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访别人的住处,我总会不自觉地留意他们的书架,现在因为电子阅读的普及,这样的印象渐渐减少,但我还会有这个习惯,甚至相熟了的人,我还去翻人家在豆瓣上“阅读过”的书单。然后,我有一个发现,人们的书架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主要被成功人士传记、畅销书、专业领域“必读书”填满;另一种则是非常个人化的。这非常个人化的书架还可以分两类:其一书种非常杂,但如果你足够了解主人,可以看到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其二非常专业,书架上全是某个领域的书籍,不过,他们的书上都有主人的印记,可以看到每一本书和主人之间的微妙牵连……所以这些是非常个人化的书架。不管什么样的书架,可能最后都可以让它的主人“提升自我”,我相信开卷有益。然而,这两种书架的主人在读书方面的悬殊差距显而易见,后者的阅读量往往远远超过前者,对阅读的热爱和从中得到的乐趣也明显比前者更多。
除了上课老师给你开的书单,如果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循着兴趣按图索骥,你就会慢慢搭起一个可以称为个人阅读史的书架。而这个过程中的阅读,是被好奇和兴趣驱使,阅读的速度、数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也是我个人的阅读体会。比如,我一开始读到一本喜欢的导演的自传,然后我接着找来自传里他提到的那本对他影响非常大的小说,读了之后我发现我好想看这个小说作者其他的小说啊……如此一来,不知不觉竟读了好几本书。
也是这样,你在阅读的每一刻都是享受的,而不是期待尽快合上这本书,然后获得一个“自我提升”的结果。最后却是,你在统计阅读量时,远远超过了那些为了提升自我而定制书单的人。小时候被老师家长要求多读书,被要求太多,长大后读书时难免功利起来,等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书单时,反而需要重新找回阅读最原始的乐趣。
“每读书一个小时即可让我在同一小时内忘却烦恼”,这可能是比较初级的阅读体验,但应该是阅读最基本的、恒久的体验——投入其中,忘却此时此地,享受阅读,从现在开始。