术的欲扬先抑手法。脚下的水渠消失在这个狭长空间的尽端,吸引游览者进入下一个参观序列(图4)。

为了展现景观的各个水平层次:天空,树篱,竹林,路径,植物根茎,地表水层,泥土层和地下水平面,设计赋予了基地2个动作:下沉与竖立。

下挖是整个设计的基础,通过这个向下的动作,我们能够重新找到场地的“根”以及“生命的源泉”。然后通过“柱”的竖立来建立竖向的空间交流:这个向上的动作使我们能够重新找到大地与天空的联系,园中耸立的竹林则更加强化了这种经常被忽视的关联。有趣的是,当我们接受进入一个深邃的空间的时候,同时也重新找到了天的存在,看到了脚下柔软的土地。我们力图揭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启发人们关注文化和自然的“根”,保护人类的“生命之泉”。

下挖带来一种“深度”的空间体验的,除此之外,挖至直到几乎到达地下含水层这个行为本身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水在土地中的渗滤。

挖去地表层的或多或少的污染土壤,下面埋藏的是历史和记忆。现代文明,工业革命所经历的时间在整个武汉地区超过3 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破坏却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修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挖是一种警示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去寻找。花园中水自高往低从竹筒组成的孔洞中渗滤下来,最终到达深处的水池,从而进入地下水循环的这个过程,正是用来隐喻大自然水渗滤的过程。城市高速发展的年代,许多土地因为人为的破坏失去的渗透的功能,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我们意图通过这种特别的警示来提醒人们关注环境,珍惜地下洁净的源泉。

下沉花园中的地形不是平的,从西到东用微小的坡度分为5个台地逐级下降,这是为了创造在下沉花园内部的一种不稳定感,从而强化人体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花园中一条由金属格子板制成的园路沿折线型展开,同时有一些被植被包围的汀步将游览者带向未知的空间。这条金属格子板园路随着地形也有微妙的变化,南北朝向的园路是水平的,东西朝向的园路是倾斜的并且略为变窄。这些微小的变化是为了提高人们在花园中的专注力,注意脚下的一切,深刻感受周围的环境。整个下沉花园里被赋予了多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体验,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手法来隐喻并激发冥想的自由(图5)。


AGENCE TER 武汉大师园方案设计 Jardin des profondeurs WUHAN 23


AGENCE TER 武汉大师园方案设计 Jardin des profondeurs WUHAN 25


图1 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与法式几何园林的塑造(Agence TER提供)图2 深入园主入口的竹墙与步道,即深入园的外围环线(马一鸣摄) 2


“迷失”在这个花园中有2层意思:第一是日常用意,在一种不熟悉的环境中,或是在一个刻意构建的使人失去方向感和参照感的场所所带来的感受。第二个是暗指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失去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至于身陷目前这种从未出现过的甚至有可能无法扭转的境地:大气变暖,水源污染,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图6)。

在西方,迷失被看作一种非理性的思维,与正统的,以现代科学和工业为基础的理性思维相对立。所以迷失是危险的,不安全的,但是它也能给人们敲响警钟,正视自己,在迷失中重新寻找失去的东西。


图3 斑驳的光线从竹墙无数的小孔中透射进来,吸引着游览者靠上前去从这些小孔中一探究竟(马一鸣摄)


图4 深入园的双重参观路线及地形塑造(Agence TER提供)



3 水与根源

水是始终变化着的,是串联整个花园的重要线索,从表层到底层,由浅入深始终在隐喻着寻找着这一“生命的源泉”的过程。

水也是强调花园“深度”的重要手段。从花园北侧入口引导游览者进入到花园内部开始,水通过其变化多样的形态不断刺激着游览者的感观神经,并串联了花园中3个重要构筑物——光井。

在最西侧竹制光井中的页岩铺地向中心隆起形成一块独特的“山石”,这个山石也是由一片片页岩围绕中心圆点一层层叠放制成的,与地面上的页岩铺地浑然一体,仿佛从地面上生长出来一样。“山石”其中隐藏着几个喷雾管,将层层雾气散发出来,弥漫在这个光井周围。这种雾化的水和隆起的山石,象征着自然中山之源泉——云雾。

顺着园路往花园中心走,会发现一个相对比较低矮的竹制光井,其中心的一个金属托盘托着一汪静水,将日月的星辉,周围轻舞的竹林,游览者的身影都倒映在水中,象征着自然中的地表源泉——江河湖泊。

再往花园东边走,一个更为奇怪的竹制光井中隐藏着一个不容易发现的水井,游览者无法进入光井,只能透过缝隙依稀看到幽深的水井下面投射出来的淡淡的光,反射在井底的水面上形成飘忽不定的光晕。这个水井意味着自然中的地底源泉,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地下水层的存在。

花园的最东边,一个大水池使视觉豁然开朗,水池的水平面与地表有3m的高差。在此处,游览者无论在身体上或是心理上都无限接近真正的地下水层。东侧的混凝土墙在水面上方向内凹进了一段距离,形成了水面优雅从墙地下穿过的效果,游览者不知道水要流向何方,暗示着这个小世界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总有一部分向外面的世界打开(图7)。

“深入”花园正如其他的花园一样,本身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在西方,人们喜欢把怀旧的情怀寄予对天堂净土的追忆上,因为天堂净土总是被认为是“逝去的”。正如罗伯特·阿尔松所说:“西方人总是憧憬那些失去的美好事物,在人们内心深处,将来的伊甸园式的美好经常是令人畏惧的。”这种畏惧来源于西方人对大自然的敬畏。这也体现在西方的园林艺术中:迷宫总能给人带来些许不安全感,而我们本身就处于大自然的迷宫中。反观当今人类文明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引发了重重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怀有这种担忧,从迷失中寻找方向,推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

由此,我们期冀:“深入”花园,既是设计建造者的一种“深入”,也是游览体验者的一种“深入”。它是人们休憩、欣赏艺术美的所在;更是一种媒介,一个通道,一座桥梁,引领着人们走向自己的内心,对当下的生存环境和发展道路,对人类的明天进行思考。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法)亨利·巴瓦(Henri Bava)/1957年生/男/法国注册风景园林师(DPLG)/法国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Agence TER)公司创始人及首席设计师

译者简介:

黄明莉/ 1981年生/女/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HMONP/法国TER(岱禾)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事务所中国事务负责人

马一鸣/ 1984年生/男/法国注册风景园林师(DPLG)/法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笛东规划设计公司生态规划所所长(北京 100029)



图5 深入园的地形塑造,从地面层至地下水层的展开过程(Agence TER提供)

图6 代表着“矛盾与迷失”的竹林种植池与代表着“与自然相连接”的水池(马一鸣摄)

图7 代表着“与自然相连接”的水池(马一鸣摄)

 

城市更新中非正式开发景观项目的潜质与价值

揭开尘封的面纱,再现传统园林风采——苏州可园修复记

“海绵城市中国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启动

高密度人群下的外部空间适应性设计探讨

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成立

李渔层园考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