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读书文摘·经典

此一时彼一时

作者:叶春雷/文

摘自《做人与处世》

叶春雷/文

读《京华忆往》,王世襄学生时期,酷爱养蝈蝈,将之裹在衣服大襟里,带入教室。当时邓文如先生授《中国通史》。王先生回忆道:“某日椅近前排,室暖而日暄,怀中蝈蝈声大作,屡触之不止。先生怒,叱曰:‘你给我出去!是听我讲课,还是听你蝈蝈叫!’只得赧然退出。同学皆掩口而笑。此后谒先生,未再受呵责。两年后季终命题《论贰臣传》,呈卷竟与满分。盖先生未尝以学生之不恭而以为终不可恕也。”

人生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可以用“此一时,彼一时”来概括。邓先生怒叱学生时期的王世襄,是“此一时”,是正当名分,因为他的蝈蝈扰乱课堂秩序;邓先生后来给王世襄文章满分,是“彼一时”,也是正当名分,因为他的文章实在好。邓先生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时刻保持理性,不让自己被主观情感所左右,因此他行事才会公正。

不因“此一时”而影响对“彼一时”的判断,时刻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实在是人生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庄子在《齐物论》中将“彼”与“此”的差异泯灭了,与我说的将“彼”“此”分别对待,实在是两回事。

生活中,人们常常将“彼”与“此”搅在一起,分不清,结果是,一个小小的嫌隙,居然就耿耿于怀,甚至睚眦必报,这真是没有弄清“此一时,彼一时”这句话的真意。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和谐相处,我觉得关键就是要分清“此一时、彼一时”。“此一时”发生的事情,绝对不要影响到对“彼一时”的判断。邓先生对“此一时”与“彼一时”的分别,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客观公正的老师,如果人人都像邓先生那样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摩擦,那真是个个都可以成为高明的外交家。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我很欣赏:“风息处休起浪,岸到时就离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将“此一时”的情绪,带到“彼一时”中,有时虽然中间间隔许多年。鲁迅与周作人,本是同胞兄弟,却形同路人,实在让人扼腕。如果当事双方,能够将“彼一时”交恶的情绪,迅速化解,不带到“此一时”,那么兄弟之间的积怨实在是可以冰消雪释的。我看“台儿庄血战”的历史专题片,讲到张自忠将军和仇家庞炳勋联手抗日,不禁非常感动。当年,张与庞都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将,中原大战中庞炳勋倒戈,曾袭击过张自忠的师部,张自忠几乎遭遇不测。张自忠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庞炳勋不仁不义,因此不愿与庞炳勋处在同一战场而受庞炳勋指挥。但“彼一时”二人的积怨,并没有影响到“此一时”二人的合作。在庞炳勋部受到日军强力攻击,临沂即将不保的紧要关头,张自忠率队火速增援庞炳勋部,最终保住临沂,为台儿庄大捷奠定坚实的基础。张自忠以民族大义为重,并没有将“彼一时”的个人恩怨带到“此一时”的保家卫国之中,足见其胸怀之广阔,不愧民族英雄。

悟得此一时、彼一时,一个人,就可以成为光风霁月的人,虽然有时似乎凛若风霜,但转瞬间,就可以给人如坐春风之感。王世襄之所以能遇到邓先生这样豁达的严师,实在是非常幸运的。

 

请百岁姐妹代言

把香味变成“官方”品牌

放走嫌疑人

维多利亚的秘密背后的亿万富翁

闻香识城市

兔子窝文化肯定失败,必须引狼入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