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健康之家

,父母如何跟上宝宝成长的脚步?

作者:吴君

在宝宝快速成长的头2年,新手父母一边在学习和适应如何照顾小婴儿,一边又会担心宝宝是不是生长发育正常,比其他小朋友长得快还是慢?现在会不会太瘦或者太胖?对于第一次当父母的人来说,要判断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确有点困难。如果宝宝生长指数不达标,父母却不知道,就可能让宝宝一直因为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如果高估了宝宝的生长速度,如在宝宝颈部没有发育好之前就让他们独自坐立,可能会让宝宝严重受伤。因此,新手父母尤其要对宝宝的发育情况了如指掌。那么,该如何做呢?

文·欣欣 编辑·吴君 插图·茅斯 图·123RF



如何给宝宝的成长打分

你知道宝宝生长的Z评分是什么吗?你知道宝宝在2岁之前会出现哪些重大变化吗?这是掌握宝宝生长情况的两大法宝。

我们可以把宝宝的生长归为两类,一类是身体的生长,如身高、体重等可以测量的指标,另一类是宝宝的认知、感官、语言和肢体机能的发展。前者可以通过Z评分曲线来判断是否正常,而后者则需要父母细心观察,看宝宝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否出现一些里程碑式的变化。结合这两点,父母就能够大概掌握宝宝的发育情况,当然也要定时到医院进行儿保检查,让医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测量。

什么是里程碑式的变化?

里程碑式的变化很好理解,就是指宝宝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例如他们什么时候能够翻身、坐着、站立或者走路了,什么时候可以叫爸爸妈妈,说出完整的句子,听懂自己的名字了等等。这些大事儿父母一般都不会错过,并且十分期待。但有些小事儿,父母却很容易忽略,例如宝宝的视线能否追踪移动的事物,宝宝的手指能不能拿起细小的事物等等。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把宝宝在特定年龄应该出现的典型变化或者行为都一一列举出来,让父母能够对照着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宝宝迟迟没有出现这些变化或者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及时询问儿科医生。

宝宝生长的Z评分是什么?

Z评分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儿童生长标准时采用的一个统计学指标。Z评分代表了某个儿童的测量数据与理想儿童群体平均数据的偏差,Z评分为正,说明儿童的生长数据高于平均数据,反之则为负值。Z评分的绝对值越小(最小为0),说明该儿童的生长数据越接近平均数据,其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儿童的生长数据越好或者越差。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的Z评分为1,那么说明其生长指标在同龄人中稍稍偏高;如果一个孩子的Z评分为-3,说明其生长指标远低于大多数同龄人。

要自己计算Z评分很麻烦。但可以在世卫组织提供的Z评分表格上(图表见P34),直接根据宝宝的身高、体重(Y轴)以及年龄(X轴)来定位宝宝此时的生长数据,并且与几条参考曲线做比较。如果宝宝的数据高于绿色的曲线(Z=0),说明生长情况高于平均值,如果低于这条曲线,说明生长情况低于平均值。例如,如果宝宝某个年龄段的体重在图表上的位置高于上方的黑线(Z=3),那么宝宝这时候有可能过胖。再例如,如果宝宝某个年龄段的身高或者体重在图表上的位置低于下方的黑线(Z=-3),那么这可能代表宝宝生长迟缓或营养不良。

Z评分虽然不能够绝对说明问题,还需要结合家族基因等情况,但绝对值如果很大(不论正负),都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宝宝Z评分在-2~2之间(两条红线之间)都属于正常。

观察宝宝出现的里程碑式变化,再结合他们的生长数据Z评分,家长就能够大致清楚自家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了。



0~6个月篇

这是宝宝生长最快速的阶段,尤其是在前十三周,几乎每天都有明显的变化。你的宝宝处于哪条生长水平线呢?

女宝宝的各项Z评分



男宝宝的各项Z评分

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什么变化?

半岁以前,尤其是在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他们会出现很多重要的变化,家长需要在这个时期多加留意。观察宝宝的身体、肢体机能、感官和认知能力等是否都发育正常。

4个月大时的里程碑式变化

身体特征和肢体机能应该出现以下变化

●体重增加开始放缓,每周大约增加体重20克

●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

●坐着的时候,头部不会下垂

●在有支撑的情况下,能够坐着

●趴着时,头能够扬起90°

●能够从躺着翻身为趴着

●能够抓住,然后放开东西

●能玩耍放在他们手里的摇铃玩具,但不能自己拿起来玩

●能够双手抓紧摇铃

●能把东西放进嘴里

●晚上能够睡9~10小时,每天会小睡2次,每天总共会睡14~16小时

感官和认知能力会出现以下变化

●能够看清楚近距离的东西

●与父母或者其他人的眼神交流会增加

●开始能做到手眼协调

●能发出咕咕等声音

●当看到奶瓶的时候很期待进食(如果是用奶瓶喂奶)

●开始有记忆

●会通过烦躁的表现来吸引注意力

●能够识别父母的声音或者抚摸

如何跟宝宝玩耍

可以通过以下玩耍的方式来促进宝宝的发育:

●抱着宝宝照镜子

●给宝宝颜色鲜艳的玩具拿

●重复宝宝发出的音节

●帮助宝宝翻身

●如果宝宝的头能立起来了,可以让他/她玩婴儿秋千

●父亲或者母亲和宝宝一起趴在床上玩耍(宝宝的俯卧时间)

链接:什么是宝宝的俯卧时间?

为了防止婴儿猝死,美国儿科医学会在1992年就建议所有的婴儿仰卧睡觉。躺着睡虽然更安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宝宝的运动能力和其他生长发育。于是,儿科学会又建议,在宝宝4个月大时,每天醒着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们呈俯卧状,以肚皮支撑身体玩耍一段时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趴在床上或者游戏垫互动玩耍,这被称作俯卧时间(tummy time)。

每天俯卧一段时间可以促使宝宝早日抬头、翻身、坐、爬行、站立和走路。另外,处于这个姿势时,宝宝还能够接受到更多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的刺激,这也有利于他们的锻炼和发育。

在俯卧时间,妈妈的身体,尤其是面部应该在宝宝的视线范围以内,所以妈妈需要和宝宝一起趴着。妈妈可以跟宝宝说话,或者用有趣的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诱使他们抬头、用视线跟踪玩具、伸手抓玩具或者向玩具爬行。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有俯卧时间,只不过那时候宝宝可能每天只能趴几分钟。到了三四个月大时,宝宝就可以每天都趴着玩一个小时了,再长大一点,宝宝醒着的时候应该有一半时间都是趴着玩。

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所有家长都遵循“躺着睡,趴着玩”的准则,让宝宝能够安全长大,良好发育。

家长自身要注意什么?

许多家长觉得不满周岁的宝宝什么都不懂,所以不用与他们交流,只要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就行,这是不对的。

●经常对宝宝说话,你的声音会安抚宝宝的情绪

●宝宝发出音节或者说出单词时,要回答宝宝,这能够促进他们学习说话

●经常给宝宝读书,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功能并学会新的单词

●给宝宝唱歌或者放音乐,能够让宝宝爱上音乐并且有利于他们的大脑发育

●经常表扬宝宝,给他们爱的关注

●经常用手轻拍或者抱抱宝宝,这会让他们感受到爱并更有安全感

●当宝宝醒来并且放松的时候,陪他们玩耍,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如果他们感到疲倦或者烦躁,就让他们休息一下

●如果宝宝对危险的东西感兴趣,就用玩具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把他们带到安全的环境中

●对自己的身体、心理和情绪都要有所顾忌,养育宝宝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只有自己感觉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安全须知

必须要确保家里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观察一下,家里有什么东西可能伤害到宝宝,然后做好保护措施。作为家长,有义务给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也要确保自己的身心状态都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宝宝的到来。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不要摇晃宝宝,无论何时何地!宝宝脖子的肌肉非常脆弱,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头部,如果你摇晃宝宝,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大脑并造成死亡

●确保宝宝睡觉的时候是躺着的,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不让宝宝和家人遭受二手烟的毒害,不允许任何人在家里吸烟

●坐车时,让宝宝坐在面部朝后的安全座椅中

●给宝宝的食物要切小,以免噎住。也不要给宝宝提供太小的玩具,以免误吞

●不要让宝宝玩任何可能盖住他们脸的东西

●不要在宝宝周围放或者拿热烫的饮料或食物

●给宝宝接种疫苗,照顾宝宝的大人也应该接种疫苗



如何让宝宝有一个好身体?

●每个宝宝生命最初的6个月,母乳就能够满足他们全部的营养需求。在宝宝6~12个月大时,可以尝试健康固体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但是母乳仍然是他们主要的营养来源。也就是说,6个月以后才能够添加辅食,但仍然要以母乳为主。

●给宝宝喂食时要缓慢、有耐心,鼓励宝宝多尝试新的食物,但不是逼迫他们,仔细观察他们是否饿了。

●让宝宝保持活力,虽然他们这时还无法像大孩子一样跑跳,但是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活动他们的小胳膊小腿,让他们多在地上玩耍,这样才能够长得结实并学到更多东西。

●不要让宝宝长期坐在秋千、推车、学步车里。

●尽量避免让他们看电视,不论什么节目都别看。

6个月~2岁篇

在半岁以后,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增长会有所放缓,但在另一方面也会出现许多令父母欣喜的变化,例如会叫爸爸妈妈、会爬行、会走路……

女宝宝的各项Z评分



男宝宝的各项Z评分

家长要注意宝宝的哪些变化?

每个宝宝在半岁以后都会学会很多事情,会出现很多里程碑式的变化。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没有出现这些里程碑式的变化,那么有必要怀疑宝宝是否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者有疾病,需要及时去看儿科医生。

9个月大时的里程碑式变化

身体特征和肢体机能应该出现以下变化

●体重增加继续放缓,每天大约增加15克体重,一个月增加约1斤体重

●每个月身高增加1.5厘米

●大小便都更加规律了

●当头部朝下时,会自然地伸出双手避免自己跌倒(降落伞反应)

●能够爬行

●能够长时间坐着

●能够扶着墙或栏杆站立

●会把东西碰在一起发出响声

●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东西

●能够用手指拿东西吃

●能扔东西或者摇晃东西

感官和认知能力会出现以下变化

●会呀呀学语

●会出现分立焦虑并且会粘着父母

●出现深度感知(能通过事物的大小判别其远近)

●知道虽然东西不见了,但仍然存在(虽然看不见玩具了,但知道它在抽屉里)

●会对简单的评语做出反应

●对名字做出反应

●明白“不”的意思

●模仿说话的声音

●被独自留下时可能感到害怕

●玩与人交流的游戏,如躲猫猫或者拍手游戏

●会跟人挥手道别

如何跟宝宝玩耍

通过以下玩耍过程能够促进宝宝的发育

●陪宝宝看绘本

●给宝宝不同的刺激,如带宝宝去商场看各式各样的人或者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

●增加宝宝能听懂的词汇量,如看见什么东西或人就告诉宝宝其名字

●通过玩耍让宝宝辨别冷热

●给宝宝能推着走的大型玩具,促进他们学走路

●和宝宝一起唱歌

●2岁以前别让宝宝看电视

●给宝宝一件可以平复他们情绪的东西来降低分离焦虑情绪(如能安抚他们情绪的毛绒小熊)



链接:什么是分离焦虑?

在宝宝6~9个月大时,父母可以观察到,当宝宝的亲密抚养者(妈妈、爸爸或者奶奶等)突然离开,他们会表现出不安的情绪或者行为。这是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通常我们都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称为“粘人”。父母不应该斥责宝宝的“粘人”,但可以用玩具或者小毯子等东西来安抚他们情绪并转移他们的依赖。在选择安抚物件时,父母可以观察一下,看哪些东西会让宝宝有安全感且情绪稳定,但要确定这些东西是柔软、安全的,并且没有可以拆卸的零部件。毛绒玩具、柔软的毯子都是好的选择。如果外出的时候,宝宝不愿意放开安抚玩具,那家长应该允许他们带着,但可以稍加一些限制。例如,可以把玩具带出去,但是只能放在车上。等到孩子越来越多地接触这个社会,他们对安抚玩具的依赖就会逐渐减少。

家长在刚开始离开宝宝时,可以选择短暂地离开,如去厨房做饭或者去书房查看邮件等。先让其他的照顾者,如保姆和家长一起与宝宝相处,建立宝宝对其他照顾者的信任。在离开宝宝的时候,家长应该表现得开心和正面,让宝宝觉得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12个月大时的里程碑式变化

身体特征和肢体机能应该出现以下变化

●体重是其出生时的3倍

●身高是出生时的1.5倍

●头围和他们的胸围差不多

●长了1~8颗牙齿

●不用扶东西也能站稳

●能够独立或者单手牵着大人行走

●能够独立坐下

●能把两块积木叠在一起

●能够给书本翻页(一次翻过很多页)

●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很小的东西

●每晚睡8~10小时,白天有1~2次小睡

感官和认知能力会出现以下变化

●会做一些假装动作(例如假装从杯子里喝茶)

●视线能够追踪快速移动的事物

●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会叫爸爸、妈妈,并能够说一两个其他词汇

●能听懂简单的命令

●尝试模仿动物的叫声

●能够把东西和其名字联系在一起

●能够理解,东西即使不在自己视线范围以内了,它仍然存在

●别人帮自己穿衣服时,会主动抬起胳膊

●可以玩一些你来我往的游戏,如把皮球踢给对方,对方再踢回来

●会用食指指出东西

●能挥手再见

●会依赖某个玩具或者某个东西,如玩偶或者小毯子

●父母或者照顾者不在身边会感到焦虑,会粘着父母

●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暂时离开父母去独自探索

如何跟宝宝玩耍

通过以下玩耍过程能够促进宝宝的发育

●陪宝宝看绘本

●多带宝宝去不同的环境,接受新的刺激

●跟宝宝玩球

●多跟宝宝说所处环境中的各种东西叫什么

●让宝宝玩能够推动的大型玩具,以便练习走路

●给宝宝唱歌

●给宝宝找一个同年龄或者年龄相仿的玩伴

●2岁以前别让宝宝看电视

●父母不在身边时,给宝宝提供可以安抚他们情绪的玩具

18个月大时的里程碑式变化

身体特征和肢体机能应该出现以下变化

●生长速度变慢,跟前几个月比胃口也变小了

●能够通过肌肉控制大小便,但可能还是不会自己上厕所

●跑步姿势比较僵硬,经常摔倒

●能够自己坐上小椅子

●单手牵着大人能够自己上楼梯

●能够把2~4块积木搭起来

●能够用勺子和杯子喂自己吃东西

●能够乱涂乱画

●能够一次性翻2~3页书

感官和认知能力会出现以下变化

●能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有分离焦虑

●能够静下来听故事或者看图

●被问话时,能用简单的词回答

●会撅着嘴唇亲吻父母

●能够辨认1个或者更多的身体部位

●能够指出和认出很多常见的东西

●经常模仿

●会脱一些衣物,如手套、帽子和袜子

●开始感到所有权,经常会说“我的爸爸”“我的玩具”“我的狗狗”等

如何跟宝宝玩耍

  通过以下玩耍过程能够促进宝宝的发育

●鼓励宝宝进行肢体活动,并且提供足够的空间

●给宝宝提供安全的工具性玩具,如小锅子、小铲子、小炉子等

●允许宝宝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洗菜

●鼓励宝宝玩创造性的游戏,如积木、乐高和画画等

●给宝宝读书

●鼓励宝宝多跟同龄人玩

●不让宝宝在2岁前看电视

●和宝宝一起玩简单的游戏,例如拼图

●利用玩具或者其他东西来降低分离焦虑

2岁大时的里程碑式变化

身体特征和肢体机能应该出现以下变化

●能够扭转门把手开门

●可以一页一页地翻书看

●能够把6~7块积木搭起来

●能够在不失去平衡地情况下踢球

●站立时能够在捡起东西后保持平衡(通常15个月后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2岁时还不行,就需要注意了)

●跑步时肢体更加协调了

●能够进行如厕训练了

●已经长出了约16颗牙

●此时的身高大概是成年后的一半

感官和认知能力会出现以下变化

●能够独立穿一些简单的衣物(一般脱衣服比穿衣服做得要好)

●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渴了、饿了或者要上厕所

●能够组织2~3个词的短语

●能够明白两段式的命令,如把球给我,然后穿上鞋

●能够更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件事

●视力已经完全发育好

●词汇量会增长到50~300个(每个健康孩子之间的词汇量有很大差异)

如何跟宝宝玩耍

通过以下玩耍过程能够促进宝宝的发育

●允许宝宝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日常事务中

●鼓励他们多活动并且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引导宝宝多做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游戏

●让宝宝玩耍安全的工具性玩具,例如模仿大人扫地或者除草

●给宝宝读书

●尽量让宝宝别看电视

●如果实在要看电视,要控严格控制内容和时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1小时以内最好。要避免含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适当的时候用读书和玩耍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控制宝宝所玩游戏的种类,避免太暴力的游戏

家长自身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一岁以后就会走路了,而且不论感官、认知还是肢体技能都发育得更好了,家长要注意的事情也应有所不同。

●每天都给宝宝读书

●对宝宝说出一个东西的名字,让他/她找出来或者指出来

●陪宝宝玩拼图和形状分类玩具

●鼓励宝宝对新事物多加探索

●帮助宝宝开发语言功能,多跟他们说话或者帮他们把句子完成,例如,宝宝如果说“杯”字,你可以接着说“对,这是一个喝水的杯子”。

●鼓励宝宝发展独立性,例如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或者吃东西。

●当他们完成了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时多表扬他们,而不是一直批评他们做了你不喜欢的事儿。要告诉宝宝或者对其演示正确的做法。当他们犯错误时,可以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几分钟)面壁思过。

●鼓励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多认识常见的事物,例如和他们一起去公园或坐公车,并指给他们看各式各样的东西。




安全须知

因为宝宝的活动范围增加了,所以可能遇到的危险也变多了。危险可能随时发生,所以必须要时刻注意宝宝的行动。

●不要让宝宝单独待在水边(如浴缸、泳池、湖泊、水塘边或者海滩)。如果院子里有水池,一定要加上护栏。在这个年龄段,溺水是导致受伤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如果家里有楼梯,在楼里口加上一个小栅栏,并且把有危险的地方都锁上,如工具房。

●给所有电源插座都罩上防护罩。

●把刀叉、熨斗等东西都收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水壶的把手应该冲着墙。

●把尖锐的东西,如剪刀、刀子、笔等物品都收纳到安全的地方。

●把药物、清洁剂或者杀虫剂全部都锁在柜子里。

●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汽车里,即使只是几分钟。

●乘车时,直到宝宝坐不下朝后的安全座椅了,再改成朝前的安全座椅。

如何让宝宝有一个好身体?

●让宝宝喝水或者纯牛奶,别让宝宝喝含糖饮料。在1岁以后,即使宝宝已经可以吃多种固体食物了,母乳仍然是加餐的好选择。

●宝宝可能变得非常挑食,但家长不用过分担心。首先,因为宝宝的生长速度放缓了,所以他们自然可能吃得也少了一些。家长不用硬逼着他们吃东西。最好能够把一些健康的食物提供给他们,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家长应该不断让宝宝尝试新的健康食物,但可能要花一段时间,他们才能够喜欢上这些食物。

●1~2岁的宝宝好像坐不住,一直在动,跑步、踢腿、爬行、跳跃……让他们多通过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而且会因此变得更结实健康。

 

井井有条,轻松生活

准妈妈感染,还会连累宝宝?

减肥成功后,为什么不开心?

糖友的健康小零食

夏季如何消肿?

别大意,脚疼也是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